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381敘功

不過,這絲毫不影響魏廣德愉快的心情,和其他人一樣,魏廣德雖然感到驚訝,但是卻並不懷疑,他不相信大同錦衣衛的人會犯下這樣的低階錯誤,也不認為大同的官員會選擇虛報戰功,這是找死。

有這樣的好訊息,魏廣德當然要擺上一桌好酒好菜款待勞堪,明日他也要回翰林院上值了,順便還要去詹事府和都察院走走。

這些天,他在家裡也憋的狠了。

第二日一大早,魏廣德就走出家門返回翰林院銷假上值。

對於魏廣德的迴歸,同僚們看到他也都是會心一笑。

前段時間怎麼回事他們自然知道,魏廣德告病的原因他們也清楚的很,其實這也算是官場的一個規則了,紛紛上前和魏廣德寒暄後才各自散去。

隨後幾日,魏廣德恢復到往常的生活,每日按時上下值,同時,來自宣大的好訊息也逐漸傳來。

最早的好訊息是來自宣府,報告俺答部在攻破長城進逼至長安所後,韃子的進攻勢頭就被遏制住了。

緊隨而來的就是大同巡撫李文進和大同總兵劉漢上報捷報,第二日到京城的奏疏,更是很詳盡的把這次明軍出塞和返回途中兩場大戰的過程進行了彙報。

至此,朝廷對大同戰事才算徹底放心。

雖然戰事並未結束,俺答部仍然佔據龍門衛下面多個長城關隘滯留在關內,但是朝廷的注意力顯然已經被從關心戰事轉移到大同軍是如何在野戰中擊敗俺答部上來了。

之前,大家都只是好奇,大同軍憑什麼擊敗的俺答部。

錦衣衛提供的最早情報中提出了安銀堡這個地名,所以不少人想當然認為明軍是據堡堅守,重創韃子攻城主力,甚至可能打死打傷韃子領,才成功逼退俺答部追兵。

但是當大同詳細戰報送抵京師後,官員們才驚訝的現,大同軍居然是野戰制勝。

明軍在野戰中擊敗佔據優勢的俺答部,實在是讓人難以想象,甚至比官員們知道大同軍打了打勝仗還要讓人難以接受。

就是難以接受。

一直以來,蒙古騎兵的攻擊力都是明軍的噩夢,自土木堡之後,明軍在野戰中就鮮有獲勝的戰績。

當年大將軍朱壽指揮的應州大捷倒是有一次野戰,那次到底是戰勝還是戰敗也不好說,但是整體戰略上,明軍應該是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畢竟應州之戰後,蒙古人二十多年不敢突入大明,也就是在邊堡附近轉轉而不敢深入。

其他衙門的人也只是吃驚,而到了兵部就不是這樣了,他們對戰報中的過程進行了覆盤,其中兩個亮點引起他們的關注。

第一就是明軍參戰部隊的火器集中度非常高,雖然戰報中說參戰明軍有馬步軍七千人,但實際上真正參戰的只有俞大猷率領的三千人馬。

而就是這三千人馬,卻裝備了鳥銃千杆,佛朗機炮百門,這樣的配置,讓兵部大小官員們是目瞪口呆,他們的火器佔比非常接近神機營。

明朝的神機營標配是步兵36oo人,配置火銃36oo杆;騎兵1ooo人;炮兵4oo人,配手把口短火銃4oo杆,盞口將軍炮16o門,全營共計官兵5ooo人。

俞大猷率領的明軍雖然還沒有達到神機營八成的火器配比,但也相差不大。

當然,這只是紙面資料,實際上現在的神機營全營官兵拉出來有沒有三千人都成問題,騎兵就更是少了一大半。

而第二點就是戰報中提到的俞大猷設計了一款獨輪戰車,不僅輕便,對各種地形的適應新也非常好,還順帶可以解決軍資運輸問題。

獨輪的設計,讓這種戰車在戰場轉向非常方便,本身車架就是佛朗機炮的炮架,前面的大盾還可以保護車後軍卒,也可以視作是移動據馬,因為大盾前面還裝上長矛槍頭。

實際上,在明初的時候,神機營就配置了一種偏廂戰車,全軍配置128輛,但這個時候配屬保護步兵用的,可以防禦對方的箭失,但是一旦近身就沒辦法了。

當然,那時候的明軍戰力強大,真到了對方衝上來的時候,有明軍騎兵早就衝上去了。

隨著明軍戰力的衰退,老款偏廂車已經不適合戰場形勢的變化,逐漸退出了明軍的序列。

直到十多年前的三邊總督曾憲重新開始打造戰車,把已經被淘汰的偏廂車拾起,但是最終因為一些原因,這批戰車也沒能上戰場。

兵部這些年,實際上已經把此事都忘記了,忘記了可以嘗試用戰車對抗韃子騎兵,在他們的思想裡,只有籌集大批戰馬,也像韃子那樣武裝出一支龐大的騎兵部隊,才能與其在大草原上一決雌雄。

苦於朝廷財政困窘,兵部知道不可能籌集到銀子,收購馬匹自然也辦不到,組建大騎兵軍團的想法也只能一直停留在紙面上。

實際上,明朝立國後,對馬政一直都很重視。

“獨輪戰車雖然好,可是畢竟靠人力,不適合長距離作戰使用。”

“是啊,不過倒是一個辦法,看能不能改動下偏廂車,讓偏廂車也具備獨輪戰車的功能,給各鎮配置一批......”

此時,由兵部尚書楊博主持,召集兵部官員們開會議事,討論這次大同之戰的得失,自然話題就被引到了這兩點上。

俞大猷設計的獨輪戰車雖然經受了實戰的考驗,但是在兵部官員眼中,依舊不是適合大量打造的裝備,缺點就在於其是以人力推動,難以長距離機動。

但是他們卻從獨輪車的變化中想到了馬拉的偏廂車,其實也是可以改進的。

“武庫司有空和工部那邊議一議,看能不能重新設計下偏廂車,就以這獨輪戰車為藍本進行改進。”

下面人的議論也提醒了楊博,明軍九邊軍中還有大量偏廂車,雖然大多殘破,可是曾憲當初打造的那批還是能用的。

只要重新設計一下,讓偏廂車變成正廂車,哪怕重新打造也是可以的,只要確實可用。

“難,這獨輪戰車和以往皆不同,它用正面對敵,怕是不好改。”

當即有人就提出來道。

“那簡單,這獨輪戰車簡易,不如直接下各軍鎮,讓他們自己打造,武庫司也要和工部一起想想新的偏廂車為好。”

確實,獨輪車真的太簡單了,看著那副簡圖,不少官員感覺自己似乎都能出手打造這麼一架出來。

“大同敘功的事兒,內閣怎麼說?”

楊博覺得有道理,所以也不想繼續說戰車這個事兒,隨即開口訊問武選司郎中。

楊博的問話,那郎中卻是一臉苦逼道:“又被退回來了,好像是因為俞大猷的事兒。”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