笔趣阁

大雨文学>总是迟到的赵小 姐 > 第178章(第1页)

第178章(第1页)

周幸运附和,她家是开娱乐公司的,她爸就信这一套,她也跟着半信半疑,现在经过这档子事,她是彻底相信了。

“随便你们,现在你们俩可以走了吗,我还要工作”,许莺摆摆手,想要将这两个闲人赶出家门。

这俩人一来,她码字都码不下去,光顾着和他们聊天了。

“好好好,我们这就走,不打扰你创作”,周幸运挽着罗英的胳膊嘻嘻哈哈走了。

两人一走,客厅里顿时安静了下来。

许莺坐在沙发上看了一会网上舆论的走向,也起身起了书房。

《穿越明朝考科举》,她已经写到男主曹弘静准备入学启蒙了,而那场轰动了全国的丝绢案,也在他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二年终于有了结果。

结果就是,人丁丝绢所需税款大半由歙县承担,剩下小半从徽州府其他税款中拨取。

明朝时候百姓除了夏税秋粮赋税外,还有很多其他繁琐的杂税,这些杂税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就沿袭成了旧规。

甚至交税的科目已经不存在了,税却依然在交着。

比如这笔‘协济金衢道解池州府兵饷银’的税负,这笔银子是几十年前盗匪入侵时,当地官府向金衢道求援而缴纳给对方的饷银。

后来负责守卫徽州府当地的官兵抵达,这批饷银按道理就应该停缴而转交给当地的官兵,然而当地兵备道的人刷了个心眼,于是同一笔赋税就这么收来了两份钱。

百姓们不明所以,看到名目不同就以为是不同的税收,就这么傻傻缴纳了几十年。

因为这次丝绢案闹得很大,兵备道担心再有较真的人查到这笔赋税,于是正好趁着这次的案子将这笔赋税归入‘人丁丝绢’中弥补缺额。

兵备道就这么轻而易举抹除了麻烦,还平白得了个大度的好名声。

熟知历史的曹弘静听着身边家人都在夸赞府兵的仁义,默默在心中叹了一口气,这哪里是仁义,这分明是怕摊上麻烦!

这些官场上的弯弯绕绕,不是目前曹弘静所能掌控的,他现在需要做得是让家人看到他读书的天赋,从而主动送他去学堂。

徽州府人杰地灵,婺源县又是朱子的故乡,所以这里读书文教氛围还是很浓郁的。

这边曹弘静刚拿着棍子在地上画了几个大字,那边他母亲就激动地抱着他直夸厉害,等知道这是他在学堂外面听了一耳朵自学成才后,家里人更是激动万分,直呼他们曹家莫不是出了个天才少年!

于是曹弘静上学的心愿就这么达成了。

宋伊莲回到宿舍,洗漱一番上了床,这才拿出手机打开飞鸿小说网,二月天的《穿越明朝考科举》开文了,她居然今天才从他人口中得知。

这段时间太忙了,忙着做实验和各种项目,以至于她根本没时间关注二月天的动态,自然也就不知道二月天在两周前开了新文,她对二月天的记忆还停留在今年年初开机的《大明王朝》上。

网上不少人都不看好这部女编剧写出来的男频剧,她不一样,她倒是觉得女生更懂女生,说不定这部剧出来后会很受女性观众的欢迎。

宋伊莲靠在床头,先点开了《穿越明朝考科举》的目录,果然是刚连载没多久的小说,章节一共才不到二十章。

她轻轻叹了一口气,还以为自己一不小心攒了一本小说,原来这本才刚写了个开头啊,看来以后又要上演漫漫追更路了。

宋伊莲点进了,从头开始看来起来。

这本书又是和二月天以往所有小说都不一样的风格,不过一样好看就是了。

她尤其喜欢那些穿插在主角生活中时代民俗方面的描写,写得太过淳朴真实,仿佛真的存在这样一个世界似的。

这是二月天的独特天赋。

她早就发现了,二月天似乎不论写什么题材的小说,都能写得无比真实,光是这一点,就值得她被无数作者艳羡了。

【曹弘静顺利入学,成为附近学堂的正式学子。

他在学堂如鱼得水。

面对严肃刻板的中年夫子,他不像其他孩子那样惧怕,反而越挫越勇,书本经义有任何不理解的地方,他都直接举手提问,甚至后还要纠缠夫子好久,让他一一给予解答。

夫子对他很是喜欢。

而他超强的领悟天赋和记忆天赋,也被夫子和众多学子看在眼中,大家一传十十传百,如今曹弘静在曹家村俨然成了一颗闪亮亮的未来之星。

“大郎以后说不定能去紫阳书院读书!”

紫阳书院是他们婺源当地鼎鼎有名的书院,元时称晦庵书院,后为了祭祀朱熹,取朱熹别号紫阳为名,改为紫阳书院,县中学子无不以入中读书为荣。】

宋伊莲莫名看得有点激动,或许是因为她也是读书人吧,谁还没做过回到过去大杀四方得美梦呢。

当然,归根结底,还是二月天写得太好了。

她平时除了二月天的小说,其他小说是基本不看的,一是因为没时间,二是觉得太假了,根本看不进去。

二月天的小说就不会给她这种感觉。

最简单的,就拿她刚刚看过的紫阳书院来说,这么一个在主角家人口中一笔带过的书院,在小说中二月天竟然给它一个典故,一段故事。

原来这座书院是元朝时期就已经存在,后来为了纪念大家朱熹,于是改成了朱熹的别号相称。

二月天对于紫阳书院寥寥几笔的描述,看似简单,却为书院赋予了深厚的历史沉淀,瞬间让人体悟到这座矗立在婺源县中的书院,为何会被历代学子心驰神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