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十三章 能殺人的真劍

隊隊兵馬從營中出來,大旗招展,上書著一個“董”字。

旗下一人,騎著棕色的戰馬,身披黑底漆紅的鎧甲,後邊繫著紅色的披風。

此人三十餘歲年紀,騎在馬上的個頭不很高,不過中人身長,鬍鬚濃密,長了個鷹鉤鼻子,眼中透出深沉之色,乃是董憲。在其左右,扈從著十餘將校,而距離他最近的一人,也是穿著黑底漆紅的鎧甲,亦後系紅色披風,這人卻非是董憲部將,是力子都派來督戰的那個小率。

一將自前馳馬而至,到董憲馬邊,將馬勒住轉回,一邊隨著董憲前行,一邊向董憲稟報,說道“從事,我部離賊援兵已經不到三里,是不是這就開打?”

問話之人相貌兇狠,膘肥體壯,正是董憲帳下悍將王賢。

董憲感覺到督戰小率的目光落在了自己的身上,但他並沒有扭臉去看那小率,只管回答王賢,說道“你先讓你部排列陣型,等各部俱皆出營,列陣已畢,再對賊援兵起進攻。”

王賢應命,便就拍馬而去。

旁邊督戰的那小率撫須笑道“今日此戰,大率已經安排妥當,董公系乃先攻,這場仗打下來,公必能立下大功一件,定可得大率重賞!”

力子都忽然強迫董憲把他的長子董隆作為質子,送到力子都營中,董憲已經猜出,此必是因這個督戰小率也得了城中箭書,並向力子都告密稟報了,力子都才會做出的這事兒,故而對這小率,他是滿心厭惡,乃至痛恨,聽了小率此話,他畢竟梟雄本色,到底是能按下情緒,勉強露出了點笑容,說道“縱能小有功勞,也都是大率指揮有方和老兄你督戰得力。”

饒以力子都,對董憲且是忌憚三分,況乎這個小率?他向力子都稟報得了箭書,那是對力子都的忠心,可是他對董憲,其實也是不想得罪太深。聞了董憲此話,這小率乾笑兩聲,說道“董公這話從何說起?哪來的督戰有力!我無非是奉大大率之令,在此充個人頭罷了。”

董憲未有再理會他,打馬一鞭,在自家旗下,夾雜在千軍萬馬眾中,往前而馳。

……

南城牆,城樓之上,有數人站立。

數人中,正中一人,四十來歲,穿著黑色的袍服,頭戴高冠,長鬚飄飄,可不就是杜儼!

城牆已有數丈高,城樓又高過城牆近丈,立於此處,居高臨下,放眼看去,一覽無遺。

董憲部的數百前鋒已經逼近援兵駐區,後續部隊還沒有完全出營的形勢,以及董憲營南邊數里外援兵駐地這時的防禦情況,在這裡都能看到。

一個晚上的時間,不足以夠援兵將營壘築成,但昨晚入夜後,得了城中點火的提醒,援兵忙了整個晚上,卻是已經連夜加急的將防禦的工事大致築成。

杜儼遠眺援兵築成的工事。

工事總共分為三層。

第一層是壕溝,在駐區的周圍,援兵挖掘出了一圈壕溝,但因為時間的關係,壕溝不是很深,只能說是聊勝於無。第二層是在壕溝於駐區間的空地上,援兵安置了一些拒馬,在地面上灑了許多的鐵蒺藜,並且挖了不少的小坑。——這些小坑,既是用來阻滯敵人騎兵的前進,對敵人步兵的衝鋒,同時也會起到一定的阻滯作用。第三層工事,則就是車陣了。

當於倉促之際,用軍中攜帶的武剛車、輜重車等組成臨時的防禦陣型,依靠之來抵禦敵人的進攻,這算是漢兵的傳統戰法之一。前漢武帝之時,討擊匈奴,衛青、李陵等將,在面對優勢的匈奴騎兵來襲時,都曾用過這種戰法,並都取得了極好的戰果。

——武剛車,是一種多用途的戰車,可用以運送軍需物資,也可用於作戰。這種車長兩丈,寬一丈四,折換成後世的計長單位,長是四米六,寬是三米二,不可謂不大了。車身上罩有牛皮,立有盾牌,有的武剛車,還開有射擊孔,弓弩手可以藏在車內,透過射擊孔向敵人射擊。簡言之,這種戰車,在當下的戰場上,某種程度言之,就相當於是後世的坦克、裝甲車。

而今雖然皇帝換了個姓,但改朝換代到今,才僅十來年,新朝軍隊的高階將領也好,中下層軍吏也罷,就在十來年前,都還是漢家的軍官,新朝軍隊兵士使用的軍械、平時受的操練,直到現在,也都還是漢軍的那一套,因而新朝軍隊的戰法,與前漢軍隊的戰法自也就是並無二樣,俱是相同。平曲、厚丘兩縣所來的援兵,儘管不是朝廷的正規軍,只是縣卒,可是使用戰車組陣,以作應急禦敵的這種傳統戰法,帶兵的將校卻也是知曉的。

援兵加上隨軍的民夫,總共有兩三千人,陣地大概有一兩裡方圓。

於望樓上望之,遙遙可見,壕溝、車陣之內的援兵的主陣地上,在車身後邊兵士、民夫的身影簇擁,於兵士們中各處,參差豎立著數面高低不同的各色旗幟。距離太遠,旗幟上寫的什麼字不能瞧見,然可料知,肯定是平曲、厚丘兩縣的旗號,及此兩縣縣卒中不同各部的旗號。

董憲部有三千多人,人數上不比援兵多太多,但因為他們的陣型現在還沒有布成,他們還是處於一個縱行的出營佇列,所以看起來,卻是連綿有兩三里長,聲勢甚大。

再又穿過援兵陣地,杜儼往更南方眺望。

更南邊的丘陵後、稀疏的林木間,偶有旗幟隱約露出,不用說,這些地方必定是都已藏下了力子都的伏兵。只等董憲部與援兵交戰,這些伏兵應該就會殺出,對援兵進行前後夾擊。

杜儼高高立在城頭,轉目向城西望之。

離西城牆近則七八里,遠則十來裡,形成半圓,連成一串,似如串珠的力子都的主力各營之中,現下也都正分別有兵馬出來。這些出營的兵馬,出了營後,大部分都在本營從事的帶領下,去往營壘與西城牆間的空地上列陣,也有部分沒去列陣,在往城南開進。

城南董憲部三千餘眾出營的陣勢就已不小,城西出營的各部賊兵足有上萬,陣勢更大。

只見那出營之賊,絡繹如潮不絕,城西空地上,塵土瀰漫,遍佈賊兵各部中的不知多少旗幟,猶如點點梅花,人聲振地,槍矛如林;又有眾多騎兵,或十餘一股,或數十成隊,馳行其中。

杜儼身邊一人,幹著嗓子,說道“府君,董賊前鋒已近我援兵,城西的賊兵主力則正在列陣,顯然他們列陣成後,就會兩路並舉,一攻我援兵,一攻我城!是不是可以趕緊的將伏兵出城了?先把攻我援兵的董賊所部擊潰,然後再全力守城!否則,兩邊受攻,咱可吃不消啊!”

問話之人,是多次軍議都未參加的霍勝。

越是在這種時刻,杜儼的脊樑挺得越直,他握著插在腰帶上的寶劍,從容說道“君未看見,咱們援兵陣地南邊的丘陵後,賊旗隱約麼?此際賊情尚不明,不可貿然出擊。”

說著,他又握了握腰劍。

時下距先秦不遠,風俗樸實,雖仍尚武,“劍者,君子武備”的這條,士人們也都還保持著,且便是士人,確也仍不乏勇武出眾的,可畢竟漢家百餘年,承平已久,時代背景已與先秦不同,輕武重文,以風雅為尚計程車人已是漸漸增多,故實是已有不少計程車人,其所佩之劍,非為真劍,而是木劍,但杜儼腰上插的這柄劍,卻非是木劍,是開了刃、能殺人的真劍。

“是,是,府君說的是。”話雖如此說,霍勝緊張的神情絲毫未有改變。

緊張之餘,霍勝窺見杜儼神色冷靜。

這些天忙著招納輕俠、勇士,霍勝儘管很少有空參加軍議,與杜儼沒怎麼見過,但也有聽聞,在這些天的守城中,不管賊兵攻城再急,杜儼一直頗有臨危不亂的大將之風。一個猜疑驀然浮現,霍勝心道“倒是怪了,力賊與樊賊連兵攻我沂平,賊眾達兩三萬之多,祝其已經失陷,府君卻鎮定自若!他的這份鎮定自若,究竟是裝出來的,還是他另有克賊的秘計?”

半個時辰後,董憲部盡出營外,全部開到了援兵陣地北邊的近處。

杜儼、霍勝等在望樓上,見董憲軍中旌旗搖擺,鼓聲不斷,其部的三千餘賊兵隨著旗鼓號令,繼而分成了前後兩部。前部,即臨援兵陣地之部,兵馬數多,約兩千多人;後部,即鄰南城門之部,兵馬數少,約千人上下。分成了兩部以後,這兩部的賊兵各自開始組陣。

很明顯,前部的這兩千餘人,是董憲打算用來進攻援兵所用,而後部的那千來人,則是董憲用來防備城中派兵出來的。

霍勝忍不住了,又向杜儼進言,說道“府君!賊兵現正在分兵列陣,此正是咱們城中趁勢出擊的好機會!若於此時,將咱們已伏在南城門內的精兵遣之出城,必能將還在列陣分兵的董賊所部一舉擊潰!府君,以我之見,應當抓住這個戰機,不可再做等待了!”

杜儼將目光投到了董憲部的西邊。

喜歡赤旗請大家收藏赤旗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