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十八章 琅琊樊崇赤眉

“城頭子路”是個綽號,其人名叫爰曾,是東平國的豪強。

東郡、東平國、泰山郡自西向東,三郡相鄰。便在董次仲起事後不久,爰曾和泰山郡的一個豪強劉詡聯手,在泰山郡最西部,西與東郡接壤、南與東平國接壤的盧縣城頭也起了事。因為他們是起兵於盧縣城頭,爰曾故得了“城頭子路”這個外號,子路,是他的字。

起事以後,爰曾自號“都三老”,劉詡自號“校從事”。

本文站點為塔讀小說app,歡迎下載app免費閱讀。

“都”,率領之意,“校”,檢查之意,單從稱號來講,他倆的這兩個自號,卻是居在了董次仲的“三老”、高長等的“從事”之上,不過他們這兩部兵馬互相獨立,並無統轄關係。

爰曾、劉詡都是地方豪強,但他倆所聚的這些眾,除掉他倆自家的宗族、賓客、徒附以外,和董次仲部的部曲一樣,也多是貧苦百姓,因卻亦是和董次仲、高長等一樣,也是採用了“三老”、“從事”這樣的鄉官名稱來做自稱。

自稱以外,和董次仲另外相同的還有一點。

便是爰曾、劉詡的起事,亦是豪強與“諸劉”的結合,這劉詡也是漢家的宗室後裔。只不過,董次仲那邊,在起事之前,劉小虎、劉昱姐弟的父親就去世了,劉詡則和爰曾共扯起了反旗。

爰曾和劉詡現下活動在泰山郡與東平國、東郡兩郡接壤的地帶。

如果去投奔他們的話,確然是路途不遠,而且路上也會很安全。

方圓兩三百里的範圍內,有董次仲、爰曾這兩支較大的義軍活動,並及東郡、泰山郡北邊的平原郡內,而下有個叫遲昭平的婦人,因擅長能教人“博戲”而聚集了不少的輕俠、惡少年,郡縣不能制,亦已有起事的跡象,因此,政府對這一帶的掌控能力已經是相當薄弱。

——高長他們稱這樣的地方為“熟地”,相比之下,義軍力量薄弱的地方就是“生地”。

且說屋內,高長回答曹幹,說道“阿幹,你知道我起事前,因坐‘盜鑄錢’而亡命江湖,亡命期間,我曾東入徐州,泰山、東海、琅琊諸郡我都有去過。於今在東海、琅琊起事的那兩支隊伍中,均有我在亡命時結交下的朋友,所以,咱們如投這兩支隊伍的話,卻不能算是人生地疏,到了那裡,有人可為咱們引薦,與西投河北不同。”

泰山郡和高長他們所在的東郡接壤,東海郡離東郡也不遠。兩郡間說是隔了東平國、魯國兩郡,但東平國、魯國都是小郡,實際上東郡距離東海郡也就只有兩百多里。

本書塔讀小說app——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至於琅琊郡,與東海郡接壤,在東海郡的北邊,西則與泰山郡接壤。

聽完高長的回答,曹幹這才明白,高長為何不選西去河北,而卻認為琅琊、東海可投。

只是,雖然明白了其中的原因,高長的問題卻把曹幹給問住了。

曹幹雖有前世的經歷,能夠判斷出他現在所在的位置是後世的什麼地方,可他來到這個時代至今,畢竟才三個多月,現在連對琅琊、東海目前的地方情況都不瞭解,更別說高長話裡所說的那兩支分在琅琊和東海的義軍隊伍的情況了,什麼都不知道,如何能提出建議?

他說道“從事,琅琊、東海那兩支義軍的情況,我並不知曉,這卻如果往投,應投何處為宜,我也就無從說起啊。”

“這倒也是。……那就先不說投哪處吧。阿幹,我另有個問題想問你。”

“從事請說。”

“咱們如果往投這兩支義軍的話,路上雖亦不很遠,然卻需穿經數郡之地,先後得經過東平郡、泰山郡、魯國,需要經過的縣就更多了,這些地方眼下大多有朝廷駐兵,你覺得咱們該怎麼做,才能安全透過?”

高長的這個問題不難回答。

曹幹說道“從事,我以為安全透過的話,應不很難。”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app,更多免費好書請下載塔讀小說app。

“哦?你怎麼想的?”

曹幹說道“現已入冬,天寒地凍的,不管咱們是投東海,還是琅琊,沿途所需經過的各個郡縣的郡兵、縣卒們的守備,應當都不會如平時那樣嚴整,咱們的人又不多,小心些的話,完全是可以安全透過的。”

“小心些的話?”

曹幹摸著短髭,說道“從事,而今州郡多流民,大不了,咱們也裝成流民便是,……當然,得有個前提。”

“什麼前提?”

曹幹說道“為不驚動沿途的郡兵、縣卒,入到這些郡縣境內後,咱們不能搶掠,因此事前須得備足了口糧。”

“這是自然。我想過了,田家富裕,這回塢堡打下,分下來的糧食不會少,應夠咱們路上用了。”高長儘管精神有些萎靡,觀察力還是挺強的,注意到曹幹似有疑慮之態,便問他,說道,“阿幹,你有什麼疑慮麼?儘管說來。”

曹幹說道“從事,部中諸位大兄不願去河北,人生地疏的緣故以外,還有個原因,便是留在家鄉的親眷,那麼,就算從事在琅琊、東海有朋友,可留在鄉里的親眷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