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789心思

“陛下那邊若是問起,我覺得內閣最好還是以削爵和禁錮作為對遼王的處罰,除國一事太過重大,需要陛下三思而行。”

反覆被他們提起徽王,讓魏廣德想起自己第一次彈劾。

張居正一直看著魏廣德,聽到他也是同意削爵禁錮後就長出一口氣,除國這個事兒,確實影響太大。

雖然很想達成這個目的,可他也明白,需要徐徐圖之。

“善貸的話,你們有何意見?”

李春芳這時候開口道。

“以遼王所犯罪行,善貸的話倒是有理,只是禁錮之言最好不要在票擬上出現,一切由陛下做主。”

陳以勤雖然對遼王事不以為然,但是禁錮宗室這事兒,只能是陛下提出,至少也要陛下開口詢問的時候再回答,主動說起不好。

張居正心中雖然有些不滿,可他也能理解陳以勤的話,是有道理的。

而李春芳這個時候更是點點頭,“內閣意見可以定為削爵,禁錮宗室,確實不是內閣可以提出的。”

張居正看到陳以勤和李春芳意見已經取得一致,知道說什麼都沒用,於是也順勢點頭表示同意。

至於殷士譫和魏廣德,自然也沒有太多意見。

這件事兒,就算是定下來了。

接下來有中書把奏疏一分,又有人分頭送到幾人值房裡。

內閣有了統一意見,對這些奏疏就好批覆了,隨便看一眼,直接票擬處罰遼王削爵,廢為庶人。

在大明朝,削爵和除國是兩個處罰。

削爵,就是剝奪遼王的爵位,換人,從起一族中另擇他人承襲。

除國,是廢除遼王爵位,不再任命遼王,這樣遼王一系最高就只剩下郡王,以後也不會有新郡王誕生,因為郡王的子孫除了一位可以承襲郡王爵位外,其他都降等為將軍。

短期看,廢除一個遼王似乎對湖廣的祿米支出影響有限,可要是放長時間,卻可以減少許多的開支。

張居正悶悶不樂回到自己值房裡,坐在書案後面,也沒心思批閱奏疏,而是在想辦法。

他的情況,其他閣臣當然不知道,隆慶皇帝也沒有把之前的奏疏返回內閣。

不過,下午內閣新送來的奏疏,上面統一的票擬,隆慶皇帝也敏銳的感覺到內閣態度的變化。

削爵?

似乎是內閣給遼王事定下的底限,官員不能繼續忍受遼王朱憲這樣的人在地方上胡作非為。

“這兩摞奏疏都是彈劾遼王不法的嗎?”

隆慶皇帝看著下面堆積如山的奏疏,皺眉問道。

騰祥躬身對答,還不忘獻媚道:“皇爺,這兩摞都是彈劾遼王的,這些是今日內閣處理的公務,都分好了。”

“彈劾遼王的奏疏先留中,今日有什麼要緊的公文,先拿出來看看。”

遼王的處罰,就是他一句話的事兒,所以並不著急,利益得失他還沒想透,所以暫時不打算批紅。

要知道,皇帝只要在一本奏疏上批紅,駁回的話立馬就會引來更多的彈劾奏疏。

可要是點頭同意,那就相當於下旨,這樣的奏疏送到內閣,閣臣馬上就會以此草擬聖旨送交司禮監和六科,派人下。

所以不想這麼快給出答案,就只能那所有彈劾奏疏留中,就是不送回內閣去,事情才可以拖著。

隨著所有彈劾遼王的奏疏送入宮中後都石沉大海,不過兩日的功夫,大臣們都知道了皇帝的意思。

也不知道是有心人推動,還是大臣們認為自己的意見被皇帝無視引不滿,很快轟轟烈烈的第二輪彈劾風潮就席捲整個朝堂。

這次,許多之前沒有上奏的官員也紛紛上書請求嚴懲遼王,特別是核實遼王對百姓使用許多非人刑法,更是被大書特書,稱其殘酷歷史罕見。

深夜,南燻坊一處大宅後院書房中,魏廣德靠在躺椅上,隨口問道:“確認是叔大的門生在後面鼓動?”

“老爺,已經確認,除了湖廣官員外,就是張閣老的門生在酒席上鼓動官員彈劾,要求禁錮遼王,湖廣那邊的很多都支援除國。

只不過,這兩日,張閣老府上一直都是閉門謝客,這些人也都沒有進過張府。

所以,是否是張閣老暗中自持的,還真說不好。”

張吉在下面說道。

這幾天,地方上送來的政務就沒有什麼要緊事兒,所以隆慶皇帝一直在宮裡,也沒有召見過幾位閣臣議事。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