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一十二章 如魚之得水也(二)

說話之人說王庭。

曹幹問道“王大兄有何高見?”

王庭說道“小郎,以行商為名,不就可以了麼?”

“行商?”曹幹摸著短髭,沉吟說道,“我也考慮過以此為由,只是現下兵荒馬亂,驀然有行商到鄉,豈不奇怪?且則,咱部到海西已有多日,又正在募糧,咱們駐兵縣外的訊息,海濱鄉民必是已知,這個時候,咱如果再以行商之名到鄉,鄉民只怕更是不會相信吧。”

王庭想了下,說道“小郎說的是。行商如是不可,以逃難為名如何?”

“逃難亦有些令人生疑。咱若說是從北邊逃難而來,力大率與他帳下各部從事,現遍佈於郡中各縣,咱們是怎麼從他們中間安全穿過的?咱若說是從南邊逃難而來,南邊現下並無大的戰亂,於理不通,且我等皆北人,北邊的口音或猶能冒充1下,南人的口音咱也都不會。”

王庭低下頭,又想了會兒,笑道“小郎是謹慎人,但那鄉民不見得都會思慮這等周全!咱只管說是從北邊逃難而來,準備南下投奔親友,料那鄉民,不見得會生疑心。”

李順也說道“對呀,小郎,鄉民不見得都像小郎這樣精細,不1定會生疑心!並且說了,咱們的大部隊不進鄉,鄉民們自也就想不到會有咱們來打海賊,他們想不到咱來打海賊這1點,那麼他們也就沒有緣由朝‘咱們是去打探海賊情況’這方面去想,進而疑心咱的來歷了。”

曹幹仍是覺著扮作逃難之民此法不太穩妥,可他也想不出更好的辦法,再次問了李鐵、高況等人,他們亦是無有它策,乃最終作出了決定,說道“好吧!那就扮作難民試試!”

郭赦之說道“小郎,進鄉的名義有了,誘海賊露頭怎麼誘?”

“行商也好,難民也罷,這兩個說辭,俱是1舉兩得。”

郭赦之呆了1呆,懂了曹幹之意,說道“不錯!行商、難民隨身都會帶有財貨!”

進鄉名義、如何才能把海賊誘出這兩個難題解決,他積極地向曹幹請求,說道,“小郎,讓我和高大兄1塊兒,跟你進鄉吧!”

“你是1隊之隊率,須得領你部曲,不可從我進鄉。”已有高況跟從,不再需要郭赦之跟著了,眼下讓他率隊隱蔽,等候自己的戰鬥命令更為適宜,曹幹搖了搖頭,不同意他跟從進鄉。

李順、李鐵、閆雄、王庭等紛紛請求跟從進鄉。

曹幹早有了跟從他進鄉的人選,他起先選定的是郭赦之、田屯兩人,外加閆雄或王庭中的1個。郭赦之、田屯是保鏢;閆雄外粗內細,王庭識字機警,他兩人都能幫他探查海賊的情況。

稍微的又斟酌了下,曹幹說道“此次進鄉,人不能多,高大兄、田大兄兩個跟著我,此外,王大兄,你也跟著吧。就咱4個人。高大兄,你扮作我的外兄,王大兄、田大兄,委屈你倆扮作個僕從。……李大兄,你從咱隨軍帶的輜重裡邊,取點財貨出來,交給王、田兩位大兄。”

李順應諾。

計議定下,曹幹、高況兩部人馬合作1部,開拔隊5,啟程繼行。

……

海西縣城距離海濱不到5十里地。

控制著行軍的度,行了1天的軍,入夜後,離城約有2十多里,再前行十幾裡地,便是曹幹選定的他們的目的地了,——海西十4個鄉,不算鄰城不遠的4個大鄉,其餘十個小鄉,位處縣東的共有兩個,1個靠北,與朐縣的伊盧鄉接壤,另1個即是曹幹選定的這個目的地。

此鄉名叫益民鄉,下轄5個裡。

依縣寺戶籍冊去年案比人口時的最新記錄,該鄉計總共有民戶近4百,口近兩千。不過縣寺戶籍冊上的此個戶、口記錄,雖是去年的最新記錄,與益民鄉的真實戶口情況相比,卻還是有出入的,出入還不小。益民鄉真正的戶、口,現在其實不過戶3百上下,口千餘而已。

之所以會出現真實人口和縣寺戶籍冊上人口不合的狀況,原因也很簡單。

治內戶口的增、減,是朝廷評核當地長吏治績的1個重要專案。於任期之期間,若是治下百姓的戶口得到了增加,就會被評為優等,得到朝廷的褒獎,有利於升遷,反之則會得到懲罰。

因此自前漢以來,郡縣長吏就不缺有在治內百姓人口之增減方面造假者。

有的造假,是為得到朝廷的褒獎,是為了升遷。漢宣帝時,有個叫王成的官吏,曾出任膠東相,政績顯著,據說有8萬餘流民附之,亦即他給膠東國多增了8萬多人口,宣帝以是拜他為關內侯,秩中2千石,卻在王成死後,人們現他實際上是虛報了增加的人口。

有的造假,是擔心朝廷的懲罰,是為了保住仕途。這種造假,越是在天災人禍、戰亂時期,越是多。天災人禍、戰亂必會導致治內民口的減少,而民口1旦減少,朝廷的懲罰就會降臨,重則丟官,為不使自己受到朝廷的懲罰,對於不誠實的官吏,造假,便成了唯1的選擇。亦是因了此故,乃至郡縣長吏在任命上計吏,也就是負責向郡中、朝廷上報本縣、本郡上1年各方面的政績情況的吏員時,往往會傾向於選用“便巧吏書,習於計簿,能欺上府者”為之。

益民鄉的真實戶口情況,所以與縣寺戶籍冊上所記不同,即是屬於後者。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