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422離京

之前李東華覺得吳山的做法無過,不過就是按制而為,依禮行事,但是當意識明確以後,一封彈劾奏疏還是寫的洋洋灑灑,指責吳山不懂感謝上天卷顧還罔議救護,有罪,自己悔悟晚矣亦有罪。

彈劾奏疏很快經過內閣送入西苑,這次的奏疏是由嚴嵩經手。

日食天象的影響,這次嚴嵩一系有些後知後覺,錯過了出手干預的最佳時機,所以在這個時候也不想攪渾水,按照正常流程,嚴嵩票擬罰李東華俸祿兩月,禮部吳山記過的處理意見。

第二日,嘉靖皇帝對奏疏批紅,並批註“以日食不見,建謝典於大光明殿三日,群臣上表賀”。

僅僅是記過,看似此次事件對吳山的處罰很輕,可是當朝高官都清楚,這不過是暫緩處罰而已,因為現在禮部正在忙著處理景王就藩儀式,這時候就把吳山免職,禮部的運作怕是會受到影響。

嘉靖四十年二月十五日,清晨一大早,禮部官員就來到景王府,不情不願的景王攜景王妃一身隆重的禮服前往紫禁城辭行。

之前嘉靖皇帝已有旨意,免了面辭的禮節,所以只是在紫禁城和西苑外進行了辭行禮。

景王具冕服,景王妃翟衣在禮部司禮監官由東華門引入,在奉天門外向宮裡遙遙下拜。

“禮成。”

在司禮監官大聲唱喏聲中,起身的景王已經眼圈紅,直到這個時候,他才深切的感受到,自己真的要離開這裡,離開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地方,真正的和母親、父親分別。

德安府到京城,遠隔千山萬水,他明日的離開,或許是真的再也沒有機會回來了。

景王妃對於京城的卷戀比景王少許多,可是她也是北直隸人,而景王就藩在湖廣,此次隨景王赴德安府後,想要再見到家裡人也是千難萬難,起身時不免也是眼圈紅。

景王和景王妃此時的樣子有些蕭索,他們的辭行甚至沒有機會見到嘉靖皇帝一面,只是現在的樣子倒是和今日的氣氛相容。

禮部尚書吳山只是遠遠的看著,從他拒絕高拱的要求,堅持上奏請求皇帝按救護之禮行事時就有所預料今日的環境。

送走景王后,自己或許也該走了。

自己忤逆皇帝也不是一次兩次了,旁人不知,但是吳山還是很明白的。

或許,就在去年的時候,嘉靖皇帝就已經動了要罷免自己的打算吧。

當初嘉靖皇帝打算送走景王,或許是擔心景王不臣之心太重,想要先封藩的方式提醒他,讓他知道自己就是一個藩王。

可是在嘉靖皇帝要禮部準備景王就藩儀程的時候,曾經讓高忠私下裡找過他,希望吳山能夠把景王就藩的事兒拖延上兩年,但是遭到了吳山的拒絕,喝令高忠拿出聖旨。

這樣的事兒,嘉靖皇帝怎麼可能下旨,真的有旨意在還用高忠私下裡找吳山嗎?

在吳山的督促下,禮部依舊在緊鑼密鼓籌備景王就藩儀式,至於之後為什麼嘉靖皇帝態度突然逆轉,吳山也是不得而知。

實際上,禮部、戶部、工部和景王府之間來回扯皮的事兒,吳山就有些懷疑是高忠在其中暗下手腳,因為幾次談到關鍵的時候,戶部都會以沒錢的理由要求暫緩。

之後突然讓徐階參與,快敲定相關議程,當時吳山都還緩過來到底是怎麼了。

而到了今日,看見景王完成辭行儀式,只要等到明日,百官送行後,景王就會永遠從京城裡消失,他做為禮部尚書的使命似乎也算完成。

在景王前往裕王府辭行之時,在朝官員也紛紛放下手頭工作,匯聚到一起,準備前往景王府行禮。

今日京城的官員,早先就得到了提醒,所以今日所有人都是穿著簇新的吉服站在一起,一眼看去好像王朝氣象都煥然一新似的。

而魏廣德此時也是和他們一樣,穿著吉服在裕王府中迎接景王的到來。

裕王和景王早年間的明爭暗鬥,不過到了現在似乎也隨風消散般,在景王向裕王行禮後,兩兄弟就手拉手說了好長時間。

說起來,兩人當初在宮中的時候,關係也不算差,雖然景王時不時向裕王顯擺他從母妃那裡得來的好處,可畢竟是兄弟,裕王又生性老實,並不因此計較什麼。

何況,在他們兄弟上面還有一個二哥。

兩人關係疏遠乃至展到敵對,還是從他們出宮後關係才開始逐漸變差起來了。

景王現在也想明白了,當初或許自己內心是真的存在著一絲念想,只是展到後來不僅僅是自己的問題,還有旁人不斷的挑撥有關係。

不管怎麼說,裕王都是大自己一個月的兄長,天然的佔了個“長”字。

裕王和景王熱絡的交談,魏廣德站在殷士譫、張居正之後,只是靜靜的看著,他不確定景王離京前會不會再搞出什麼事兒來,即便在景王離京後,只要裕王有一天沒有登上那個位置,景王依舊有機會。

而在裕王無嗣的情況下,就算裕王登基,若是中間出現什麼差錯,景王也是有機會的。

還是要防著景王才是。

魏廣德在心裡不斷提醒自己,不能因為現在看到景王和裕王之間感情深厚的樣子就忽視了景王,永遠是裕王最強的競爭對手。

沒人知道景王此時到底是怎麼想的,至少在所有人面前,裕王和景王都表現出一派兄友弟恭的樣子。

第二日,魏廣德依舊穿著那身吉服,早早的就在承天門外集合,隨著百官到齊,在成國公朱希忠、英國公張容的帶領下穿過金水橋進入紫禁城,在奉天門外侍立。

己時初,在禮部司禮官員指引下,景王夫妻再次入宮辭行,依舊是由東華門入宮。

魏廣德站在百官佇列之中,看著景王儀仗從身邊走過,穿過百官隊伍進入奉天門,門裡三大殿依舊還未建成,但是御座等物早已擺好。

認識十年的老書友給我推薦的追書app,!真特麼好用,開車、睡前都靠這個朗讀聽書打時間,這裡可以下載 .. 】

聽著牆內雅樂響起,魏廣德知道應該是在向御座行叩頭禮。

今日百官規模極大,七品以上官員侍立奉天門外,七品以下官員候於承天門外,直到看到景王被引出奉天門,此時他身上所穿的冕服已經換成藩王服飾。

百官的隊伍隨著景王一行出了承天門,景王在承天門外再次祭神後方才登上車架離去。

不過百官隊伍並未解散,在景王回府接家卷時,魏廣德等官員或騎馬,或乘轎,或如他那樣上馬車,快趕到朝陽門外。

隨著城門裡旌旗招展,在一隊隊衣甲鮮明的官軍、錦衣衛魚貫而出,在他們護衛下,景王的車駕緩緩駛出朝陽門,車駕穿過百官佇列,似乎在向所有人宣告“二王之爭”時代的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