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896平亂

第二條,高拱就建議慎選兵部司官。

兵部司官指隸屬於兵部尚書、侍郎之下的兵部武選、職方、車駕、武庫四清吏司中的郎中、員外郎、主事等官員。

明朝中葉以來,兵部司官在選任上往往頻繁調遷,泛泛而用,難以選拔有真才實學之人,長此以往致使司屬官員們不重其職,消極應事,嚴重限制了兵部職能的揮。

輔高拱認識到司官是兵部中的重要一環,要足夠重視兵部司官,嚴格規定司屬官員不參與一般職務的輪換,只能在兵部系統內升遷。

這其實就是他思考很久後才下定的決心,這也就是所謂的專業幹部,專業的事兒讓專業的人來幹。

高拱認為,兵部司屬須經久歷任,使其熟諳軍旅之事,不可隨意調任,如此邊方缺額的情況就可得到解決。

總督與侍郎的內外排程以補替尚書之缺,兵部司官又可補邊方兵備之缺,如此形成一種良性迴圈,既可以解決邊方無人可用的問題,又可以使兵部司屬諳知國家軍事典章制度,熟悉兵部事務處理原則。

甚至,高拱還向楊博建議,在兵部司屬的選任上,可以考慮從邊塞知兵之人中選拔,畢竟他們有實戰經驗,遠比只懂讀書的進士要強許多。

最後,高拱又提到體恤邊臣,嚴明獎懲。

邊塞之地向來自然環境惡劣、苦寒,嘉靖、隆慶年間,邊塞少數民族內侵甚急,邊地可謂兇險異常。

督臣長期守邊,辛酸苦勞,責任之大、兇險之巨,可見一斑。

高拱念邊關督撫久處邊關苦寒之地,異常辛苦,有意向隆慶帝建議對邊關督臣實行通融休假制度,以緩解邊方督撫的辛勞,使邊臣得到休養。

這,其實和他當初上奏,增加兵部侍郎人數有關,他希望邊臣能夠輪換回京休息,入兵部成為侍郎。

楊博仔細傾聽高拱之言,看向他的目光也是微變。

他知道,這些話怕是很早已經就在考慮了,絕不是臨時起意。

高拱能處人之位而所想,體恤督撫的辛勞,足見其御邊謀劃之周詳與處事之細緻。

雖然楊博實際上更看重吏部職權,但是經過這一晚和高拱的交流,他也深知,自己要想真正走到那一步,現在就得全力配合他的政治改革,取得他的信任。

否則,休想染指吏部。

而不能執掌吏部,想要由兵部為臺階跳入內閣,那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

高拱的改革,楊博已經隱隱感覺,他是要對官場進行一次大規模反貪風暴,所以吏部是絕對不會輕易放手。

數日後,朱衡也終於是收到了魏廣德的書信。

不過此一時彼一時,朝局劇變依然生,朱衡都沒什麼心思拆信。

等他百無聊奈看完魏廣德的書信後,滿臉苦澀。

殷士譫是雷厲風行之人,在隆慶皇帝批紅的當天,他就帶著早已打包好的行李啟程返回山東老家去了。

同日,魏廣德幾位在京老鄉也都收到魏廣德的書信,只是送往殷士譫府上的書信被留了下來,此時殷府已經人去樓空。

和魏廣德宅邸是自己花錢買的不同,殷士譫在京城的府邸是隆慶皇帝登基以後賞賜給殷士譫的,雖然名義上屬於他個人,可殷士譫在離開前還是把房契送回內廷。

所以即便現在府邸空著,也沒人敢打這裡的主意。

可這就為難了信使,他收到張吉的命令是把信送交到幾位大人手裡,可現在殷士譫已經離開京城,他要怎麼辦?

沒辦法,只好先回魏府,取了些盤纏又往山東追去。

楊博到底是離開兵部有些時間了,所以這些天雖然接掌了兵部,可還在理清頭續,特別是有些人,他還要把他們清理出兵部,不過西南一封緊急奏疏就已經送進兵部。

廣西古田僮族領韋銀豹又反了。

明朝長期主張“守在四夷”的治邊思想,對西南地區的管理以“守”為其核心,以元為鑑,反對以西南邊疆為依託實行軍事擴張的做法。

明朝在征服西南之後,面對西南地區少數民族眾多且展不平衡,地理環境複雜和自然條件惡劣的現實情況,明朝統治者既沒有選擇一刀切地仿照內地實行漢法,也沒有盲目地照搬元朝的土官制,而是領悟到歷代中央王朝羈縻政策的精髓。

明太祖時常勸誡大臣和自己的子孫,不要對西南地區使用武力,明太祖認為“蠻夷”所在之地大都偏遠荒野,遠征西南勞民傷財,即使征服了也得不到太多益處。

這個思想也一直影響著之後的明朝皇帝,他們始終也認為,用武力解決西南問題實非善策,所以一般都採取懷柔的方式。

而這樣的模式,也導致在大明朝二百餘年裡,西南地區少數民族的領反覆叛亂,而廣西古田就是其中之一。

韋銀豹的父親韋朝威,自弘治年間在三厄打敗明軍,殺死副總兵馬俊、參議馬鉉,正德年間曾參與攻陷洛容。

嘉靖年間,韋銀豹和黃朝猛劫殺參政黎民衷,提督侍郎吳桂芳派遣典史廖元招降他們後,升廖元為主簿專門處置和韋銀豹的關係,但是成效微弱,韋銀豹在之後又數次反降。

實際上,就在兩年前,韋銀豹就曾因為反叛而被明軍抓捕,但因為一些原因未遭到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