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0章 凡關無惡手

李小強和羽根泰正九段的比賽已經過去了1個小時。在上午11點左右,張志東再次張大嘴巴,再次一副不可思議的表情:

“小強在想什麼?在我看來,下一步棋不是‘僅此一手’嗎?這個地方有什麼好想的?哎,該慢的時候他下得飛快,該快的時候他又停了下來……”

張志東在那搖頭晃腦,一副“不解啊不理解”的樣子。一旁的俞彬做鄙視狀:

“要是你都可以完全瞭解小強在想什麼,那他還算什麼圍棋天才。”

張大記者和國家隊的年輕棋手很熟,他的年齡要比俞彬大上那麼幾歲。大家平時開玩笑也開慣了,聽了俞彬的話以後,立刻反擊:

“嘿嘿,我說團長,我一位業餘棋手,不知道他在想什麼是正常的。那你這個職業棋手幫我分析分析,你說小強現在正在想什麼?”

俞彬的表情愈發顯得誇張,裝模作樣的上下打量張志東:

“哎,我說張大記者,外面的人都說,在國內所有的圍棋記者中,就你和國家圍棋隊的關係最熟。到今天我才發現,完全不是那麼回事嘛。你不知道當小強贏了淡路先生以後,有一句新口頭禪在圍棋隊流傳嗎?”

張志東大感興趣,連忙抓住俞彬追問:

“哦?是什麼?”

“當小強長考的時候,永遠都不要猜他下一手棋會落在哪裡。”

俞彬擺出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

“你說我會像你那麼傻嗎?我還去猜小強的下一手,我又不是吃飽了撐的……”

“哈哈哈”。

玩笑開過以後,俞彬還是忍不住自言自語:

“是啊,下一步‘單關跳’不是僅此一手嗎?難道他在考慮後面的下法,或者說,小強還有其他的構思……”

對局室內,李小強還在長考。現在長考的時間已經超過了半個小時,他依然沒有落子。在這個年代,對侷限時大多比較寬裕。大家對棋手的長考也是習以為常。對於棋手到底在長考什麼,還真的沒有多少人說得清楚。最有名是武宮正樹的一次長考。在一次“本因坊戰”的決戰中,武宮碰到了大竹英雄,那個比賽是兩日製,每方用時有8個小時。武宮有一步棋就長考了5個多小時。

如果是複雜局面也就罷了,多考慮一下也很正常。偏偏那盤棋只是一個很普通的“大雪崩”定式。武宮也在那長考。當然,哪怕就是定式也有很多分岔路口。大家紛紛猜測,武宮可能想到了什麼新招,估計正在那裡驗算。不過當武宮下出手後,大家大失所望。武宮的應對,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大路貨……

那盤棋最後是武宮贏了。賽後當然會有好事者會去問武宮到底在想什麼。武宮裝模作樣笑而不語,做高深莫測狀,最後也沒有人搞得清他那時到底在想什麼。

現在的李小強好像就面對這樣的局面,在很多人看來,他的下一步棋,好像是“僅此一手”,他好像只能“單關跳”。更何況,在圍棋中,有一種“凡關無惡手”的說法……

情況真的是這樣嗎?李小強到底在想什麼呢?

在這盤棋中,出現了一個“高中國流”的佈局套路。所謂“套路”,其實就和“定式”一樣,是對局中非常常見的,無論是執黑還是執白,雙方的下法都有很多人下過,都有很多人研究過。當某種下法被認為“雙方都可以接受”的時候,這種下法就成了一個“套路”。

大家說的“單關跳”,就是這個“套路”的最後一手棋。在這個年代被認為是“僅此一手”。可是李小強突然覺得,這步棋好像並非是僅此一手。雖然說“凡關無惡手”,不過李小強認為這步棋肯定也不算好手。所以他要長考,他要尋找另外一條道路。情況就是那麼簡單。

李小強長考是很正常的,因為到了後世以後,“高中國流”出現得少了。自然而然,李小強對這裡面很多套路也不是很熟悉。這裡說的“不熟悉”,是指他並不熟悉裡面的內涵,而不是說他“不知道”。

事實上,李小強還是知道這個套路的。如果是1年前,他可能就不假思索的完成了這個套路,而現在,他能夠想一想了,這就是李小強一年以來的進步!不管對錯,李小強現在思考的東西,就是屬於他自己真正的東西。李小強確信,想真正成為一位圍棋高手,一定要有屬於自己的東西!

長考過後,李小強出手了。在外面簡單的交換了幾手棋後,李小強下了一步“跨”。

當這步棋傳到觀戰室以後,張志東再次張大了嘴巴。和前兩次不同,他這次不僅嘴巴張得很大,眼珠也瞪得溜圓:

“這這這,小強在這個地方求戰合適嗎?我怎麼感覺這樣作戰有點無理呢。在這個地方,就是我這個業餘棋手也不會這麼下。團長,你說小強的選擇是不是太業餘了。他下那步‘單關跳’多好,那步棋多從容啊……”

俞彬沒有馬上開口,他在棋盤上研究了一段時間後。他搖頭苦笑,他嘴裡嘟嘟囔囔:

“我早就說了,永遠都不要去猜他的下一步棋。我其實也很想說他這步棋很業餘。不過我仔細研究一下後,我隱隱知道了他的想法……哎,這步棋到底業不業餘呢?我也說不清楚,今天日本棋院有很多大高手在觀戰,走吧,我們去問問他們的看法。”

在日方研究室,同樣有很多棋手在熱烈的討論李小強這手棋。在棋盤上拆棋的,以依田基紀和結城聰等年輕棋手為主。坂田榮男和藤澤秀行像兩尊大神一樣坐在位置上,沒有開口說話,眼睛似閉非閉。也不知道他們在想什麼。在研究室內,林海峰先生同樣在裡面,他同樣沒有說話,靜靜的看著一幫日本年輕棋手在那裡展開熱烈的研究。

只要有李小強的比賽,藤澤秀行這位堅定“小強粉”是肯定會到場的。坂田先生唸叨了幾次“不虛此行”後,也有向“小強粉”轉變的趨勢。林海峰先生出現在這也很正常,只要自己沒有什麼事,有中國棋手到日本比賽。林先生一般都會露面。在日本年輕棋手心目中,再也沒有人敢輕視李小強。隱隱約約中,他們已經把李小強視為強勁的對手。日本年輕棋手其實也是很用功的。有這種集體研究的機會,他們當然不會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