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1章 後發制人

比賽開始之前,李小強坐在“下手”的位置上靜靜等待。隨著劉大錘進入對局室,隨著記譜員等等其他工作人員進入對局室,隨著裁判長陳超越宣佈比賽開始。這樣在眾人的期待中,本年度中國棋壇的壓軸大戲終於開始了。

本局是這個五番棋決戰的最終局。按照慣例,最終局是需要重新猜先的。重新猜先的結果,是李小強執黑先行。這樣也避免了雙方互換位置的麻煩。

在正式的職業比賽中,其實是有一套比較正式禮儀的。當然,隨著圍棋國際化程序的加快,有很多圍棋禮儀並沒有正式行成文,而是類似於“潛規則”一樣在棋界存在著。

例如棋手的座位,其實就很有講究。有所謂的“上手方”和“下手方”。在早些時候,這個座位不會有什麼問題,大致都是地位尊者或者年長者坐“上手方”。但是隨著國際比賽的增多,特別是一些看上去各方面都勢均力敵的比賽,這樣讓棋手自己來選擇座位就比較為難。你搶先選擇“上手方”,這當然不好,這會讓人感覺沒教養。但是你主動選擇“下手方”,在有的時候其實也不好。特別是在國際比賽中,你畢竟是代表國家在比賽,個人可以謙虛一點,禮貌一點,但是作為一個國家的話,“示弱”總是不好的。就是因為種種原因,這樣就出現了一個“潛規則”,大致都是執黑者坐“下手方”,而執白者坐“上手方”。

因此在後來很多的國際比賽中,就常常能夠見到棋手互換座位的場面。就像李小強現在做的這樣,因為他年齡小,段位低,因此他提前進入對局室,他做好比賽前的準備工作,他首先坐在“下手方”等待。假設他猜到白棋的話,他就必須和劉大錘交換位置。

對於這盤決勝局的比賽,主辦方還是比較重視的。請來了陳超越九段擔任比賽的裁判長。現在已經是88年年底,等這盤比賽結束後,89年的元旦很快就要到來。到那個時候,第3屆中國圍棋“天元”賽也馬上要在申城開幕了。因此有部分國家隊成員也提前來到申城。他們在現場觀戰的同時,也為即將到來的“天元賽”做準備。

在這其中,就有劉大錘的“老冤家”馬小飛九段。

也正是因為這樣,當正式比賽開始後,比賽現場的觀戰室雖然缺少國際比賽特意的緊張感,卻也算是熱鬧非凡。大家自然而然就以馬小飛九段為中心,對棋局展開了熱烈的探討。

真要說起來,李小強和劉大錘也算是比較有緣分的。到目前為止,李小強參加的職業比賽並不算很多。但是這盤對局,已經是他和劉大錘第8次碰面了。在前面7盤棋中,李小強3勝4負。按李小強的實際水平,這個成績雖然還說得過去,但是內容就有點對不起觀眾。

李小強贏的棋,都是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贏下來的。有的棋甚至是依靠“掏茅坑”才幸運的逆轉。但李小強輸的棋呢?那基本都是毫無例外的“脆敗”。

特別是本屆“名人賽”,李小強第1盤就是慘敗,被劉大錘打入了“敗戰組”。後來他一路跌跌撞撞,這其中還包括淘汰了聶旋風九段,最後居然神奇的“復活”了。讓他爭取到了這個下五番棋的機會。

“僅僅是打譜的話,你會覺得他的棋沒什麼了不起,你只有真正坐到他的面前,才能感覺他的厲害。”

這是武官正樹評價林海峰先生說的一番話。其實真要較真的話,武官先生的這番話,套在任何一位棋手身上都是合適的。想要真正瞭解一位棋手,僅僅依靠打棋譜是遠遠不夠的。那種體會,永遠比不上正式比賽來得深刻。

因此李小強在準備這盤比賽的時候就清楚,自己面對的對手,應該是到目前為止,最清楚自己“底細”的棋手之一。李小強甚至認為,現在自己和別的棋手下棋,自己的“奇思妙想”也許還能發揮一點點意想不到的作用。而面對劉大錘的時候,這種效果將會最低。

同樣的,李小強認為自己對劉大錘的棋也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這樣的認識,絕不是依靠別人的評價,或者打他的棋譜就能獲得。而是必須依靠一盤一盤的比賽,一局一局的對抗才能用心感悟到。

就說劉大錘的棋,他的棋風特點非常鮮明,是這個年代公認的大力士,號稱“力戰之雄”。這點別說現在的李小強了,就算很多棋迷都知道他的棋風特點。但是圍棋中的“力量”有很多種。劉大錘的“力量大”,到底大在什麼地方呢?李小強以前並不是很清楚的,他也是透過這一盤盤的對局,才有一個更加清晰的感受。

劉大錘的強,強在他計算的深度上!

圍棋中的“力量”,其實是衡量一位棋手水平高低最最基本的標準。例如職業圍棋和業餘圍棋的本質區別,無非就是職業圍棋算得更多,算得更深而已。首先是因為“量變”,後來才產生“質變”。讓人覺得職業圍棋和業餘圍棋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而說到圍棋的“算路”,主要也就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計算的深度,而另外一個,就是計算的廣度。這兩個東西,就是構成圍棋中“力量”的兩個最基本要素。

劉大錘的棋風特點,或者說他最厲害的地方,主要就是強在他的計算深度上。劉大錘80年就曾經獲得過全國冠軍,在這方面,他一直體現出超人一籌的非凡天賦。他也就是依靠這個,在和日本棋手的比賽中,取得過很多好成績。

李小強在前幾次和劉大錘的比賽中,特別是好幾次“脆敗”之局,其實就是敗在這個方面。李小強和人家“鬥力”,但是算得沒人家深,算得沒人家準。因此下著下著,整個棋就下崩了,往往一個大型戰鬥下了,就要吃不小的虧。在“2目是天,1目是地”的職業圍棋世界裡,這樣做的最終結果,那當然只能是“脆敗”。

當然,相對於“算路深”,劉大錘在算路的廣度上,就不算特別出眾了。例如他和馬小飛相比,反正馬小飛是永遠都不會承認劉大錘“力量大”的。

“哪次不是我比他快一氣……”

劉大錘的算路如此精深,為何總殺不贏馬小飛呢?他們的差距,主要還是體現在算路的“寬度”。圍棋這個遊戲千變萬化,有很多局面,還真不是僅僅依靠“深度”就能解決問題的。

特別是一些看上去非常普通的局面,非常平淡的局面。下一步棋你可以選擇的選點有很多,而每一步棋,都不需要特別精深的計算。這個時候,更需要你的判斷能力來做出選擇。而這個方面,恰恰是劉大錘不如馬小飛的地方。也是他自己沒有多少信心的地方。

可以這樣認為,劉大錘想在棋盤上發揮他的長處,那棋盤上的局面就要容易“聚焦”。假設棋盤上只有一個焦點,哪怕裡面的計算再複雜,他也有信心比別人更接近正解。如果棋盤上不容易“聚焦”呢?或者說,棋盤上的焦點比較分散的時候。用劉大錘自己的話說:

“碰到那樣的局面,我就根本不會了……”

必須說明的是,這個“會”或者“不會”,只是相對於其他頂尖棋手而言。目前正處巔峰的劉大錘,哪怕在整個世界棋壇,也就是僅次於其他幾位超一流棋手的存在。李小強自己賽前分析,哪怕就是人家的“最弱項”,自己好像也不佔什麼優勢。自己想要贏下這盤棋,好像還是必須來點特別的東西……

“哈哈,畢竟是決勝局啊,對局雙方好像都特別小心翼翼。大家看大家看,這下出來的棋,完全就不像他們兩位的風格嘛。就這樣平平淡淡進行下去的話,我們恐怕就看不到好戲了。大家說,這會成為一盤比拼內功的棋嗎?”

當第1張棋譜傳進觀戰室,張志東率先發表了自己的意見。這個時候,棋局也就進行了20多手。也許正如張志東說的那樣,棋局不僅進展很慢,對局雙方也都顯得異常的小心翼翼。棋局都是非常正常的進行,幾個簡單定式普普通通的擺完後,就過了20多手棋。

馬小飛簡單掃了一眼棋譜,他笑嘻嘻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