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1章 以毀滅為手段警告

中午十二時許,四行倉庫的戰士們正在休息的間隙吃飯,高依然鑽在五樓的經理辦公室內,小湖北謹記著他的叮囑,也沒有往裡面送飯。

他正專心致志地操縱飛鳥轟炸機的螢幕視角,從高空追蹤日軍參加淞滬戰役的的三艘主力航空母艦。

他將轟炸機爬升至五千米的高空,這樣下方的攝像頭能夠俯瞰更寬廣的區域,整個長江江面盡收眼底。

隨著飛鳥的向江外海面巡航,終於現了停泊在長江出海口的一艘航母。

他不是軍迷,不知道鳳翔、龍驤和加賀這三艘航母外形上的區別。不過沒有關係,這三艘航母必然要有兩艘消失在他的奈米蟲炸彈之下。

這一艘航母可能是得到了無線電的警告,突然開動朝著外海方向行駛,看來是要逃竄出危險地帶,但軍艦跑得再快能逃得過飛機?他們在想屁吃。

逃跑的這一艘是龍驤號航母,算是三艘艦中最新的型號,艦載機的載量也是最多的。這個時候它正在加逃跑,沒有注意到已經接近它的一隻小黑鳥。

高操縱它在距離航母二十米高的低空投彈,玻璃球準確無誤地落到了航母甲板上,碎出了一小團煙霧,吞噬由此開始。

但他並沒有讓飛鳥懸停下來檢驗毀傷,而是繼續飛行尋找下一艘航母,高也進一步提升了飛機的飛行高度。

由於今天天公作美,整個東海海域上空晴空萬里,他索性將飛行高度提升至三萬米,這是所有活塞式戰鬥機的飛行極限。用飛鳥上的高空攝像機可以看到全景,在茫茫的大海上有一個移動中的小點,那就是逃跑中的鳳翔號航母。

高操縱著飛鳥從天空中向下俯衝,螢幕中心的十字始終將其鎖定在中間,航母在他的視線裡也越來越大,直至看到甲板上停著的一架架九五式艦載機。

這時候海上的風很大,以玻璃球的質量飛得太高就會被吹跑,他決定了再次降低高度,並逆著風向朝著航母甲板飛去。

這次飛鳥低空飛行下降了一個全新的高度,幾乎是貼著艦載機的座艙蓋飛過,同時將最後一顆玻璃球扔了下來。勁風吹著玻璃球磕撞在了艦島上破碎,一小團綠霧滲入了鋼鐵中,以肉眼可見的度開始腐蝕。

一個在甲板上的軍官正好抬頭看見了飛掠過去的鳥兒,看到了它屁股後面的擾流,立刻明悟過來大喊道“這不是鳥!世界上絕沒有飛得如此之快的鳥!”

軍官掏出了腰間的南部十四年式王八盒,對著天空中叭叭叭開槍打了過去,但無奈飛鳥轟炸機飛得太快,子彈都追不上。航母上的高射機槍手還沒來得及操作,已經在視線裡看不見它了。

飛鳥實際上已經又爬升到了一千米高度,居高臨下地記錄航母的毀滅全過程,先是鳳翔號的艦島縈繞著綠霧栽倒在甲板上,三個鍋爐煙囪依次倒下,航母的艦島一側被奈米蟲啃出一個大洞,很快就注入海水生傾側,甲板上的飛機全部被掀翻在了海里。艦上水兵開始跳海逃生。

僅僅用了五六分鐘時間,奈米蟲就將這艘龐然大物啃吃了個一乾二淨,碧波大海上頓時恢復了清靜,僅僅剩下兩三艘驅逐艦像沒孃的孩子那樣孤單零落,拼命往上救援落水的航母水兵。

飛鳥的三顆玻璃球奈米炸彈已經用盡,返航的途中遇到了正在倉皇逃竄的加賀號航母。本來還可以將它擊沉,但印表機現在生產的玻璃球還正在緩慢生成中,想要繼續出擊要等到第二天才行。

不過今天三顆玻璃球所造成的戰果已經是非常輝煌了,縱觀人類海戰史上還從未有過如此以小博大,緊張刺激的戰例。畢竟賽博朋克時代技術在時間線上領先了二戰前接近一個半世紀。這中間僅科學技術革命就完成了四次,高與日海軍之間的差距不說如三體水滴大戰人類艦隊也差不多。

這一切除日方外所有人還都不知道,日軍非常嚴密地封鎖了訊息,對黃浦江兩岸有可能看到的百姓進行滅口,同時派飛機將幾個當事軍官和一名戰地記者透過多次轉飛回到了日本。

畢竟損失太慘重,過程太玄幻,僅僅向東京電報是說不清楚的。幸虧有記者用照相機和手搖式攝像機拍下了沉沒前的慘狀,否則第三艦隊的大部分軍官都要接受追責而剖腹謝罪。

為了保險起見,長谷清川下令所有停泊在長江出海口附近的戰艦以及杭州灣一代的軍用艦船全部撤出,先去澎湖列島躲避。

日本海軍大臣米內光政收到這個訊息後,顯然不能相信,拍電報要求長谷清川親自回來海軍省說明情況。

6軍大臣杉山元和相近衛文麿也收到了來自上海派遣軍司令松井石根的電報,軍部和內閣的高層全部知道了此次災難,暫時瞞著皇宮裡的昭和裕仁天皇。因為這場針對第三艦隊的襲擊到底是什麼還無法定性,是美英或者蘇聯的不宣而戰?還是國民政府得到了什麼新式武器?雖然後面這一條的可能性很低,但也應該拿出來討論。

至於眼下中國戰場應該處在什麼狀態,是先停止一切進攻態勢等待內閣的決議呢,還是6軍馬鹿繼續行動不受干擾,也應該先做出決議。

6軍省的長官們認為海軍出現的災難不應該拖6軍後腿,海軍省卻認為應該停止一切激進行動,等事件真相水落石出之後再做打算。

雙方經過短暫的爭吵,決定為了防止影響到全體日軍的軍心和國內民眾的信心,只給上海派遣軍司令松井石根電報,命他暫時停止進一步的戰爭擴張,劃出現在的停止線和在上海市和蘇杭一帶。只是軍部和內閣都沒有深究,其實現在上海戰役都沒有結束,災難是不是因此而引起的也無從定論。

他們搜刮來全日本頂尖的物理學和化學方面的人才參加會議,試圖從技術上解釋毀滅一支艦隊的主力艦的原因。

幸好當時有戰地記者拍攝的攝像,還有一大堆的目擊見證人,他們將這些人關起來,等到開會的時候才讓憲兵帶他們出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