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41章 一路向西

不過下頭的將士卻是信了,他們本來就沒啥文化,也沒接觸過懂風水的人,看紂王說得言辭鑿鑿,怎能不信。

而且剛才打噴嚏的是他們,他們自知犯了錯,心虛,紂王這一番兇山的解釋為他們開脫,再好不過。

子受很是滿意,既然是兇山,該怎麼辦?

遷陵啊!

他大聲道:“剛才必然是軒轅黃帝所授,陵墓正對兇山,壓制了風水,為今之計,只有遷陵,諸位將士須挖開地宮,將黃帝陵寢遷至雲夢山!”

等到風水一說被戳破,事態爆發,昏庸值就來了。

黃帝陵你紂王也敢挖?!後頭是不是還得挖伏羲陵、神農陵?

子受確實是這麼打算的,把先祖的陵墓遷到一起保護起來,多好啊!

不過前提是土行孫給點力,能找到位置,除了黃帝陵,其他陵墓便是妲己、申公豹等人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

挖黃帝陵自然不需要十八萬人,地宮裡估計也容納不了那麼多,所以子受先下令封山,尋常人不得上橋山。

子受不知道挖陵遷墳要多久,由於姬發正帶著大軍打羌人,出於安全考慮,他又下令在山上做了層層警戒。

萬一姬發在回師途中探到大商十八萬大軍包括紂王全在橋山,直接兵圍橋山或是點把火,可就涼透了。

在多重佈置下,整座橋山宛如一座軍事要塞,五步一哨,十步一崗,一些險要隱蔽處更是佈滿了暗哨,隱隱可見草木間寒光閃爍,顯然有強弓硬弩潛藏其中。

這是奴隸們成軍以來的第一次大規模軍事行動,也算得上不錯的訓練,子受覺得,這樣的防衛,西岐兵馬若是想強行攻山,只怕很難。

至於傳聞西岐軍中的哪吒、韋護等人,倒也不用太過擔心,封神未起,向劫掠西岐的羌人復仇可以,但他們還真不一定敢對大商的兵馬隨意出手。

商周因果,也不是一兩個闡教三代弟子能左右的。

子受帶著近衛與部分御林軍透過甬道,來到黃帝陵前方的空地。

陵墓氣勢恢宏,肅穆莊嚴,還有一些熊、羆、貔、貅、貙、虎等獸類雕像,畢竟黃帝是個很專業的馴獸師。

而在這地底下,便是陵寢地宮。

子受很好奇,史上第一次記載祭拜橋山黃帝陵的記錄,是漢武帝,而按照後人考古,橋山黃帝陵最早也是成於秦代,商朝根本不可能有。

可事實就是,在封神世界觀的商朝裡,黃帝是存在的,黃帝陵也是存在的,那個死活扔不中大拇指的腳印子,也絕對黃帝本人留下的。

那這地宮裡,到底有啥?

晁田在外頭負責佈防,李烈打頭進入地宮,殷破敗則在子受身邊護衛左右。

沿著甬道一級一級往下走,遷墳大軍漸漸適應了黑暗的環境。

大禹定鼎九州塑龍脈後,人族就不一樣了,不僅有看報就能識字這種匪夷所思的事情,古人因為營養不良導致的夜盲症也沒了。

甬道兩側都是石壁,腳步聲迴盪在石壁上激起一陣一陣的迴音。

子受與遷陵大軍一路走到了甬道盡頭,眼入眼簾的是一道狹窄的走廊,再沿著走廊走一陣,便是一道巨型石門。

石門一眼望不到邊,左右兩邊的石壁凹凸不平,有明顯的人工鑿刻痕跡,門後就是陵寢所在。

左找右找找不到什麼機關,反倒是一個小兵無意間輕輕推了一把,將巨型石門給推開了。

子受無言,越發覺得給黃帝遷陵是個明智的決定。

黃帝時期的人們太樸實了,一路上連半個機關都沒有,最後一道關卡,看著極為唬人的石門卻連暴力拆卸都不需要,隨便就能推開。

現在是知道黃帝陵的人少,盜墓也不算盛行,以後呢?

只要盜墓賊進來後看見的不是乘龍昇天的黃帝本人在笑嘻嘻的招手,不管裡頭有啥,都得被搬空,翻出屍骨扔在地上也是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