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593殺心

海瑞是個清官,而且是個大清官,也是個名氣很大的清官。

海瑞以舉人身份入仕,初任福建南平教諭,後升浙江淳安和江西興國知縣,推行清丈、平賦稅,並屢平冤假錯桉,打擊貪官汙吏,深得民心。

清官才是海瑞罵皇帝最大的底氣,也是海瑞的護身符。

因為殺清官的一定是昏君,這是自古以來的定律。

嘉靖帝如果殺了海瑞,那麼在天下人面前,後世人面前就表明他就是一個昏君,而且是一個無能的昏君,而海瑞就成了忠臣,還是千古忠臣。

嘉靖皇帝當然不會上海瑞的當,讓自己落下千古昏君的罵名,而成就海瑞。

而且在這個時點上這份奏疏,其實魏廣德也覺得很是蹊蹺。

嘉靖朝最亂的時候是什麼時候?

其實應該是從嘉靖二十九年到嘉靖四十一年,由嚴嵩當政的這十餘年時間,政務雖然運轉正常,可吏治加腐敗卻是不爭的事實。

這時期,海瑞已經入仕,知縣、州判官的時候不上奏,而是卡在這個時候上這份《治安疏,魏廣德猜測或許他不知從什麼渠道知道了嘉靖皇帝命不長久的判斷,所以這個時候的皇帝是最關注身後名的時候。

想到這裡,魏廣德勐然間覺自己正在做的這些事兒。

其實,朝中就已有傳聞,此次抄錄的《永樂大典嘉靖副本,是嘉靖皇帝要作為隨葬品陪葬地下的東西。

嘉靖皇帝連續不斷的催促校錄館抄錄大典,其實只要稍微聰明點的官員應該就可以透過這點蛛絲馬跡猜出一個大概。

以前,只是用文字認識這個時代的時候,自己還以為海瑞上這個奏疏是需要莫大勇氣的,因為他以為《治安疏通篇都應該是說皇帝的錯誤,所以上疏就等於自己把命交出去。

不過身臨其境以後,魏廣德才意識到,歷史不能人云亦云,能在歷史上留下名字的人,沒一個好相與的,都精明著呢。

海瑞,就是一個成功把握住機會的人,一封《治安疏成就了他一世英名。

不過也由此,他只能窮苦一生,因為他除了官場上的潛規則進項外,其他的錢財就徹底和他無緣,只因他要保持住這份氣節。

這,應該也是他已經想好的。

大明朝俸祿雖低,可各自孝敬也是不少,做為潛規則自然無損他“清官”之名。

不再去看那份奏疏,魏廣德把他丟在一邊,而是又拿起還沒看完的《永樂大典開始繼續自己的工作。

而此時內閣裡,次輔李春芳已經到了徐階值房,徐階把通政司送來的海瑞奏疏交給李春芳看,想知道他會如何票擬。

這份奏疏有點燙手,雖然通篇又是褒揚陛下的英明神武,又不斷指出皇帝的錯誤,搞的他徐階一時都不知道該怎麼處理。

等李春芳看完後,也是一副無所適從的樣子,徐階又把先前通政使告訴他的訊息說了遍。

“聽說這個叫海瑞的戶部主事,在上這篇奏疏的時候,已經訣別妻子,遣散僮僕,在家裡買好了棺材等朝廷懲處。”

“什麼,這海瑞竟如此不堪,這是要逼君上失名於天下。”

“知道有什麼用?外面現在傳的都是海瑞是忠直大臣,敢於直諫陛下,我等皆是阿諛奉承之人,只知一味討好皇帝,做那些下賤之事。”

徐階此時心情非常不好。

雖然他坐上輔寶座,乾的事兒和當初嚴嵩在時沒多大區別,可他畢竟還要臉,可不是過去那樣,嘉靖皇帝要多少銀子,他就會像嚴嵩那樣全盤接受,也會據理力爭,儘可能減小內廷的用度。

因為徐階等人執政以後,嘉靖已經收斂很多了,奢靡的生活已經極為節制,畢竟徐階比嚴嵩要臉,不好好做他的走狗啊。

只是到了海瑞口中,自己其實做的事兒和嚴嵩沒區別,直接否定了他做的一切。

可以想象,要是此疏流傳後世,世人會用何眼光看他,把他比作嚴嵩第二?

其實魏廣德猜錯了,這個時候想要殺海瑞的,嘉靖皇帝可能都未必有殺心,而徐階反倒起了殺心,要殺海瑞洩憤。

反正只要海瑞死了,一切都是嘉靖皇帝的鍋,和他徐階何干?

就如楊繼盛、沉煉等人之死只會被人記在嚴嵩身上,而沒人會去想其他。

但凡嘉靖皇帝在那時有絲毫想要他們活命的意思表達,嚴世番也不敢輕易下黑手。

“輔大人是什麼打算?”

李春芳拱手問道。

“我也沒什麼好主意,所以才招子實過來商議。”

徐階嘆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