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18章 817鈔關

相對來說,張居正的法子更加成熟,可以閣議和部議後快成文。

今天內閣議論宗室,其實也是因緣際會,魏廣德和張居正的意見都有一定合理性,但實施就是另一回事兒。

殷士譫開口說道。

而最初,鈔關是都察院專設的鈔關御史管理,正統年間才轉到戶部,各鈔關由戶部派出主事管理,而鈔關所徵稅銀大多進了皇帝內帑。

要知道,凡是賺錢的地方,皇帝都會想要往裡面插一腳,給內廷攢銀子,而鈔關本就是徵收南來北往商人稅銀的地方,可謂金山銀山。

“現在宗室好幾萬人,即便按照文官的俸祿放,真要算起來,祿米支出也是一筆朝廷不可承受的開銷。”

魏廣德心裡好奇,不過還是從太監手裡接過那份奏疏。

而鄭大經奏疏的內容,魏廣德只是皺皺眉,並沒有多說什麼,因為他奏疏中所議的是戶部的事兒。

“行,去我那邊,咱們邊喝邊聊。”

魏廣德心裡其實也奇怪,按說今日隆慶皇帝應該宣他進宮覲見才是,隆慶皇帝對大閱的態度是很積極的。

隆慶皇帝剛才的話,在魏廣德這裡就不能不讓他多想,這是不是要敲打他?

至於主張朝廷任命具清望、有才能者監督榷關收稅,也是值得商榷,清望和才能,這個很難判斷,不乏讓一些人乘機又鑽了空子。”

陳以勤也不矯情,就是一桌酒席而已,平時這樣的事兒也沒少做,三個人都是輪流做東,邊喝酒邊聊正事。

可這東西因為胡亂印製早就成了廢紙,民間重新啟用金銀和銅錢。

這麼大的政策變化,當然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成文的。

我覺得,在施行善貸之法前,最好先嚐試,看看有多少宗室願意轉民籍,然後出臺按品級放祿米,最後再讓戶部給出定額。

而鈔關征稅,則是以一個主事來判斷貨值大小,從而據此徵稅,極易生起貪婪之心而枉顧國法。

魏廣德知道,昨日皇帝應該是從朱希忠口中知道了大概,估計有些問題朱希忠不大明白,所以解釋的不清楚,所以才有了今日召見。

這是吏科給事中鄭大經上奏的,走的是六科的渠道,所以並沒有透過內閣,而是司禮監直送皇帝手裡。

看完鄭大經的奏疏,李春芳就是皺眉。

而魏廣德當然不知道他離開後的事兒,就算知道了也絕不會知道皇帝的念頭,因為此事他從未對人提起。

“不說這個了,昨日你去京營看演練,結果如何?”

看著魏廣德離開,隆慶皇帝坐在御座上半晌,才開口吩咐道:“傳陳洪來見朕,他說搗鼓好玩的東西,怎麼這麼久了還沒有送過來。”

宗室最大的問題其實就是繁衍度過快,而大明朝廷的歲入又沒什麼變化。

“陛下,鈔關設立之初,一直都是戶部在管理,也管理的好好的,怕是沒必要再派內臣監督。

很明顯,他們對減少祿米支出的法子都是支援的,不過應該是考慮到宗室人數的巨大,覺得還是應該一步步來。

或許是窮怕了,太祖朱元璋建國後就搞出大明寶鈔這東西替代金銀以充國庫所需,所以從官府層面,大明朝的法定貨幣實際上應該是寶鈔。

“這麼說,你也覺得鈔關單憑一個主事判斷商稅不合適?”

“叔大的法子,宗室肯定會集體反對,到時候還要想法子安撫,可朝廷又能給出什麼優待?”

我們那點俸祿,還要折色,估計許多宗室都不會接受,或許還會鬧出許多亂子。”

李春芳最後說道。

看完奏疏,魏廣德有些不理解的看向皇帝,不知道他把這份奏疏給自己看是要做什麼?

帶回內閣,讓閣臣商議拿出一個章程還是什麼?

“官員裡,我常聽到的話,都說你善於理財,這鈔關之事,我第一個就想到問問你的意見。”

還不如大家再想想,完善一二再湊到一塊商議。

雖然也有上奏的權利,可皇帝一般都不會怎麼理會。

雖然現在已經到隆慶朝,可朝廷的財政並未好轉,所以真讓皇帝派出內臣監管,這鈔關的銀子可就不好挪用了。

也就是親王、郡王還能讓他們稍微禮貌一些,因為他們和皇帝的關係近點。

畢竟距離成祖朱棣造反稱帝時間太短,在他成功的鼓勵下,許多藩王在那個時候確實蠢蠢欲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