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632李春芳請辭

至於身側的黃光升此時和他心情差不多。

本來黃光升應該支援在福建開海的,可他的家族世居泉州,也和當地海商有千絲萬縷的聯絡。

福建開海對他的家族來說有利有弊,利自然是可以正大光明做起海貿生意,可弊端也是不小,以前的獨門生意會增加許多競爭對手,這對於一切求穩的老一代家族長輩來說也是不可接受的。

也是由此,他收到的訊息也是盡力反對此事,絕對不能讓朝廷透過開海之議。

只不過,當這一切成為皇帝早已打定好的主意時,他們的反對又能起到多少效果,還有輔的表態,以及次輔之前和徐階也是相同立場。

那就是他們反對開海的觀點不變,但是還有一句話沒有說出來的就是,若皇帝執意開海他們也不會激烈反對,而是會接受下來。

高儀和黃光升都不約而同側頭瞟了眼旁邊那幫裕袛舊人,他們都想到了先拖一拖,下去之後再商量一下。

徐階的想法,似乎也不是不能接受,但是其中是不是應該再增加一些條款?

比如限制進出口商船數量,最好就按照現在福建海商的船隻數定下來,這樣無非就是給朝廷交點銀子,但是卻把原來非法的買賣洗白了。

這些話,不能在朝堂上說,而是要找人私下和內閣幾位閣臣處分說,大家心知肚明即可。

有了這個想法,高儀當即說道:“啟奏陛下,臣聽了徐閣老的建議倒是有所感悟,不過一時之間也想不透徹,請陛下準我下去思慮一番,再以奏疏的方式遞交陛下御覽裁決。”

“有所感悟好,能想到福建百姓。”

隆慶皇帝微微點頭,隨即目光看向刑部尚書黃光升,問道:“黃愛卿又意下如何?”

“啟奏陛下,臣和高尚書想法一致,需要再好好想想,特別是徐閣老補充多處修改意見,微臣覺得此事事關重大,最好能把相關條款一一列出討論利弊,再說是否可行。”

黃光升也附和道,不過他是沒有表達同意徐階建議的意思,而是說先把徐階的提議一一列明,再由朝廷官員進行一番辯論,分析利弊,然後再決定是否要給福建開一個口子。

點點頭,乾隆皇帝也懶得再問其他人的意見,應該就是這番說辭了。

“既然大家都對徐輔意見很重視,此事就交由內閣辦理,按照徐閣老所提條款一一列明,再徵求各部意見,最後移交司禮監。”

隆慶皇帝感覺似乎開海,百官的態度並沒有想象中那麼激烈的反對。

看之前幾朝數次有人提出開海後朝廷的反應,不由得覺得自己是不是有些草木皆兵。

不過目光觸及下方還跪伏餘地的一大片官員,隆慶皇帝忽若有所悟。

隨著朝會結束,官員依秩序退出皇極殿,隆慶皇帝早就乘坐龍攆離開。

一路上,官員們還聚在一起小聲議論著朝會上生的一幕。

支持者和反對者依舊涇渭分明,騎牆派也有獨立的小圈子,他們在一起氣氛倒是輕鬆,說說笑笑的。

“今日之事還多謝你們幫忙。”

在殿外,內閣閣臣和六部尚書、左都御史都沒有離開,他們一會兒還要聯袂求見隆慶皇帝。

不過這並不妨礙高拱耽誤一會兒,把殷士譫、魏廣德拉到一邊說事。

“肅卿兄不要這麼說,開海一事我細細思量,覺得肅卿兄的意見很中肯,為福建百姓計,也應該支援塗巡撫開海之議才是。”

魏廣德接話道。

雖然他才是幕後推手,可知道此事的在京城也只有隆慶皇帝,還有陳以勤、殷士譫幾人,其他或許還有人會有懷疑,但畢竟沒有得到親口證實,魏廣德自然也不會去證實什麼。

至於涂澤民和譚綸,魏廣德也不認為他們會出賣自己,因為他們雖然在沿海任職,卻不是這些省份之人。

涂澤民是四川人,而譚綸是他江西老鄉,等京城這邊的訊息傳過去,自然知道該如何處理此事。

“善貸所言極是,在福建開海利國利民,至少我是這麼認為的。”

殷士譫也是低聲道。

“等這幾日事了,我再請諸公到我府上飲宴,到時候我們不醉不歸,一會兒我還要和幾位大人去求見陛下,就先走一步。”

今日朝會上,雖然隆慶皇帝並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結果,但是總的來看,皇帝支援他的意見,這就是好事兒。

只不過在他轉身之後,先前一副風輕雲澹的表情就變得嚴肅起來。

他當然知道齊康這個時候上的那道奏疏讓他的處境變得更加糟糕起來,一會兒在隆慶皇帝面前還得好好考慮下該如何說項避免今日的麻煩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