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大雨文学>怎么是我登基[基建] > 230240(第12页)

230240(第12页)

众人沉默片刻,明几许又道,“他描述的番国港口,倒是与海图上标注的对得上号,且他谈及倭人时的恐惧,不像是装的。”

雁萧关点头,“一个在倭人手中受了三年苦的渔民,没必要编这种谎话骗咱们,而他说的武器细节虽粗糙,但绝非凭空臆想。”

倭人从番国购置火器,目标多半是近海渔村或商船,也不知道他们到底有何打算。

雁萧关指尖重重敲在海图上的赢州海域,“此事不能疏忽,先送绮华和赫宛宜去元州,咱们立刻回转赢州部署。”

半游玩性质的旅途就此中断,晴日号调转航向,全速驶往元州。一路乘风破浪,抵达元州码头时已是深夜,码头的灯笼在夜色中摇曳,将海面照得一片朦胧。

出发前已往元州送信,游骥派了人在码头候着,看船过来,便有人上前迎接。

雁萧关将绮华和赫宛宜送至岸边,叮嘱道,“元州有你们和游骥,我能放心。”

又道,“元州事务你们大可放开拳脚去做,不必畏首畏尾,这话也带给游骥。”

绮华和赫宛宜虽有不舍,却也知事态紧急,懂事地点头应下。

待两人身影在神武军士兵的护卫下消失在码头夜色中,雁萧关转身跳回船上,沉声下令,“起锚,回赢州。”

船帆再次升起,晴日号破开夜色,朝着赢州方向全速驶去。

周姓汉子一路望着熟悉的海域,激动得彻夜难眠,没想到漂泊三年,他竟能被人所救,离故土越来越近。

渐渐的,码头轮廓渐显,周姓汉子扒着船舷,看着岸边熟悉的礁石和渔船,眼圈通红。

走上码头之后,他被故乡三年间的变化惊的愣了愣,新增的码头、拓宽的长街、矗立岸边的望海楼,处处透着安稳兴盛的气息。

不过新奇感却挡不住他对亲朋的思念,脚步不由自主地往渔村方向偏。

他快步寻到雁萧关面前,深深作揖,“王爷大恩,小人没齿难忘,如今已至赢州,还望王爷恩准,让小人回乡瞧瞧亲人。”

看着他急切的模样,雁萧关对陆从南道,“你送他回乡,记住速去速回,顺便打探一下渔村附近有无异常动静。”

陆从南应道,“是,殿下,保证办妥。”

说着便要引着周姓汉子离开。

周姓汉子连连道谢,随后跟着陆从南往前走,脚步轻快得几乎要飘起来,三年的苦难与漂泊,在踏上故乡土地的这一刻,终于化作了心头的踏实。

雁萧关几人返回王府时,可把官修竹惊得变了脸,他原以为王爷几人会在元州多逗留几日,甚至可能顺道去周边海域游历一番,赏玩够了才慢悠悠回赢州,没成想竟是来去匆匆,不到一个月的功夫便赶了回来。

待雁萧关将周姓汉子的遭遇,以及倭人与番国交易火器之事说出,官修竹这才恍然,脸色瞬间凝重起来,连忙让人去请了游岑极与神武军的几位将军。

不多时,众人齐聚王府议事厅,陆从南也赶了回来,厅内的气氛因这突如其来的消息而变得格外沉肃。

一位将军性子最急,率先拍了拍桌子,“这还有什么好说的?倭人勾结番国买武器,保管没安好心,多年前他们就侵扰近海渔村,如今有了这能喷火的玩意,保不齐是想卷土重来,必须立刻调兵设防。”

陆从南在一旁点头附和。

“话虽如此,却也不必过于惊慌。”游岑极皱着眉开口,“倭人已近十年未在赢州海域大规模作乱,近年来多是小股海盗袭扰商船,不成气候。他们购置武器或许是为了在岛上自保,或是与其他部族争斗,未必是针对我大梁沿海。”

“游博士未免太乐观了,”官修竹忍不住反驳,“周姓汉子说得清楚,那武器威力惊人,若是真用来攻城掠村,哪处渔村能挡得住?而且他们敢深入番国港口交易,背后定然有人撑腰,若不早做防备,等他们兵临城下就晚了。”

一番争论下来,众人各有各的道理,却谁也说服不了谁。最终,所有人都将视线投向了雁萧关和明几许。

“无论他们目的为何,此般武器流入沿海异族手中都是隐患。”明几许缓缓开口,“可若是严阵以待,也未免太高看那群倭人。不如一面派人暗中探查那座海岛的虚实,摸清倭人人数和武器数量,一面增派巡逻船只,加强沿海戒备便是。”

雁萧关颔首赞同,“几许说得在理,周姓汉子提到那火器虽威力大,却需填装火药铁砂,想来攻击速度不快,短时间内成不了气候。”

见无人反对,雁萧关抬眼,眼神凌厉,“但防患于未然亦是必须,传我令,神武军另设水师营,暗中抽调快船,由陆从南带队侦察海岛动静,同时组织渔民加强近海巡视,一旦发现异常立刻回报。”

游岑极闻言抚须点头,“王爷此计甚妥,既不打草惊蛇,又能暗中设防,最为周全,只是那番国敢卖火器给倭人,怕是也需探查一番。”

一旁的瑞宁连忙接话,“先前办博览会时,曾有番国商人来此,如今赢州城中亦有人懂他们的语言,此事交给我,我会派人暗中打探消息。”

议事厅内的激烈争论渐渐平息,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从侦查到布防一点点完善对策。

赢州于交南六州之中,本就是是疆域最小的一处。若论海岸线长度,在与海接壤的元州、宣州面前更是排不上号,甚至不及其他两州的十分之一。

这也导致赢州的渔村不多,唯有沙安村等六处聚居地,而这六村恰巧挨着沼泽。因着沼泽改良田工程稳步推进,附近常年有神武军驻守,因此虽有防备,赢州却并未因此风声鹤唳。

周姓汉子回村后,在村长和家眷的陪同下来王府谢了恩,他对着雁萧关和明几许感叹了一番缘分,又将所知的倭人与海岛细节一点不差地回忆告知,随后便乐呵呵地陪着妻儿过日子,甚至千恩万谢地要跟着村里的青壮去沼泽改良田帮忙,说要亲手为家乡出份力。

不过平静之下亦有暗涌,最明显的便是水军的筹备如火如荼。

从前的赢州只有一个县城,守备军兵力单薄,根本没有正经水军,出海全靠渔民自发组织的护渔船。如今雁萧关一声令下,虽未另行征兵,却从神武军中抽调了一千名水性最好的老兵,凑齐了第一支水军营。

水军营营地就设在沙安村附近的旧码头,陆从南带着人日夜赶工,不仅建起了整齐的营房,还收购了一批结实的渔船,请来匠人加装护板、改造船桨,使其更适合作战巡逻。

白日里,营地里操练声、号子声不绝于耳,夜里,船在近海悄无声息地游弋,成了赢州海域的一道隐形屏障。

而有了晴日号造船的成功先例,王府木坊的底气更足。他们不仅联合了临安和赢州城里的老船匠,还特意从周边城镇招揽了擅长木工、漆工的匠人,热火朝天地投入到新船建造中,誓要造出更坚固、更快捷的战船,让赢州的海防再无破绽。

此番可不再是缩小比例的样品船,而是严按照《造船图鉴》中的战船样式严格还原。

船身要容下数百人,甲板还需承载足够的粮草与兵器……各处结构都反复测算。

工匠们白日里对照图纸刨木凿榫,夜里就着油灯讨论细节,木屑纷飞间,一艘巨船的轮廓正缓缓成型。

大多数人日子还得照过。

雁萧关带着神武军扎进了练兵场与山海之间,上山狩猎顺带操练体能与协作,下海捕鱼则练水性和耐力。

弓弩瞄准、近身缠斗、海上泅渡……哪一样都没落下,每日晨光微亮,校场上便响起整齐的呼喝声,夕阳西下时,近海常能看见他们驾着小船的身影,既练了兵,又能带回新鲜山货海货,一举两得。

瑞宁架不住眠山月的软磨硬泡,去了铁坊,让几个铁匠依照眠山月的描述反复试验,终于敲打锻造出了第一个铁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