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33章 大討論

看著其他領導的質疑,李晏清毫不奇怪。

這些都在他意料之中。

這個戰略,是他跟梁江濤反覆討論後製定的,關乎華夏未來三十年的經濟國運。

按照現在的局勢和走向,華夏富起來只是時間的問題。

根據梁江濤的預測,華夏在二十年內就能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GDP先後超過英法德日,成為世界第二。

這是由華夏的體量決定的。

一個十四億人口的大國,一心一意謀發展,全心全力搞建設,將產生極大的動能!

但要真正跨過中等收入陷阱,成為經濟強國,卻要難得多!

只有透過科學技術拾級而上,別無他法!

而高新技術,是重中之重,半導體產業,更是皇冠上的明珠!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在當前這個時期,必須要總體規劃,妥善推進,早日形成規模。

但是,這跟很多人的直覺就會產生衝突!

半導體產業投入大、週期長、前景不明。

關鍵現在只要花錢,就能買到高質量的晶片,何樂而不為?

為什麼要捨近求遠,舍易求難?

去自己造!

經濟增長的道路千千萬萬,為什麼要選擇最難的一條?!

當然,也有人支援發展半導體產業,除了李晏清的基本盤,主要是秘書長蘇國成。

蘇國成是真心擁護這項規劃,他之前是微電子方面的專家,後來在華夏電科一直幹到副總經理,之後調任國家計委。

他的想法很明確:半導體產業是未來資訊時代繞不開的一個課題,這門課早晚要補,晚補不如早補。

李晏清眼看爭執不下,還是採用往後推的辦法,在黨組會上說:“既然大家有爭議,那就暫時擱置,充分研究,我想不只是高技術司的同志,其他司局的同志也可提出意見,高技術司充分吸收接見,最後再修改方案上會討論!”

黨組會結束後,這個訊息堪稱爆炸,紛紛吸引了很多有志向的年輕幹部參與此事。

李晏清部長的意見很明確,誰都可以發言,大好的機會怎麼能不把握?

這不僅是工作,可能領導也存了發現人才的念頭。

一旦提出真知灼見,被領導賞識,立刻就能邁入仕途發展的快車道。

很多年輕幹部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其中,辦公廳委主任辦公室的焦蘭最為積極。

她本來就是京大出身,自視甚高,又在宏觀經濟研究所當過助理研究員,聽到大力發展半導體的政策,有一肚子話要說。

為此,她還找了在京大當老師的一名學長幫忙。

這名學長目前是京大經濟學副教授,年輕有為,發表了很多篇有分量的論文。

最重要的是,一直鍾情於她,可焦蘭一直想找一個部委裡的青年才俊,一直沒有給他機會。

學長一看機會來了,使盡渾身解數,幫助焦蘭把這篇文章完成,企圖以此獲得佳人青睞。

焦蘭的文章發表成一篇內參,以韓國的半導體發展史為例,透過對比兩國情況、時代的差異、未來的前景,論證現在選擇半導體、積體電路產業是錯誤的發展方向,完全吃力不討好,甚至說這種決定是愚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