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75章 敲響警鐘

推動很多事情進行的根本就是利益。

以工代賑的本質是朝廷僱傭百姓做工幹活,搞一些基礎建設,以此來拉動內需。

可在這個時代,很多人的傳統觀念固化,認為百姓做工,這本身就是他們應該服的勞役,憑什麼給錢?

於是,這部分工錢就到了官員們口袋。

而且只要是做工程,有撥款就避免不了存在貪腐的問題。

這也給關寧提了個醒,接下來他要更大規模的搞基建,像什麼興修水利,開挖運河,架橋修路等都要開始。

必須要把警鐘敲響!

關寧覺得有必要搞一個殺雞儆猴!

都是過來人,說這裡面沒有貓膩他都不相信……

關寧看著手中的摺子。

這是宜州州牧李福提前準備的。

如果這個時代有網紅這個詞,那麼李福就是網紅官員。

推行新式科舉前夕,關寧將各州主官召至上京,李福大放異彩。

他提出的農莊法已在全國推廣開,這個類似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方法,有效的提高了百姓的積極性,增加了糧食收成,也為國家增長了稅收。

李福主政的宜州,上繳國庫的稅收連年上漲。

這是個人才。

是一個懂變通的官員。

見得以工代賑實施,他又敏銳的搶佔先機,想為宜州爭取機會。

這個方案做的很詳細,基本是標準模板。

有詳細施工方案,還有繪圖,還有詳細預算,包括要用到多少錢,要用到多少勞工,預計工期多長時間,甚至連預計功效,惠濟多少良田,提升多少畝產都有……

這些可沒有人教過他。

“這是你自己做的?”

“是臣跟下屬官員一塊做的。”

李福問道:“您看怎麼樣?”

“你這可是個大工程,所需費用太多。”

關寧開口道:“直接貫通整個宜州,引滄江水,繞過上京,可跟瀾運河連線……這不是一兩年能完成的。”

“所以工期定為了三年!”

李福開口道:“此運河修成,就可引南水至北,惠濟何止萬民?”

“還能真正加強南北兩地聯絡,好處巨大啊!”

“就是花的錢有點多。”

李福低沉道:“整個工程下來,需要近千萬兩。”

“近千萬兩?”

這個數字把在場官員都嚇了一跳。

“不過這筆錢,我們地方也會出三成到四成,朝廷再撥付短缺,這工程是隨幹隨需,現在看來是一大筆開支,但到第三年可能就沒有那麼大壓力,只要修成都是值得的。”

李福急切的說著。

能不能成,就看這一次了,他知道也只有陛下能有這麼大的氣魄來做這件事情。

關寧都有些佩服李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