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71又交卷了

小孩?

小孩是妖怪變的?

魏廣德不知道在嘉靖三十一年,西遊記出沒出來,反正自己在書肆裡是沒有見過的,水滸到是有賣了,三國演義也有賣,但沒看到西遊記。

可就算自己這麼寫了,怕是也過不了關啊。

時間大概接近申時末了,眼看沒多少時間天就要黑了,魏廣德還是打算不留白卷,就按照先前瞎想的胡編一個算了。

好吧,他可不想做“白卷英雄”,聽說當年還有個交白卷的進了大學,真是有意思。

當然,魏廣德寫這個,可不會把西遊記裡的妖怪給弄進去。

魏廣德在草稿上快寫下“一杖而原壤痛,再杖而原壤倒,三杖而原壤死矣,三魂渺渺,七魄悠悠,一陣清風,化為闕黨童子……”

這就是拉郎配式的辦法,硬把兩截接在一起,自然是笑話了。

不過這麼寫,也就是為了開拓一下思路而已,魏廣德可不會真就這麼寫上答卷。

“以杖叩其脛”出自《論語憲問篇第十二》“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脛。”

“闕黨童子”出自《論語憲問篇第四十四》“闕黨童子將命。或問之曰:‘益者與?’子曰:‘吾其居於位也,見其與先生並行也。非求益者也,欲成者也。’”

第一句是孔子批評了一生無所作為而又不尊重人的人。

用恢諧的口吻,他與原壤關係不錯,原壤和孔子自幼就熟識,為人放浪形骸,不守禮法。

孔子前去拜訪他,原壤依禮應當出門迎接的,可他不但不出迎,反而兩腿平伸,坐著迎客。

孔子注重禮儀,故見到原壤如此行為,就不客氣地數落他的不長進。

第二句表明孔子特別注重教育年輕人要注重禮制,長幼有序是儒家的道德規範之一。

孔子從闕黨童子的言行舉止上判斷出他不是一個追求上進的人,而是一個急於求成的人。

因為真正追求上進的人,會注重自己的德行修養,表現在外就是待人謙遜,處事恭敬,行為舉止都在規矩法度之中。

那就先寫闕黨童子的不是,再打他一頓出出氣,只要抓住核心,那就是孔子特別注重教育年輕人要注重禮制,為孔子高唱讚歌就好了。

魏廣德把之前胡亂寫的丟在一旁,刷刷點點開始寫起來。

“學不可以已......”

因為之前沒有寫過,先要把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寫好,然後就是往裡面灌水,這水還能不大灌,過字數限制就麻煩了。

填充好後,看看天色還有時間,繼續修詞鑿句,力求看上去文章顯得高階大氣上檔次,能入考官的眼。

八股文字身並不要求辭藻華麗,不過這個時候也顧不得那麼多了。

雖然對於魏廣德想到這個答題法還是有點牽強附會,但是自我感覺總算有邏輯一點,起講、入題、起股、中股、後股、束股這些都還感覺可以,雖然不是自己的最好水平,但是也是很好的了。

就是開頭破題稍微差了點,還是有點點欠缺,承題都還算馬馬虎虎過得去。

沒辦法,這會兒又沒有孫夫子的意見。

檢查完草稿,魏廣德就把文章謄抄在答卷上,今天的府試就算完成了。

看看還有時間,魏廣德又檢查了一遍,沒有錯漏。

這會兒已經有人在拉響鈴鐺交卷了,魏廣德自然也不想在這個小考棚裡多呆上片刻。

拉響鈴鐺,在小吏過來收卷,現場糊名後魏廣德今天的府試算是全部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