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430歲入萬萬兩的南宋

畢竟被朱元章定為祖制了,要改.....

其實對當官的有利的話,估計沒人會拿祖制說事兒,不過有利於官員就必然損害朝廷利益。

說白了,折色就是因為朝廷沒錢鬧的。

魏廣德明白,裕王自然也懂,他的月俸裡都還是有寶鈔,那東西他多的是,可用不出去。

至於魏廣德,也不是沒在寶鈔上動過腦筋,可關鍵他對這些東西一知半解,要是這樣上馬搞紙幣替代金銀,他怕不小心把大明直接搞沒了。

開玩笑,用紙換士紳手裡的金銀,怕不是逼人家造反。

不過魏廣德說完話,裕王也明白了的意思,想要漲薪,這個他可不敢想,點頭那就是銀子。

“上次那個誰....就是那個調貴州的參將。”

裕王忽然又說道。

“俞大猷。”

魏廣德急忙答話道。

“俞大猷,可他帶人出去就能打勝仗,還是以弱勝強。”

魏廣德說當兵的錢的少,所以打不贏仗,俞大猷的兵和其他邊軍沒什麼不同,可他就能打勝仗,這不是有點矛盾嗎?

“現階段,大同兵怕是最能打的了。”

魏廣德不否認,不過也要解釋下,不然裕王也容易誤入歧途。

“大同軍那次出關作戰,雖然往日軍餉和其他邊軍一樣,可是在板升的繳獲,大多都分給出關士卒,這些人透過拼命,拿到相當於數年的軍餉,全額。”

說道這裡,魏廣德想想又說道:“之後對俺答部追兵的交戰則更簡單,輸了前功盡棄,贏了名利雙收,自然士卒願意拼命。”

那次在板升城的繳獲甚豐,但是上繳有限,全因為李文進的關係。

好吧,分好處,沒有地方文官的認可,總兵、參將哪裡敢像那次那樣直接分下去。

李文進因此戰有功已經進宣大總督,而大同軍從上到下則分到銀子,可謂皆大歡喜,只不過沒人往京城報送而已。

地方文武都有好處,誰會找不自在,那可是在邊鎮。

京官自然也知道其中彎彎繞繞,可這個時候都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畢竟是贏了,沒必要去搶食,他們有的是來錢的路子。

裕王陷入沉默,這個真不好搞。

要當兵的賣命打仗就得給銀子,可朝廷最缺的就是銀子。

魏廣德只說銀子,自然也是有原因的,一是希望將來裕王登基,看能不能漲漲薪水,他不在乎,可不代表其他人都這樣,窮京官多了去了。

以後若是達成此願,訊息傳出去,自己就會落下好大一個人情。

當然,他的目的還不止於此,不過卻不能太過急切,還得看時機,最好話頭由裕王挑起。

“從古至今,天下強兵都如此嗎?”

裕王皺眉問道,他有些困惑了,這可不符合儒學思想啊,什麼都是錢。

皇帝是用儒學做幌子,讓天下百姓信奉,可現在的情況是百姓不信禮義廉恥忠孝,這怎麼搞?

“臣不敢確定,但是想來大抵如此。”

魏廣德答道。

“遠的不說,就說前朝那支岳家軍,金國都說‘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可岳家軍戰力怎麼來的,還不是用錢堆起來的,豐厚的軍餉賞賜......”

“宋皇怎麼那麼有錢?”

聽到魏廣德說岳家軍,裕王一下子想到什麼,急急追問道。

魏廣德聽到裕王的問題,稍微猶豫下才說道:“殿下,據我所查前朝文件,宋人重商,其巨大財政收入主要源自商稅,約佔總歲入七成。

靖康前,宋朝年入約七千萬貫,之後歲入更是萬萬貫,全靠商稅支撐.....”

魏廣德家裡不經商,雖然和九江商戶關係不錯,但是他卻不認為自己的行為是在砸那些商戶的飯碗。

西方國家這個時候已經開始大規模鼓勵工商業展,徵收稅金,也沒見到商業受影響而萎縮的。

既然如此,只要商稅不重的情況下,對商業其實不會有影響,而且收取商稅,朝廷才可以以此為商業提供政策支援。

南宋時期財政收入為何比北宋還高,不就是鼓勵商業,特別是不限制海商展,大量商品被賣到西洋,當時的泉州和廣州就是主要的通商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