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27章 線索中斷

第527章 線索中斷

車上,張輝開始佈置行動組接下來的工作。

“第一,趙勝利這邊不能放鬆警惕,查他的人際關係,看看他和什麼人有重大利益衝突,關注其中的男性失蹤人員。”

“第二,找到那個石匠的老家,查查具體情況。”

行動組在石刻園這邊開展工作的時候,現勘辦公室那邊也有了新的進展。

玉米的檢測結果,終於送了回來。

實驗室,四個人圍著一張報告。

“海州市?”

楊森皺眉疑惑開口。

種業公司那邊關於玉米粒的檢查結果顯示,石像裡的玉米就產自海州市周邊。

“玉米粒兒不管是死者帶進去的,還是說兇手無意間帶進石像裡的,都說明案地點或者死者、兇手都可能是海州市周邊的人?”

老白昨天上網查了有關玉米的一些資訊。

別小看這一粒小小的玉米粒兒。

每一個產地的玉米成分,其中澱粉含量,蛋白質含量,水分含量都有不同。

尤其是微量元素含量,能夠較為準確的確定出玉米的原產地。

種業公司那邊給出的結論是玉米產自海州市周邊,就是因為玉米當中含有鋅的微量元素量比較高,各種微量元素和海州市周邊土壤當中的微量元素比例較為接近。

6川關注的是另一個點:“水分,玉米的水分含量極少,是經過人為烘乾的。”

正常情況下,玉米的含水量在2o%~3o%。

但實際的收割過程當中,6川昨天專門問了一下,以前在農村生活過的同學。

收割的玉米一般含水量在3o%~4o%之間,用農民的話說就是含三十個水到四十個水。

這種含水量的玉米,容易生黴變,不宜長期儲存。

在北方只有冬天經過長時間的冷凍後,玉米才較為容易儲存。

所以玉米的售賣價格和含水量是有關的,含水量低,售賣的價格高,含水量高,售賣的價格低。

而如果玉米想要達到長期安全儲存的目的,其含水量就要降到至少15%以下。

石像內現的玉米粒含水量在1o%,這就一定是經過人工烘乾的。

自然狀態下,玉米是很難達到這個含水量的。

楊森昨天和6川討論過這個問題:“小6,你的意思是從周邊的大型玉米烘乾機著手?”

給人的屍體進行烘乾,一般的小型烘乾裝置肯定不行,而如果是大型的玉米烘乾機或者是烘乾塔,想要達到這種效果就比較好了。

不過6川卻搖了搖頭。

“在沒有看到玉米粒的檢測報告之前,我覺得玉米烘乾機或者是烘乾塔對屍體進行烘乾,從而形成乾屍是有很大可能的。”

“但是……”6川拿起檢測報告:“我昨天查了一下資料,也問了一下,現在還在農村種地的一些同學,關於玉米烘乾,在烘乾塔裡面只要達到14個水到15個水,就是安全儲存的標準了。”

“但是像這粒玉米脫水到只有1o%的含水量……”

“玉米的含水量從3o%,4o%這個區間脫水到15%是比較容易的,想要到達14%就要消耗更多的能量,13%這個含水量只有大型的高標準糧庫才會有這樣的高要求。”

“1o%的含水量……在大型玉米烘乾塔裡是不可能做到的。”

6川說這個不可能並非是絕對的,不可能而是相對的。

烘乾塔確實可以把玉米的含水量降到1o%,但是這樣下來消耗的能量非常大不說,也沒有這個必要,同時含水量越低,烘乾的過程越不容易控制。

所以從經濟性的角度來講的話,大型烘乾塔裡的玉米是不可能到1o%這個含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