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1章 活學活用“韓國流”

俞彬對著棋盤在思考。在他的面前,整個棋盤一片“鹽鹼地”。

“鹽鹼地”這個詞好像就是聶旋風發明的:

“不要老是在那個區域性糾纏,那個地方已經是一片鹽鹼地。無論誰在那個地方行棋,價值都不大了……”

這就是“鹽鹼地”,在佈局階段,已經沒有明顯好點的地方就是“鹽鹼地”。

很多對局,特別是在棋盤的邊路上,很容易形成這樣的“鹽鹼地”。在這盤比賽中,李小強針對俞彬的棋風,有意使用了“破壞性佈局”。一時間,棋盤上到處都是鹽鹼地,一時間,俞彬在棋盤上迷失了方向,因為他找不到“好點”了。所以他左右為難,所以他要長考。

提到“破壞性佈局”,就不能不提到韓國的曹燕子和李石佛。正是他們師徒二人在他們國內的長期對抗中,才形成了這種獨特的“韓國流”。

曹燕子早年曾經在日本學棋,最開始他其實也是“日本流”。他依靠日本流在韓國圍棋界稱霸10多年,像點樣子的對手也就是“野草”徐奉洙。曹燕子一直能夠壓制徐奉洙,一來他的圍棋才能確實要比老徐高一籌,二來,他比老徐還是多了一點日本流!

當李石佛橫空出世,情況慢慢發生了變化。由於韓國國內獨特的圍棋環境,在李石佛的成長過程中。“韓國流”慢慢成型。

一直以來,韓國圍棋就顯得“人丁單薄”。在劉昌赫冒出頭以前,早先是“曹徐對抗”,89年開始,“曹李對抗”就成了韓國圍棋界的主旋律,顯得非常單調。李石佛能夠形成他那樣的棋風,和他的成長環境應該也很有關係。

李石佛很早就衝到了他師傅的面前,實事求是的說,94年以前的李石佛,他的整體水平並沒有超過曹燕子。估計他早先也是抱著“下手”的心態衝擊曹燕子。

“下手”要衝擊“上手”,怎麼辦?僅僅依靠模仿肯定是不行的。很多行業的老大常常會洋洋得意的說一句話:

“我們一直被模仿,我們從來沒有被超越……”

這樣的話其實也是適合圍棋的。

李石佛想要對抗自己的師傅,那肯定要想辦法抑制對手特長的發揮。曹燕子的特長是什麼呢?或者說他的最大特點是什麼呢?毫無疑問,曹燕子的最大特點,其實就是他的行棋速度。

柔風快槍曹燕子!

“速度型”的棋手在圍棋界也有不少,曹燕子應該是詮釋得最好的一個。所謂“速度型”,本質上就是“以攻代守”。在棋盤上以攻代守,這是“速度型”的精髓。

行棋速度快,一般來說棋就會比較“薄”,棋型上就會有很多弱點。這個是一般規律。自己的棋型有弱點,那當然要想辦法補強。最好的補強辦法,當然就是以攻代守。

曹燕子很多棋都是這樣,例如他對小林光二的那盤棋,自己明明有兩塊弱棋了,他根本就不去補強,他還要去掏人家的角。在圍棋中,掏角當然算是一種進攻行為。表面上是進攻,他的真正意圖還是想防守。

沒有識破他的意圖,他那個就變成了“翻盤術”。即使識破了……他這種棋也很難對付。他主動發起進攻,那肯定要跑到自己的地盤來鬧事。不管有理也好無理也好,跑到自己的地盤來鬧事,那肯定是有很大壓力的。

下圍棋的時候,無論如何,在別人的地盤鬧事,要比在自己的地盤鬧事好。最起碼下棋時候的壓力肯定不同。在自己的地盤鬧事,那肯定是“不容有失”,而對手呢,在沒有走重的情況下,有的時候“可棄可取”。因此我們下圍棋的時候,要儘量跑到對方的地盤去鬧事。贏不贏是另外一回事,爽是肯定很爽的。

就是為了對付曹燕子這種棋,李石佛想了很多辦法。他在序盤階段的很多辦法,後來就慢慢變成了“韓國流”。他的這些辦法不能說好,不過也是有一定想法的。他的這種想法,簡單的來說,就是:

“一手淨!”

按照日本的傳統圍棋理論,佈局是講究“高低搭配”的。高低搭配的棋確實棋型優美,看上起效率很高。誰都願意下高效率的棋。這其中最大的問題是,你想效率高,你就必須“搭配”。要“搭配”的話,你最少需要兩手棋以上吧。

李石佛肯定也是想“高低搭配”的。早期他自己就說過,他最欣賞的棋風,就是聶旋風和林海峰先生那樣的棋。

欣賞歸欣賞,當他面對曹燕子的時候。他不能下這樣的棋,因為他那時的功力還不夠,他的師傅不會讓他有很多機會“高低搭配”的。面對下棋像強盜一樣的師傅,自己的功力又不夠。怎麼辦!

李石佛還是想了辦法的。

你不是不讓我高低搭配嗎?好,那我就不搭配了,我“一手淨”。這種棋雖然看上去效率不高,看上去有點委屈,看上去甚至有點……猥瑣!不過呢,我這個棋還是有一點好處的。它勝在棋型堅實,猥瑣歸猥瑣,最起碼不容易受攻吧。

另外一個,您不是喜歡來我的地盤鬧事嗎?我的棋型都這麼猥瑣了,周圍都變成“鹽鹼地”了。您好意思在“鹽鹼地”裡鬧事嗎?在“鹽鹼地”裡行棋效率可不高,這個我還是知道的。我知道的話,您應該更知道。怎麼樣,您現在是不是有點彆扭呢?

沒錯,我要的就是您彆扭。現在對不起了,您沒有辦法鬧事,我可要鬧事了。您不要忘了,您的棋可是很薄,您的棋型可是有很多弱點的。我們慢慢來,我會在後半盤的時候一點一點的追究您的責任……

這個是不是李石佛的成長經歷呢?應該還是有一點道理吧。他形成他那樣的獨特棋風,除了他的圍棋天賦,和他的成長環境也有很大關係。

剛出道時候的李石佛,很多人是看不上那種棋的。對他下出那樣“猥瑣”的棋,居然還能夠贏曹燕子。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趙治勳就曾經覺得不可思議,作為老鄉,他為此還專門“批評”過曹燕子。

對於這樣的“批評”,曹燕子也只能搖頭苦笑。他也想不通,那樣的佈局肯定不算好,自己每次都覺得開局後已經領先很多了。為什麼到最後還是自己輸得多呢?他只好讓趙治勳親自上去試試。93年的時候,趙治勳真的親自上去試了。最後被李石佛打了一個0比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