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7章 李小強的幸福和煩惱

“哈哈哈哈,我說小豬,你老大我這步‘斜飛’怎麼樣?這步雖然看上去不像個棋,在這個場合應該是成立的吧。不不不,應該這樣說,在這個特殊的場合下,這步棋‘意外有力’才對……”。

在國家圍棋隊的一間訓練室中,一幫“國少隊”成員正在拆棋。後世著名的“七小龍”赫然都在其中。當然,在現在這個世界,已經沒有這種說法了。由於李小強的崛起,“國少隊”的老大已經換成了屬兔的李小強。在這個年齡段,他是毫無爭議的領頭羊。

為了備戰後面的擂臺賽,李小強繼續留在京城。和大多數競技專案一樣,圍棋的訓練也是單調而枯燥的。平時無非就是下訓練棋或者集體研究,不過李小強卻樂在其中。的確,能夠把自己的興趣愛好當成職業,並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運氣。

從88年元旦開始,李小強這次留在京城的時間有點長。隨著時間的推移,他身上的“神秘感”已經消失得差不多了。大家認識到,李小強除了更懂事一點,更成熟一點,更有自制力一點,更有自己的想法一點,其他和普通孩子也沒有什麼兩樣。

現在最讓大家好奇的是:說李小強是一位“圍棋天才”肯定沒錯,對這一點沒有人否認。現在如果還有人認為李小強不算圍棋天才,那肯定是“別有用心”。只不過,李小強這樣的“天才”,和其他真正的天才好像有點不太一樣。

不能怪大家這樣想。像“七小龍”這些棋手,應該說都是在國內千挑萬選才挑選出來的。他們中的每一個人,從小就展現出極好的圍棋天賦,體現出非凡的圍棋才能。這一點不僅得到了大家的公認,其實也經起了時間的考驗。這些人無一例外,都可以用“思維敏捷,基本功紮實”來形容。

而恰恰就是這兩點,用在李小強身上好像有點不太合適。

和其他棋童相比,李小強肯定算不上“思維敏捷”的。不要說和羅神豬這樣的極品相比,在國少隊隨便拉一個出來,反應速度可能都要比李小強快一點。這在做死活題的速度比賽中,已經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你想享受戰勝高手的樂趣嗎?找李小強做死活題去,專門和他比速度。在大部分情況下,你肯定不會失望。能夠很真實的享受戰勝高手的樂趣……”

李小強雖然號稱“棋盤上的巫師”,“13歲的國手”。依然無可奈何的讓國少隊形成了這樣的觀點。

當然大家不會這麼膚淺,沒有人認為“思維敏捷”是下圍棋的決定因素。在歷史的各個時期,有很多有名的大棋士,好像也算不上思維敏捷。我國古代的施襄夏棋聖,沒有人認為他思維敏捷。日本一代圍棋巨匠木谷實,同樣和思維敏捷挨不上邊。韓國的李石佛,不要說思維敏捷了,沒有說他“木訥”,就已經很客氣。

“和其他孩子相比,李小強算不上思維敏捷。”

這在中國圍棋界已經形成了共識。思維敏不敏捷可以不提,那麼“基本功”呢?

和其他孩子相比,李小強的“基本功”好像也不夠紮實。時間相處長了以後,大家隱隱約約都有這樣的感覺。不過基於李小強的表現,基於他的真實水平,基於他在棋盤上展現出來的能力。大家只是心裡迷惑,沒有人把這個意思流落出來。

圍棋中的“基本功”重要嗎?當然非常重要!和很多競技專案一樣,當水平達到一定程度以後,如果想繼續提高的話,起決定作用的往往就是不起眼的“基本功”。基本功如果不紮實的話,在提高過程中就會遇到瓶頸。想取得突破就會難上加難。這應該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適用於很多競技專案,其實同樣適用於圍棋。

基本功非常重要!沒錯,很多人都是這樣認為,李小強其實也是這樣認為的!重生快3年了,李小強無時無刻在加強自己基本功的訓練,在夯實自己的基礎。不過和其他人有所區別的是,李小強不認為自己的基本功比別人差。至少和同齡人相比,甚至和這個年代大多數棋手相比,自己的基本功並不差!

李小強甚至狂妄的認為,其他人認為自己的基本功不行,恰恰是其他人對基本功的認識不如自己到位。自己由於“見多識廣”,對於圍棋基本功的認識,應該也是比其他人更到位的。李小強會這樣想,應該也不算錯。

李小強留在京城訓練。由於他的特殊情況,說實話,他看上去還真的有點悲催。圍棋訓練無非就是那幾件事。平時下訓練對局的時候,李小強的對手當然是國家隊的一流高手。和這些人下訓練對局,由於不用在意勝負。說實話,按照李小強現在的真實水平,雖然不能說一勝難求。李小強的成績比較難看是肯定的。和以往相比,李小強的勝率雖然提高了很多。再也沒有出現“12連敗”的情況。只不過還是輸多贏少。

下棋老是輸,是輸給成年人。玩死活遊戲同樣老是輸,是輸給未成年人。在外面風光無限的李小強,被大家吹得神乎其神的李小強。只要進了中國國家圍棋隊,就好像只有吃癟的份。他看上去是不是有點悲催?

當然,李小強也有拉風的時候。當大家聚在一起擺棋,當大家在一塊集體研究。就是李小強拉風的時候。

現在就是李小強拉風的時候。

雖然日子過得有點悲催。不過李小強有一點還是很方便的。他可以參加“成年組”的集體研究,也可以參加“未成年組”的集體研究。不僅如此,當李小強在拆棋時發表自己看法的時候。哪怕是在“成年組”,也能夠引起足夠的重視。而在“未成年組”……

李小強坐在棋盤邊,“老大”的架勢十足。周圍的棋童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以他為中心。李小強在那洋洋得意的指點江山。他在“教訓”羅神豬。

在一盤內部訓練對局中,羅神豬輸給了周大洋。當大家探討區域性得失的時候,李小強跑過去指手畫腳。認為羅神豬有一步棋“應對不當”,並且強烈推薦了一步“斜飛”。當一幫棋童最初看見這步“斜飛”的時候。只能用一種很“無語”的表情看著李小強。

的確,這幫棋童的圍棋水平已經很高了。都已經具有了職業低段水平。說實話,對圍棋中一些區域性手段的認識,職業低段和職業高段沒有什麼差距。當大家看到這步棋,第一反應就是這步棋“棋型不正”,“這不是一步棋”。

大家雖然都這麼想,不過沒有人說出來。原因很簡單,這步棋是李小強指出來的。他曾經推薦過很多這樣的棋。而且事實證明,李小強往往是對的。

接下來就是研究,驗證的過程。大家七嘴八舌的探討其中的得失。甚至是激烈的爭吵。在你一言,我一語中,一個原本要十多年後誕生的“新手新型”,提前在中國棋壇誕生了。

“呵呵,這步斜飛雖然可以成立,不過我還是不喜歡。在我看來,這步棋顯得太薄了,反正在實戰中,我是不會下這步棋的……”

說這句話的是周大洋。他的話很快就得到了常韌聖的響應。一幫棋童雖然享受了“創造”的快感,不過大家依然是實話實說。

的確,圍棋中所有的“新手新型”,其實就是“新定式”。而定式之所以能被稱為定式,最重要的原則就是“兩分”。只有雙方都可以接受,沒有好壞之分,才可以稱為“定式”。職業棋手在選擇定式的時候,更多是根據自己的棋風和喜好來選擇。棋風厚重,偏愛“厚味”的周大洋和常韌聖。他們不喜歡“薄棋”是正常的。他們雖然不喜歡這步“斜飛”,可能在自己的對局中永遠都不會下這步棋。不過在這樣的研究中,他們依然是有收穫的,最起碼當他們遇到別人下這步“斜飛”的時候,他們知道怎麼應付。

圍棋中的“定式”確實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幾乎所有的頂尖高手都曾經表態,“自己不喜歡定式,也記不到幾個定式。”最有名的就是藤澤秀行先生,他常常自嘲自己“經常下錯定式”。雖然怎麼聽,都有一股得意洋洋的味道在裡面。

除了藤澤秀行先生,吳清源先生也說自己“記不住幾個定式”。趙治勳更具體,他說自己只記得幾十個基本型,其他的,就看對局實際情況……另外還有武宮正樹等人,同樣說過類似的話。

他們的話在圍棋愛好者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一時間,圍棋定式好像成了沒有用的東西。這樣的話曾經讓李小強也深受困擾。要知道,在李小強的學棋過程中,其實就是伴隨各種各樣的定式書長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