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3章 曹燕子專輯

隨著聶旋風這位國內最“大牌”的棋手來到申城。中國圍棋第3屆“天元戰”的“本賽”也隨即開始了。

在中國圍棋職業化的開始階段,在賽制設計方面,也參考學習了日本的職業賽事。比賽大多分為“預選賽”,“本賽”和“挑戰賽”三個階段。特別是後面兩個階段,和日本的“新聞棋戰”看不到什麼區別。真正有差距的,還是“預選賽”這個階段。

在日本,你只要成為一名職業棋手,那你就有資格參加所有的職業比賽。當然,這個“資格”,就是指參加“預選賽”的資格。可是在中國,在目前的情況下,顯然還不完全具備這個條件。

例如“天元戰”,今年雖然已經是第3屆了。也增加了幾輪預選賽,但依然有很多地方職業棋手,還無法參加這個比賽。當然,和人家比的話,在賽事的完備性方面,目前確實還有一點差距。但總體情況還是越來越好。比如和第1屆相比,那情況就好很多了。在第1屆比賽中,4強中的3個席位都是指定的。這樣的賽制,根本就不像一個“新聞棋戰”,說是“邀請賽”還差不多。

到了本屆比賽,“本賽”的規模已經達到了32人,棋手將透過5輪的單淘汰賽,決出一位挑戰者。在這個32人的名單中,基本匯聚了國內所有的圍棋好手。國家隊成員基本沒有遺漏。能透過預選賽的,除了常韌聖他們有限幾個青少年棋手外,其他棋手都是地方上的實力派。

正是因為參賽機會稀少。所以大家格外珍惜。大家不僅在比賽的時候特別認真,就是在比賽的間隙時間,也不放過任何學習機會。特別是對於那些地方棋手來說,這樣的機會,不僅是比賽的機會,更是“答疑解惑”的機會。

在目前這個年代,職業比賽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比賽節奏比較慢。下完一盤棋後,其中最少也要間隔一天,才會進行第2盤比賽。像後世那樣1天1盤棋,韓國有些職業比賽甚至是一天2盤棋。在這個年代是不可想象的。

就算是間隔一天,還有棋手抱怨節奏太快了呢——要知道,日本的職業比賽安排,往往是1個星期一盤。

對於比賽的組織者來說,棋手的“呼聲”當然要聽。因此這樣一個單淘汰賽。比賽雖然只有5輪,但整個賽程的跨度有10多天。決出8強的時候,要增加一個休息日。等到了最後一輪比賽,也就是決定挑戰者的那場比賽,又要增加一天的休息時間。

比賽正式開始後,在前面兩輪比賽中,總體上來說是波瀾不驚。李小強和其他7位棋手一起,順利的進入8強。整個賽場沒有多少冷門。在現在這個年代,中國圍棋的整體厚度還不算很厚,絕大部分強手,也基本集中在國家隊裡面。舉目望去,在剛剛產生的8強中,聶馬曹錢俞等國家隊棋手赫然在列。

當然,李小強也在這份名單中,他在前兩輪比賽中遭遇了2位地方棋手,算是比較順利的拿下比賽。這樣的結果,顯然也沒有出乎大家的預料。時至今日,在這種級別的比賽中,再也沒有人認為李小強贏棋算冷門了。

比賽進行到現在,賽場上是沒有什麼大新聞。但是在賽場下,在比賽的休息日,整個賽場卻顯得熱鬧非凡。

雖說兩輪比賽過後,已經有24位棋手已經淘汰了。但很多地方上的棋手並沒有離開賽場。對於很多棋手來說,這種賽會制的比賽,除了參加比賽外,還是一個學習和交流的機會。因此除了有事回家的棋手,有不少人也願意留下來。現場觀摩高手的比賽,然後聽聽他們賽後的覆盤。這和自己一個人琢磨棋譜,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就算在比賽的休息日,不少人的學習熱情也很高。對於職業棋手來說,沒事大家一塊擺擺棋,研究一些圍棋技術上的得失。也算是一件樂事。還真別說,在這樣的場合裡,李小強那是相當受歡迎。

“小強,過來過來,你今天又準備了什麼好東西,快點拿出來讓我們見識見識……”

李小強受歡迎的原因,當然是他那滿腦子的“新手新形”。

“李小強滿腦子的奇思妙想,從他手中下出來的‘新手新形’那更是層出不窮,源源不斷……”

對於李小強這樣一個特點,不僅國家隊成員很清楚,地方棋手也是有耳聞的。讓大家覺得更可貴的是,李小強有了什麼好的想法,他好像從來不會“藏私”,他很願意和大家分享。這也是李小強受歡迎的原因。

當然,這倒不是說李小強就有那麼高尚。李小強之所以願意這樣做。這還是有他自己原因的。

李小強所謂的“奇思妙想”,那當然大多是來自後世的下法。他這樣的資訊雖然很多,但他想在正式比賽中當成“秘密武器”,還未必就能取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例如李小強的腦海中裝著一個20年後才出現的“新手新形”。但他記住這個手段的時候,他才是業餘5段水平。根本無法深刻理解。必須指出的是,在所有的“新手新形”中,“飛刀”畢竟是少數。更多的還是隻能稱為“新定式”。

更何況,對於所謂的“飛刀”。職業棋手的概念,和業餘棋手的概念還是有所不同的。例如一個具體的大型變化,假設某一方能夠明顯便宜5目棋,那麼對職業棋手來說,可能就算是一把“飛刀”了。但如果是一位業3用這個變化呢?便宜肯定是便宜,但恐怕還稱不上是“飛刀”吧?可能就在不經意間,就把5目棋還給對手了。

到了李小強現在的水平,對於很多的變化,僅僅知道具體的手段,是沒有多少用處的。更重要的,是需要判斷清楚其中的得失。是需要知道在什麼樣的全域性配置下,才可以使用這樣的手段。這才是最關鍵的東西。

而判斷得失,恰恰就是圍棋中最難的地方。

“雙方形成了一個意想不到的變化,對於這個變化,我暫時還看不太清楚……”

類似於這樣的話,在很多棋評中經常能夠見到吧?職業棋手說這話的時候,他們不是在謙虛,他們也不是沒有看到其中具體的手段。所謂“看不清楚”,就是指他們還無法判斷清楚其中的得失。

因為在很多情況下,一個區域性的新變化,可能就是一兩目棋的得失,在短時間內,哪怕是職業頂尖高手,可能也無法明明白白的判斷清楚其中得失。

這就是李小強願意和其他人分享“新手新形”的原因。他把一個問題丟擲來,然後透過大家的交流和探討。把這其中的得失分析清楚。這樣一來,雖然大家都有收穫,但其中理解最深刻的,收穫最大的,恐怕還是李小強自己吧?

對於這種利人利己的事情,李小強何樂而不為呢?

在第1輪比賽之後的休息日,李小強就被俞彬這個“兒童團長”拖住了。在國家隊的時候,李小強往往就是扮演那個“出考題”的角色。因此大家也習以為常。

“嘿嘿,不瞞大家說,就在這段時間,我還真的在研究一個有趣的問題。既然大家都有興趣,那我今天就來點特別的吧。”

“哦?”

聽了李小強的話以後,對李小強有點了解的棋手,特別是在國家隊呆過的棋手還真的來了興趣。因為在他們看來,李小強的年齡雖小,但在這個方面可以說是威名赫赫。“棋盤上的巫師”可不是隨便亂叫的。以往大家集體研究的時候,李小強各種手段信手拈來。讓人感覺他的奇思妙想實在太多。而這次,既然李小強自己都說“有趣”。那大家當然很想看看,這次到底是怎麼個特別法。

如同眾星捧月一般,李小強被大家簇擁到一塊棋盤面前。李小強也不多說廢話,他在棋盤上開始擺起了棋子,將自己的“考題”展現在大家面前。

在李小強“出題”的同時,大家漸漸發現,李小強這次的問題,好像還真的和往常有所不同。和以往的“新手新形”不同,看他的落子次序,明顯就像在擺一盤實戰棋譜。擺的是實戰棋譜也就算了,而且看他這個樣子,李小強的“考題”,好像還是個中後盤的問題。他在棋盤上擺了將近100手棋的時候,他的動作才停了下來。

“呵呵,大家應該都猜到了,我現在擺的,就是一盤高手的對局。也是一盤現代的對局,同樣是黑棋貼5目半。大家解題時,同樣要用這樣的規則。我的問題就是從這裡開始。在這之前,先請大家判斷一下目前的形勢。當棋局進行到這個局面。哪一方的形勢好?”

聽到李小強的話以後,大家都對著棋盤靜靜思索,開始進行形勢判斷。沒過多長時間,大家就有了比較明確的判斷。周圍的畢竟都是職業高手,雖說圍棋中的形勢判斷有點難度。但有些局面還是比較好判斷的。

要進行形勢判斷,無非就是兩個硬指標,一個就是目數對比,另外一個呢,就是看棋的厚薄。假設有一方是“空多棋又厚”,那麼你就可以下比較明確的結論:“某一方的形勢佔優”。比如李小強剛擺的這個局面。雖然還有一些沒有定型的地方,整個局面也還算是有點混亂。但整體判斷應該不會出現偏差。

“目前的局面,應該是白棋明顯佔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