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937農科院

“陛下厚待臣屬,讓臣能吃到如此美味,還得多謝陛下才是。”

魏廣德笑道。

往西苑找人,一來一回花的時間就不短,小皇帝和魏廣德在文華殿偏殿用膳,都吃完,小內侍開始收拾的時候,那邊才把人找來。

一個品級很低的太監,帶著兩個花匠此時已經跪在殿內。

“起來吧,朕來問你,這御麥是什麼時候種在西苑的,種了多少,產量如何?”

小皇帝朱翊鈞叫他們起身,連珠炮似的就把魏廣德的問題拋了出來。

那太監應該是西苑負責管花匠的人,但是他顯然是不知道如何回答皇帝的問話,所以這時候下意識側頭看向旁邊一個年級稍長些的花匠。

魏廣德從這個動作猜測,或許這人為宮裡服務的時間較長,知道的多些,所以那太監才會有如此反應。

不出所料,那花匠先是偏頭和那太監對視一眼,或許明白對方的意思,這才開口說道:“回陛下,這御麥應該是前朝嘉靖三十四年左右被送到的京城,是雲南土司覲見時上貢的貢品。

不過這東西當時只是煮食,味道普通,所以先皇吃了一次後就不再吃了。

不過看著果實好看,就讓西苑花房這邊學著種植了一些。

現在西苑靠近太素殿那邊種植了一片,其他地方就沒有種植了。”

那花匠說完,小皇帝朱翊鈞就詫異道:“太素殿那邊不都是山坡嗎?這東西能在山坡上種植?”

要知道,大明朝使用的作物,現在可大多是傳統植物,俗稱的五穀雜糧。

在後世,五穀雜糧一般是指稻穀、麥子、大豆、玉米、薯類,同時也習慣地將米和麵粉以外的糧食稱作雜糧。

不過這個時候說的五穀,其實是指《黃帝內經》中記載的粳米、小豆、麥、大豆、黃黍,是沒有玉米存在的,所以也有人戲稱玉米為六穀。

當然,隨著中國人種植糧食作物的變化,玉米不知道在什麼時候也被納入五穀之一,但那也是時代變遷的結果。

“雲南土司進貢?”

不過這會兒魏廣德關注的不是這東西種那裡,而是對它的來源產生了興趣。

“回魏閣老,確實是雲南土司進貢,具體是何人還得查查宮裡的記載。”

那花匠小心翼翼的答道。

到現在他們心裡也沒底,忽然被人叫到宮裡來。

好在內侍來傳召的時候也說了,陛下要問御麥的事兒,他們是熟悉那東西的,所以才被叫來。

這老花匠很小就跟著長輩在宮裡當差,自然熟悉御麥。

以往,這東西成熟後,因為嘉靖皇帝不喜歡吃,其他的太監除了嚐嚐鮮也就丟棄,都是他們帶回去給家裡吃,所以知道這東西是確實能吃的,倒是不擔心吃了會有什麼問題。

“這東西雲南一直就有嗎?”

魏廣德好奇問道。

“這個.”

那花匠低頭似是在回憶,當初找來雲南土司隨從傳授種植技術時,花匠年紀還小,所以這會兒還得好好想想才敢回答。

魏廣德也不急,就這麼靜靜坐著等待起來。

一小會兒後,花匠才抬頭,他不敢看小皇帝,而是看著魏廣德答道:“記憶裡好似聽說這東西出於西番,他們是叫它番麥。

那時候小人年歲還小,就是跟著那土司的隨從學習種植技術,其他的也不知道了。”

“伱們是把御麥種在山坡上?”

魏廣德又問道。

“是的,這御麥很好種植,不似平常作物般需要平坦肥沃田地,只需有土就行,山間河谷都可種植,而且御麥也就是種下去的時候需要澆水,平時就只是除除草,主要就是注意排水。

御麥不喜水,若是被水泡了就壞了,所以山坡種植最利於排水”

說到種植,自然是他的專業,那花匠就在那裡絮絮叨叨唸叨半天,不過魏廣德也只是傾聽,並沒有出言打斷。

透過那花匠的描述,魏廣德大致可以判斷出一點,那就是玉米好養活,主要是可以種植在山區,平常作物不易生長的地方,而且對水的需求也比普通作物少。

不過等花匠說道御麥產量,多少還是讓魏廣德有一點失望。

“這御麥一年能產多少,這個以前沒算過,按小人估計,要是畝產的話,去芯應該有一石的樣子。”

明朝的一石,也就是百二十斤,玉米這年頭產量這麼低,倒是魏廣德沒預料到的。

當然,老花匠的估算也未必準,畢竟並沒有專門計算過,想來他也不敢把這東西的產量報的太高,否則萬一沒那麼多,可就會擔責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