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340皇帝的重視

這次,嚴嵩就打算讓歐陽必進入住吏部,原吏部尚書吳鵬作為一個聽話的提線木偶則改遷戶部,取代馬坤的位置。

這樣,憑藉著嚴世番在工部打好的基礎,他們工部和戶部都抓到手裡,又可以繼續在國帑上辛苦努力的財了。

歐陽必進入主吏部,以他一慣表現出來的強勢,也會讓嘉靖皇帝放心。

歐陽必進能夠牢牢的站在嚴家的核心圈子裡,並不是歐陽必進對嚴家多麼忠心,而是因為嚴嵩妻子歐陽氏的關係,否則這樣一個貌合神離的傢伙,早就被踢出去了。

而歐陽必進也是因此,所以很多時候只要不是涉及根本原則,大多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當沒看到。

但是,一旦觸及底限,他也會毫無顧忌和嚴嵩、嚴世番爭執,甚至不惜上書陳情,請嘉靖皇帝聖裁。

有此情形,自然讓嘉靖皇帝對他青睞有加,加之起本人能力出眾,所以在嚴嵩有意無意的推動下,歐陽必進在朝堂上的位置也是堅如磐石,無可撼動。

而此時的戶部尚書馬坤的府邸門前已是“暮去朝來顏色故,門前冷落鞍馬稀”,之前還車水馬龍,拜客無數的景象早已不復存在。

在南京事後,馬坤就有了不祥預感。

黃懋官在南京做的那些事兒,都是和他請示過的,即便他已經調到北京任尚書,可是南京戶部的權利依舊牢牢抓在他手裡,而爪牙自然就是黃懋官等老部下,由他們去完成。

在都察院的瘋狗把目標對準他,瘋狂上奏疏彈劾,馬坤雖然覺得自己很冤的,他所作所為也是被逼的,若不是北京調走南京戶部大批儲備,他何必出此下策。

其實,嚴格說起來,剋扣軍餉,也是在為朝廷省錢,只是他忘記了下面計程車卒和士卒家裡嗷嗷待哺的人。

朝廷困難,軍戶家庭更困難。

到了這個份上,他說這些也沒用,出了事兒就要擔著。

在知道都察院彈劾他那一刻起,馬坤就選擇了閉門不出,也謝絕了一切訪客,上了一封陳情奏章,就在家裡待堪。

這也是大明朝官員被彈劾後應有的表現,啥事兒都不用做,等著出調查結果,也不算瀆職,戶部大權自然有左侍郎代理。

馬坤的第一封奏章,嚴嵩並沒有票擬,而是直接送到宮裡,而在都察院御史掀起第二次彈劾奏疏後,嚴嵩就在等馬坤的第二份奏章了,他會在這份奏章中票擬,表達自己認為馬坤應在這次事件中承擔主要責任。

而現在的馬坤,自然也知道自己處境堪憂,被都察院的御史盯上,除非皇帝力挺,不然真不好過關。

在書房裡,來回踱步想著應對之法。

雖然感覺不妙,可是嚐到權利甜頭的他自然也不會甘心束手待斃,只是北京城雖然大,卻找不到能夠幫助他的人。

不管是去投靠嚴嵩還是聯絡徐階,或者前往裕王府、景王府尋求庇護,他都感覺很不靠譜,而且他還知道,雖然看似自己哈行動自由,可是府門外已經有了不少實力的眼線,或許其中就有錦衣衛的人,自己的一舉一動都會落在他們眼中,最後被報到西苑。

“哎.....”

做出那個決定,馬坤自然並不後悔,當時他任南京戶部尚書,不如此當年的南京官員的俸祿都不出來了。

得罪軍戶總要比得罪官場同僚強,只是他沒想到被他視為螻蟻計程車卒居然膽大到動兵變,讓事態展到徹底無法控制的程度。

雖然兵變沒有對南京城造成太大影響,但是責任確實很大,那可是留都。

看著書桉上鋪好的奏章,馬坤猶豫著這份奏章該怎麼措辭好些,能夠在嘉靖皇帝那裡得分,讓自己順利挺過這一關。

至於已經死去的黃懋官,雖然是他的心腹,可是卻把事兒辦砸了,若不是他苛待士卒,按時放軍餉,那裡會生這樣的事兒。

南京事的起因,馬坤已經打聽清楚了,自然知道其實根本就不是他剋扣的那一錢銀子惹出來的禍事兒,而是瘟疫後軍心不穩,黃懋官又不及時放軍餉造成的。

就算他黃懋官有心要整肅,也不能是在瘟疫剛剛結束就開始啊,你得等上些日子再出手,應該就不會鬧成現在的樣子。

現在唉聲嘆氣也解決不了問題,還是隻能再寫一封奏疏陳情,沒辦法,事兒鬧得太大,被御史咬住不鬆口。

邁步回到書桉前,馬坤拿起筆就開始寫起來,只是他不知道,內閣中某人正等著他這份奏章。

翌日,馬坤的家人把奏疏送入通政使司,隨後轉交內閣,再到司禮監,晚間的時候被高忠帶到西苑永壽宮裡。

今晚,嘉靖皇帝在晚修過後,照例要處理一些奏疏,被內閣特意提醒的奏疏自然也要優先處理。

一份份奏疏被小內侍讀完後,嘉靖皇帝往往都能很快作出表態。

同意、駁回亦或者留中,少有對奏疏和票擬進行修改的。

因為奏疏若不妥,內閣就會在票擬中予以否定或者補充,或者給出更好的解決方法,所以都不需要他這位大明朝的掌舵人過多思考。

這也就是內閣的主要作用,他們的權勢也全在與此。

雖然不能決定一件事兒的成敗,卻可以左右決定者的判斷,施加一種潛意識的影響。

當小內侍讀完馬坤的奏疏和嚴嵩的票擬交到高忠手中,等待著御座上的嘉靖皇帝作出決定,他也好批紅還內閣。

這一次有些例外,御座上的嘉靖皇帝遲遲沒有開口,似是在思索什麼。

良久,嘉靖皇帝才開口說道:“找找前兩天南京那邊上的請罪奏章,還有南京科道的彈劾奏疏,我記得還有黃懋官最後的奏疏,都找來。”

都察院第一次彈劾被嘉靖皇帝選擇留中,畢竟在他看來,馬坤離開南京有些時日了,怎麼能把振武營的賬算到他頭上。

可是現在,嚴嵩票擬裡也說,馬坤應該負主要責任,這就需要嘉靖皇帝好好思考下了。

其實,由於振武營事件平息及時,沒有鬧出大的動盪,所以在嘉靖皇帝那裡並沒有引起很大的重視。

相比邊鎮的鬧餉譁變,南京那邊的只是毛毛雨,只要不影響到今年的夏糧秋賦就好。

可是,馬坤連續被彈劾,不僅北京都察院這邊全力起彈劾,南京科道也都上奏彈劾,輔也認為他有罪,那就不得不認真看看了。

“激變始於馬坤之議減折銀,成於黃懋官之查革妻糧,而尚書蔡克廉病不任事,員外郎方攸躋主事安謙給放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