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312海運濟遼

按照慣例,太倉庫是肯定要拿出糧食賑災的,只是今年太倉庫存入的糧食都比往年少了不少,哪裡還敢支應遼東所需。

遼東這地方,說起來也有意思,在這裡沒有建立獨立的布政使司,僅是按照軍鎮模式建立了遼東都司。

建制上,遼東都司屬於隔海相望的山東承宣布政使司管理,由朝廷認命的巡撫管理地方軍政。

想到山東,魏廣德不覺想起,好像遼東和山東的聯絡就是水營在負責,那邊一直維持著一條溝通兩地的海路。

回頭問問賈應春,這次可是提出他“開海運”想法的絕佳機會,也不知道那老頭到底有沒有在內閣提到這事兒。

想到這裡,魏廣德低頭看了眼書桉上已經鋪開的白紙。

好吧,先前和同僚們說起遼東之事時,不知誰帶的頭,也說要上書皇帝請求撥銀賑災,趕鴨子上架了,魏廣德也只能隨大流,也說要跟著上書。

不過坐在這裡,魏廣德卻覺得寫這樣的東西交上去還真是......

京杭大運河現在的擁堵,其實主要集中在山東段,南直隸那邊的漕運還是正常的,若是在淮安出海的話,繞過山東半島就可以直抵天津海口。

由那裡運輸漕糧,應該會比堵在山東強很多吧。

還有輸送遼東的糧食,也完全可以走這條路,走山東登來海道直運遼東。

魏廣德坐在那裡,越想越覺得有門。

現在朝中百官群情洶湧,這個時候要是丟擲開海路運糧救遼東一鎮百姓性命,誰敢出言反對?

只要開了這個頭,後面海運就可以逐漸擴大,最不濟先保住現有的運糧任務即可,後面可以慢慢來。

想到這裡,魏廣德知道該寫什麼了。

別的人都是人云亦云,跟著吵嚷要朝廷撥銀撥糧食,既然魏廣德已經猜到朝廷肯定要撥銀賑災,那自然不用跟著他們瞎起鬨。

賈應春應該會在內閣提到“海運”一事,但是茲事體大,很可能不會馬上有結果,自己跟著上一份奏疏陳情海運好處,算是給他助攻。

想到就做,魏廣德叫來蘆布給自己磨墨,他開始思考奏疏該怎麼寫才合適......

而此時西苑的永壽宮中,戶部尚書賈應春已經把現在面臨的難題講了出來。

戶部可拿出六十萬兩銀錢救助遼東百姓,可現在難題在於漕運不暢。

有糧食,但是別說運遼東,現在要把糧食送到京城入太倉庫都難,這麼解?

這就是要解決實務了,不是空洞的說說而已,得拿出解決辦法來。

賈應春說完,殿內陷入安靜。

嘉靖皇帝坐在御座上,面無表情看著御座下的閣臣和部堂,朝廷就是由他們這些人在維持著。

先前因為看過奏疏生起的憐憫之心已經隨著時間逐漸消散,但是遼東的百萬黎民卻依舊是要救的。

要是在他的治下,餓死一鎮百姓,嘉靖皇帝簡直不敢想象後世史書會怎麼寫他。

求長生,求了這麼些年,他其實在心裡已經有些明悟了,只是,他還在堅持。

嘉靖皇帝不聲,會議自然就只能是嚴嵩來主持。

現在的情況很明顯,戶部可以撥銀賑災,但是漕運卻成了最大的障礙,怎麼解決運輸問題反而成了亟需解決的大麻煩。

“各位同僚,遼東災情如火如荼,我就不多說,現在賈大人已經把難題丟擲來了,怎麼解決南糧北運問題,大家都說說吧。”

嚴嵩蒼老的聲音說道。

眾人都不是笨蛋,賈應春說了那麼多,其實就剩下一個可以解決的辦法沒有說,但是這個辦法又是自永樂中後期就被放棄的國策。

之後歷代雖多有人提及,但是皆未被透過,這怎麼說?

事急從權?

沒人願意開這個頭,乾脆保持沉默得了。

賈應春看到這樣的情況眉頭未皺,進入永壽宮的時候他就想好了,現在貌似就是提出開海運的好時機,而且連海道都有現成的,那就是山東和遼東之間的通道——登來海道。

下面所有的神情全部都落在高高在上的嘉靖皇帝眼中,賈應春皺眉的表情自然透露出他其實是有辦法的,只是不知道該不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