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898反對

山西的商賈之家,魏廣德此時腦海裡又出現了吏部右侍郎張四維的身影。

張家,貌似也是山西大商人,還有致仕回鄉養病的楊博。

忽然,魏廣德感覺一陣毛骨悚然,山西商人的實力,什麼時候已經開始深入朝堂了。

雖然魏廣德不相信如楊博、張四維、王崇古這些人會同意族中子弟做那些賣國勾當,可財帛動人心,總有膽大的欺上瞞下。

必須組織這樣的和議條約。

魏廣德心裡更加堅定了思想,於是放下墨條,提筆就開始書寫起來。

而此刻在千里之外的北京紫禁城內閣中,殷士譫也正在和高拱、張居正爭論著和議撫賞條款。

殷士譫自然不知道什麼“晉商八大家”,也不知道幾十年後會生的那些事兒,他只知道一旦合約簽訂,這就是喪權辱國的條約,和“澶淵之盟”沒有區別,就是在給蒙古人賠款。

別說現在王崇古還把雙邊貿易金額的數字定的不大,看上去好像撫賞不多,可哪怕是一兩銀子,那都不能夠出。

“不行,絕對不行,其他的都可以,但是撫賞一事絕對沒有商量的餘地。”

殷士譫在值房裡對著高拱和張居正怒吼,表達自己堅定的態度。

不過他說的這些話對高拱和張居正有影響嗎?

當然沒有。

他們當然是知道所謂“撫賞”到底是什麼,這份隆慶和議本質上就是用銀錢買和平,保證九邊安全的金錢。

可知道又如何,他們依舊還是選擇支援王崇古這份奏議,因為在他們眼中,這點銀子算不得什麼。

在他們看來,穩住大明瀕臨崩潰的財政危機才是最重要的,同時還能緩和大明北方的局勢,讓他們有能力騰出手來進行內部整頓。

在他們看來,大明朝已經是千瘡百孔,繼續對內用猛藥進行救治,否則不等蒙古人崛起,大明自己就先玩完了。

攘外必先安內。

今天和蒙古人締結合約,等來日大明國力恢復了,隨便尋個由頭開戰,再次北伐就是了,這張合約也就成了一張無用的廢紙。

政客眼中,只有利益。

現在高拱和張居正只想儘快進行內部改革,不想再被北方威脅干擾他們的計劃。

“大同和談是當初內閣的一致決議,也經過了廷議,你反對有什麼用。”

高拱看著暴怒的殷士譫,不屑冷笑道:“而且朝廷歷來對於封貢都是如此,給予下屬番邦賞賜,哪次不是這樣?

對別的藩國可以,對於順義王就不行了?這是何道理?”

“正甫,你想的是什麼,我們其實都清楚,可朝廷當下的情況,消弭北方隱患是當務之急。

江西、南直隸現在都在試行一條鞭法,眼看著已經大成,接下來就要向全國推廣,這個時候容不得外力打斷。

一條鞭法,實施起來的阻力會有多大你應該明白,何況此法的精髓還在於丈量天下田畝,犁清賦稅。

我們內閣在這個時候更應該精誠團結,斷不能因為這些許小事就自亂陣腳。”

張居正接著高拱的話就說道。

雖然張居正和高拱也是各懷心思,可在這個問題上,他和高拱的看法一致,自然是站在一起對付殷士譫。

而輔李春芳此時只是坐在輔位上,默默的看著三人的爭論。

關於此事,內閣已經爭論數日,朝野上下也是議論紛紛。

但是因為上次的廷議,這次公開站出來反對的聲音出人意料的小了不少。

當然,不是說當初反對的人都改變了立場,而是在這幾個月裡,那些態度最強硬的科道言官大多被外放出去。

這些自然是高拱的手筆,自然不服他,那就調出京城去。

剩下的那些人,看到這樣的光景,自然心裡就投鼠忌器。

除了郭乾、朱衡等六部尚書還敢在內閣大聲反對外,其他人大多啞火。

即便是侍郎這樣的重臣,也不想被調到南京去做尚書。

至於郭乾敢鬧,根本原因還是在於他不滿此事。

要知道,大同和議這可是兵部的事兒,內閣橫插一手不說,居然還答應優厚的撫賞。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