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百零五章 畫像

“是為了謝大夫人?”張伯居蹙眉,朝野里人人都知道宇文景對鳳姝的覬覦之心,不顧人倫,所以張伯居提起鳳姝,都會特意喊謝大夫人,以表尊重。

林和禮對此事也捉摸不透,“可大表嫂仍在相國寺,這事也很難說得通,聽風若想要帶走表嫂,不會半途而廢,連城那邊已傳回訊息,他們一行人已北上,總不能虛晃一槍,聽風來京都,定是辦好事才會回寧州。他那性子,不達目的不罷休,若刺殺宇文景,也會鬧得天翻地覆,不會就這麼輕易地離去。”

林和禮瞭解謝珏,就如謝珏瞭解他,不可能是刺殺宇文景。

“那是為什麼?他上相國寺,也就只可能是謝大夫人。”

林和禮說,“且不管他,眼下最重要是科舉和春耕,其他事都放一放,以北河為界,看誰能夠讓百姓們生活得更好,這一次江南疫病元氣大傷,今年的春耕若再耽擱,那是逼得百姓往寧州跑。”

林和禮與張伯居都更關心春耕,是否能恢復經濟,讓百姓能過上好日子,宇文景卻對眼下寧州控制十二州極不滿,多次提出想要中州出兵,陳銘將軍倒是聽令,可好幾次都被方楚寧駁回。

方楚寧駁的理由極有說服力,中州疫病剛過,謝珣在揚州一戰成名,深得人心,如今出兵只會引來百姓逆反心理。

方楚寧不愧是大帥從小毒打長大的兒子,尖銳而犀利地問宇文景,大災過後,民不聊生,卻要興兵,你想亡國嗎?

宇文景看到奏章時,氣得扔了,怒不可遏,林和禮和張伯居等人眼觀鼻鼻觀心都不做聲,大災過後興兵,且是內戰,這不就是等著百姓叛亂和指摘嗎?

林和禮這一次罕見的沒有反駁中州的意見,他也不想打,可他們也明白,再給十二州幾年時間,他們怕是無一戰之力。

如今就是戰也不是,和也很難。

張伯居想起揚州百姓擋在大帥面前救謝珣的那一幕,心情很是複雜,第一次與林和禮討論一個問題。

“柏卿,如果十二州安居樂業,謝珣兵臨城下,我們該如何?”

林和禮輕笑,“真有那一日,就是燕陽的命數。”

那日林玉濃從相國寺回來時,曾告訴過他,她見過謝珏,且幫謝珏逃過錦衣衛的搜查。

林和禮不曾責怪過她,畢竟……那日錦衣衛增援,他也有意拖了一點時間,如今他也矛盾。

可守皇室,是他們林家的責任。

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宇文景不要犯糊塗,燕陽這江山還有一線生機。

如今,只能穩住內政,才有希望。

元惠二年八月,宇文景不顧朝臣反對,仍是把鳳姝迎進後宮,被他囚於迎春宮,夏竹,冬雪和陳凜隨她一起進宮,宇文景也派了十六名宮女和八名太監在迎春宮伺候。

進宮第一晚,宇文景就來迎春宮,可宮門緊閉,鳳姝拒絕宇文景進內,宇文景在宮門前站了許久,不曾進內,直到子時離去。

殿內,鳳姝也重重地鬆了一口氣,陳凜守著宮門,也怕宇文景若闖進來可要怎麼辦,鳳姝生產那一日,他奉命回京辦事沒在相國寺,幸好小公子被平安送走,若是出了什麼意外,他只能以死謝罪,去給大公子請罪。

如今情況比在相國寺時更糟糕。

這是皇宮!

朝野上下對宇文景迎鳳姝,封宸妃一事強烈抗議,死了一名言官,被撤了三名言官。文武百官在殿前跪了三日,宇文景無動於衷。

六日後,太后懿旨選秀,氏族適婚少女進宮選秀,大封后宮,氏族一共有七名少女進宮。

漸漸的,反對的聲音就小了。

這一年來,宇文景除了想要興兵,迎娶鳳姝這兩件事上一意孤行,其他政務都處理得井井有條。

說他殘殺忠良,他只殺鎮北侯府和當時抗議的氏族,過後既往不咎。

說他不顧人倫,好色昏庸,他只執意鳳姝一人,後宮虛設,子嗣不豐。

說他昏庸吧,除了想要兵討伐謝家兄弟,他在政務上並無過錯,且嚴明令行,支援林和禮科舉改革,配合戶部春耕,從蘇家,鳳家抄來的家產不享樂,不興建土木,從不酒池肉林,相反的,他夙夜在公,勤勉有加。

文武百官除了能在鳳姝和誅殺鎮北侯府這兩件事上指摘他,竟也無從下手,宇文景並不是一名昏庸無道的昏君。

如此一來,最痛苦的就是文武百官!

鳳姝封妃,宇文景知道朝野上下反對聲激烈,所以故意廣開後宮,氏族不患寡而患不均,如今氏族女都進後宮,誰能獨樹一幟各憑本事。

在男人心裡,哪怕宇文景對鳳姝情深義重,隨著年月增長,色衰而愛馳,誰能笑到最後尚未可知。

氏族許多女子進宮,無形中也讓氏族的利益漸漸出現分歧,不再擰成一條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