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一十三章 這句我很喜歡

曹豐趕緊打住話頭,拉上曹幹,過去迎接。

兩下相見,見禮罷了,曹豐搓著手說道“劉大家,你咋也來了?”

劉小虎笑道“怎麼,曹大兄,你不歡迎我來麼?”

陳直親兵與劉小虎婢女中,好幾人打著火把,火光在夜風的吹動下,搖曳飄動,映照到劉小虎的臉上,映得她越膚如凝脂,透出暈紅之色,又因距離較近,從她身上聞到了淡淡清香,不是薰香的味道,而應是臘梅的花香沾染到她的衣袍上了。

曹豐憨厚,黑臉膛上略顯侷促,他忙說道“咋敢呢!劉大家光臨,我和我阿弟求都求不來的!只是大家,校場上冷,沒個避風的地兒,大家要來,總是提前說聲,我好叫人搭個帷幕。”

“一點夜風,曹大兄覺得我就吃受不住麼?”

曹豐趕緊解釋,說道“曹大家,我絕不是這個意思!”想說什麼,可又想不起來似的,他扭轉過頭,問曹幹說道,“阿幹,你那幾句話是咋說的?”

曹幹猶豫了下,像是不想說的樣子。

曹豐催促說道“你那幾句話咋說的?阿幹!趕快的,說給劉大家聽聽。”

曹幹無奈,遂就說道“颯爽英姿五尺矛,曙光初照演兵場。漢家女兒多奇志,不愛紅妝愛武裝。”

陳直耳朵聽著曹豐、劉小虎對話,注意力已落到了那些選出的勞力上頭,心思實已不在此,但在聽得曹乾的此數幾句話後,他扭過頭來,看向曹幹,詫異地說道“小郎,你再說一遍。”

曹幹把這四句詩又說了一遍。

陳直品咂了下,撫須與劉小虎笑道“算是四句好歌謠!”問曹幹,“你編的?”

時下尚無七言詩,但七言的歌謠早已流行,——事實上,漢代的七言歌謠正是後世七言詩的重要起源之一。是以,陳直沒有把這四句詩往詩上邊去想,而是把之當作是了一歌謠。

曹幹不願掠人之美,可又沒法照實回答,含糊答道“不算我編的。”

劉小虎的一雙眼中異彩連連,低聲吟道“‘漢家女兒多奇志,不愛紅妝愛武裝。’”大眼睛看著曹幹,說道,“阿幹,這一句很好,我很喜歡!但是前一句不好。”

曹幹說道“前一句不好?”

劉小虎指了指陳直的一個親兵,這個親兵正是扛著一根長矛,笑道“一支矛豈止五尺?少說也得九尺、十尺。五尺長者,是環刀。你這一句,得改做十尺矛。”

當下一尺約等後世的二十二三厘米,一根步兵用的長矛,通常將近兩米到兩米多長不等,也就是如劉小虎所言,按時下的尺計算,一根步兵矛至少有九尺、十尺長;環刀的話,通常短則一百厘米,長則一百多厘米,折算成當下的尺,倒恰好是五尺或者更長些。

曹幹說道“是,大家說的是。這前一句,是我說得差了。”

塔讀小說,無廣>告^線上免。費閱&讀!

曹豐之所以問曹幹這幾句詩,是為了解釋他絕沒有小看劉小虎,換言之,這四句詩,曹幹“編”出來是為了形容誰、誇讚誰的,大家也就清清楚楚了,形容、誇讚的只能是劉小虎。

作為當事人,作為曹幹誇讚的人,於此諸人之間,劉小虎的態度卻是落落大方,既無羞澀,也無不滿,相反,還直言承認她很喜歡,並與曹幹討論他這四句“歌謠”中有編錯的地方。

這舉止,令曹幹心中佩服。

曹豐笑道“對,就是!劉大家,我聽他給我說時,我也尋思,哪來的五尺矛?怎麼著也得九尺才行!”

劉小虎把這四句重複吟誦了一遍,笑道“阿幹,這四句歌謠很好。以後我要是借用了,你不會不肯吧?”

“這叫啥話!大家要用,只管拿去用就是。”曹幹大方地回著話,心中想道,“借用?劉小虎她想借用這四句詩做什麼?”聯絡到她今晚跟著陳直一起到來,隱約猜到了一種可能。

陳直說道“小虎,勞力都在校場上等著了,咱們過去吧?”

劉小虎說道“好。”

曹豐說道“剛集合起來,我正在給他們說,等下陳君會過來,親自給他們編什伍,讓他們好生聽從陳君的命令和指揮。”邁步前引,領著陳直、劉小虎往校場之上。

……

塔讀小說,無廣>告^線上免。費閱&讀!

到了校場,編什伍此事,曹幹原以為會是陳直來辦,卻沒想到,陳直與劉小虎低聲說了兩句話後,從後頭的親兵、婢女隊伍中出來,開始對勞力編什伍的卻是劉小虎的一個婢女。

這個婢女膘肥體壯,唇上黑乎乎的,長了些鬍鬚,曹幹他們之前也是見過的,便是那個叫黃妨的壯婢。她按著刀,站到校場上的眾人們前頭,三言兩語,即指揮著這五十人列成了五個橫隊,每個橫隊十個人。男的列在一起,半大小子列在一起,婦人列在一起。五個橫隊裡邊,兩隊都是婦人,因為婦人的人數比二十之數要多,半大小子少人的那一隊中也列了幾個婦人。

佇列列成以後,黃妨轉回到劉小虎身邊,下揖說道“大家,佇列已成。”

陳直站著沒動,劉小虎在黃妨、二狗子等婢女的陪同下,邁步到了五隊的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