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288擇字

不過孫夫子聽到魏老爹的話卻是面帶難色,他就是一個秀才,自己這個學生給自己長臉,已經是進士,還是傳臚,自己能給取嗎?

“夫子,你是廣德的老師,就別推辭了。”

一邊的吳佔魁看孫夫子面露猶豫之色,也猜出他的想法,這時候開口說道。

至於桌上其他人,官職最大的剔除武將,就只有九江府知府,不過他那個品級,自家外甥說不好哪天就到了。

魏廣德的官升的實在有點快,別人都是幾年一遷,他直接一年一遷,算起來明年又該升一級到六品,後年到從五品......好像用不了幾年怕就趕上自己了。

何況自己的還是武將品級,可沒法給魏廣德比。

現在的吳佔魁已經佔魏廣德便宜了,不管是衛指揮使,還是九江知府或者兵備道都要給他面子。

還真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聽到吳佔魁的話,孫夫子臉色稍緩微微點著頭,不過也快思考該給魏廣德取個什麼字合適。

廣德之名,當初魏勐送他來自己私塾的時候他就問過了,因為廣德這個名字顯得文縐縐的,他可不相信會是一個百戶官想出來的。

當得知是魏勐救助過的一位雲遊道人所賜,也就釋然了。

道士,最熟悉的自然就是《道德經,“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

不過要給魏廣德取個什麼字好呢?畢竟他已經是進士,是官場中人。

古人取名和取字都是非常講究的,《顏氏家訓說:“古者,名以正體,字以表德。”《禮記·曲禮說:“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

也就是說,男女都是幼年取名,成年擇字。

在擇字之前,可以直呼取名,擇字之後,除了師長可以呼名,同輩和屬下等人,應該尊稱其字,而名則只能是自稱。

比如在《論語中,孔夫子可以自稱丘,弟子記事都是稱仲尼,孔丘孔仲尼嘛,至於稱呼其為孔子,那是後世的尊稱,在他那個時代可不會有人這麼喊他。

名與字之間,往往都是有一定的關聯意義,主要有以下幾種關係:一為同訓,字為名的詮釋,或者出自同一典故。

比如周瑜,字公瑾,瑜和瑾都是美玉。與之同樣的是,諸葛瑾,字子瑜。兩個人的名與字顛倒過來用。

再有諸葛亮,字孔明,明與亮也是同義。

二為互補,即名與字互為反義,以期互補,平衡。

比如韓愈字退之,愈為遞進,退之形成互補。

南宋理學家朱熹,字元晦,熹是早晨的光線,明亮;晦是晚上的光線,不明亮。

三為聯義,字與名之間有聯想,或者是字為名的延伸。

如關羽,字雲長,羽意為翅膀可以飛翔,雲長代表天高雲舒,連起來可理解為展翅翱翔。

蘇軾,字子瞻,軾,古代馬車上前方的橫木,《左傳.莊公十年:“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瞻,向遠處或高處看,登車可以遠望。

魏廣德名廣德,書中原意是“崇高的德好似峽谷;廣大的德好像不足;剛健的德好似怠惰;質樸而純真好像混濁未開。”

“廣德若不足,廣德若不足.....”

孫夫子嘴角輕鬆,默唸著魏廣德名字由來,有點不好補。

想到這裡,孫夫子又想起這段話的後半部分,“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

最方正的東西,反而沒有稜角;最大的材料需要長時間才能做成器具;最大的聲響,反而聽來無聲無息;最大的形象,反而沒有形狀。道幽隱而沒有名稱,無名無聲。只有“道”,才能使萬物善始善終。

“善貸且成?”

忽然孫夫子想到最後一句,唯有道,才能使萬物善始善終,廣德不足那就盡其所能,唯求善始善終吧。

不過孫夫子也沒有馬上就說出口,而是思考其他釋義。

實際上對於這些古籍,不同人是有不同看法的,就是魏廣德名字中廣德二字,解釋也略有差異。

只是不管理解為“廣大的德不夠”,還是“廣德不盈,廓然無形,不可滿也”,或者“廣大而不可復加,則止於此而已,非廣也”,其實差異不大,都暗示廣德不易,是很難做到的。

既然難以做到,那就善始善終好了。

夫唯道,善貸且成。

貸,施與、給予的意思,在王弼《道德經注中就有解釋:

“凡此諸善,皆是道之所成也。在象則為大象,而大象無形。在音則為大音,而大音希聲。物以之成,而不見其成形,故隱而無名也。

貸之非唯供其乏而已,一貸之則足以永終其德,故曰善貸也。之不加機匠之裁,無物而不濟其形,故曰善成。”

沉默良久,孫夫子終於說出一句其他人都沒聽明白的話來。

“貸之非唯供其乏而已,一貸之則足以永終其德,故曰善貸。”

說道這裡,孫夫子看著正在外面挨桌敬酒的魏廣德小聲對魏老爹說道:“就叫‘善貸’吧,希望即便廣德不足也能永終其德。”

雖然魏廣德沒有在這裡,也不是魏廣德說的,可是取字這樣的大事兒,魏廣德不可能不知道。

既然知道,魏家選擇了相信自己,那也就沒什麼好說的,孫夫子把自己的選擇告訴他們就是了。

具體的思考過程,孫夫子當然不會去解釋,只需要讓魏廣德知道他念的那句話,想來以魏廣德的聰明應該就明白“善貸”的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