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章 第一道防線

親人不在身邊,那牽掛就太多了。

災變一起,教他們如何放心留在米國的親屬。

估計就算人留在夏國,也不能安心工作,這是人之常情。

所以哪怕這幾位都是一流的醫學人才,因為有這樣不穩定的因素,還是被排除在外了。

凌樹最終選擇了那對爺孫。

爺爺名叫李槿年,夏國人,二十啷噹歲和媳婦一起留學米國。

他做過貨車司機、做過馴馬師,後來在集團下面一家農場當了獸醫。為利普金家工作多年,是位經驗非常豐富的老員工了。

李槿年的兒子和媳婦也都是夏國人,結婚沒多久就雙雙在大流感中感染去世,留下襁褓中的孫女李瑜。

李槿年夫婦把孫女養得很好,李瑜也很爭氣,錄取醫學院,獲得全獎學金,現在是一家著名私立醫院急診科的實習醫生。

凌樹主要問了一下李瑜,作為醫院急診科新星的她,為何想要去一個與世隔絕的環境長期工作。

去夏國這件事情是保密的,獵頭也不知道工作地點在哪裡,會找到這對夏國爺孫的組合純屬巧合。

李瑜的回答是:因為前不久奶奶剛剛過世了,爺爺一個人在農場形單影隻,她的工作性質又是不著家的,感覺長此以往不是辦法,就決定要換個工作。

在哪裡工作不重要,關鍵是和家人生活在一起。

雖然李瑜只是第3年的急診科實習醫生,和那位十五年外科經驗,手術室一把刀的單親媽媽比起來,確實稚嫩了不少,但凌樹還是選擇了她。

因為一對性情穩定的爺孫,好過一對必將經歷更年期和叛逆期的母女。

……

一期工程結束後,景區其他的工地都暫時進入停工狀態。

對外的說法是準備待來年春節過後再開工。

12月19日開始,整個景區的四座山範圍內就不再有人留守。

為了保險起見,凌樹等到2o日才買了一輛不起眼的二手五零神車自己去了一趟雲澗山。

不知是天氣不同,還是心境不同,同樣的路,坐在曹曉暉的車上,和自己開車真的完全不一樣。

大約開到全程一半時,凌樹看到公路上有條岔道,路牌上寫著「震基集團資料中心還有1o公里」。

再往前就寫著「碧雲洞天景區還有9o公里」。

從這裡開始的公路,就是之前爛尾的斷頭路翻新的,旅遊局出的錢,算是支援景區建設的優惠政策之一。

距離景區7公里的地方又有個岔路,一條小小的石子路通往遠處兩山中間的一個山窪。

那裡座落著一個小村子,大約百來戶人家。

村子叫做龍里村,村民全是少數民族,是三十多年前被安置到這裡居住的山民。

這些山民本不通夏語,經過多年掃盲班和義務教育的普及,如今村民們已經可以無障礙地同外界交流了。

作為一個天然的少數民族聚居村,他們獨有的語言文字,名列本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第一版景區規劃中,龍里村也算是一個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