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80章 有趣的規律

“哦?對於我的這個結論,你還有不同的看法嗎?說出來讓我聽聽。”

方老面帶笑容,他就像一位寬厚的長者,靜靜的看著面前的李小強。由於接觸的時間很多,方老對李小強也比較瞭解。他心裡非常清楚,站在自己對面的這個孩子,這位中國圍棋的希望之星。他雖然話不多,在大部分時間裡都顯得非常沉默寡言,在其他地方也很少與人發生爭執。但只要說到圍棋,他就會滔滔不絕。他對自己堅持的東西,有一種難以想象的固執。

李小強和方老的爭執,首先還是必須從兩人合作的這篇“大文章”說起。

在兩人的設想中,為了梳理明,清時代中國圍棋的脈絡。將劃分為4個階段。第1個階段,是明代的中前期,也就是俗稱的“三大派時代”。第2階段,那就是明末清初時代的圍棋,這是一個承前啟後的年代。也是中古棋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第3個階段,那自然是以黃範施為代表的中國古棋巔峰時期。第4個階段,就準備介紹清代中末期一直到民國年間的中國古棋。到了這個年代,中古棋終於無可奈何的走向沒落了。

要研究圍棋歷史的發展軌跡,那自然需要介紹各個時期有代表性的棋手。事實上,兩人合作的這篇大文章,重點就是介紹棋手。把棋譜讀懂了,把這些有代表性的棋手介紹清楚了。一個時代的圍棋,就可以呈現在大家面前。

這樣的劃分方法,是李小強提出來的。方老倒也不持異議。李小強提出這樣的劃分方法,並不是說他靈機一動。在那裡想當然。因為李小強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他突然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

由於規則和玩法不同,中古棋和現代圍棋,可以說的兩個完全不同的遊戲。如果把中古棋當成一個獨立體系。把從日本圍棋取消“座子”制度開始,一直髮展後來的現代圍棋當成另外一個獨立體系。當李小強仔細比較這兩個體系之後,他突然發現,這兩個體系在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有很多相似之處。在某些地方,甚至可以說是“驚人的相似”。

先說大家最熟悉的現代圍棋。在世紀之交,現代圍棋曾經出現了一個高峰,那就是韓國的李石佛。不管承不承認,有那麼一段時間裡,他確實達到了獨步天下的地步。在“後李石佛時代”,整個世界棋壇的格局,曾經出現過古大力和李石頭的雙雄並立。這幾位圍棋巨星,一前一後出現在世界棋壇上。

在中古棋中,也曾經出現過這種現象。先是黃龍士獨領,在幾十年後,又出現範西屏和施襄夏這對絕代雙驕。雖然時間的跨度更大一點,但整個棋壇由“單雄時代”到“雙雄時代”過度。這樣一個特徵是非常相似的。

當然,如果僅僅只有這麼一點類似,那也說明不了說明問題。仔細再看看之前的格局,大家可能就會發現,歷史的發展,依然是驚人的相似。

世界棋壇在進入“李石佛時代”是什麼格局呢?那當然是一個群雄並立的時代。以日本的“六超”為代表,再加上中國聶旋風以及韓國的曹燕子。這樣一群人代表著一個年代的最高水平。

在中古棋中,其實也有這樣一個年代。在黃龍士橫空出世以前,中國棋壇也是群星璀璨。代表人物是過百齡,盛大有,周懶予,汪漢年,汪幼清,周東侯等人。他們之間互不相讓,你方唱罷我登場。共同創造了當時中國棋壇的繁榮局面。

在這些國手當中,有一位棋手的地位極其特殊。李小強甚至認為,這位棋手起著非常關鍵承前啟後的作用。這位大國手,就是一代宗師過百齡大前輩。

過百齡的一生,基本可以分為2個部分。年輕時候的過百齡,是他爭霸天下的時代。正是因為他擊敗了“京師派”的前輩國手林符卿。成為新一代的武林盟主。更重要的是,當過百齡名聲大噪後,被公認為一品棋士。此後數十年間,南北棋手慕名不斷接踵而至,向其挑戰。過百齡欣然應戰,且逢戰必勝,幾乎打遍天下無敵手。《無錫縣誌》載文稱:

“天下之奕者以無錫過百齡為宗。”

這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另外一個國手林符卿。由於他輸給了過百齡,很多人對他評價不高。李小強倒是認為,這對林符卿有點不公平。他的圍棋水平可能比過百齡低一點。但他作為一位前輩棋手,他當時沒有避戰,沒有選擇愛惜自己的羽毛。在注重名聲的古代,這一點是非常難得的。不僅如此,林符卿其實還很有個性。到了後世,關於“圍棋上帝讓几子”的說法在圍棋界非常流行。而林符卿可能是1位正面回答這個問題的棋手。他就曾經很明確的說過,假設真有“棋神”存在的話,估計也讓不動他3個子。他的這個說法,先不管他算不算是狂妄,但至少說明他很有個性,不是一個虛偽的人。

過百齡生活在明末清初,一生經歷了2個朝代。而他的圍棋生涯,好像也可以明顯分為2個階段。他的前半生,是在爭霸天下,他的後半生呢?其實就在提攜後進。著名的“過周十局”,也可能是圍棋歷史上第1個非常有名的十番棋。在這個十番棋中,過百齡輸給了後輩棋手周懶予。下這個比賽的時候,過百齡的年齡其實很大了。根據他的江湖地位,他其實完全可以不用出戰這個比賽。

李小強認為,過百齡在中國古棋中的地位,有點像日本的“不敗之名人”秀哉。不過他的氣度和胸襟,就不是秀哉能夠與之相比的了。

現代圍棋發展到了秀哉這裡,其實是一個分水嶺,以前的圍棋,可以稱為“近代圍棋”。而秀哉之後的圍棋,才可以稱為“現代圍棋”。其實在中國古棋中,也可以把過百齡作為標誌。從他這裡開始,不僅朝代更迭了,中古棋的風格,也就是從這個時候發生轉變的。對於這個風格的轉變,範西屏在他的《桃花泉弈譜》序中有過非常傳神的描述:

“有明作者,皆渾而不盡,言先後,言虛實,言背向而已。國初弈樂園諸公,冥心孤詣,直造單微。於先後之中生先後,虛實之中生虛實,向背之中生向背,各就英分,所極自成一家。堂堂正正,怪怪奇奇,突過前人,可謂盛矣……”

範西屏說的,其實就是圍棋中的幾重境界。說實話,關於圍棋的“境界論”,無論是圍棋圈內還是圍棋圈外,都有各種各樣的版本。有很多人天天把“境界”一詞掛在嘴邊。但說得如此精準,如此傳神的,李小強還真的沒有見過。

範棋聖說,明代的棋手,他們下棋很“正”,很注重基本功,所謂“言先後,言虛實,言背向”大概就是這個意思。用現在的話來說,圍棋發展到明代,圍棋基本功的累積已經有了。大家下棋的時候,圍棋中的“輕重緩急”已經能夠分得很清楚。當然,範棋聖認為這還是一個初級階段,境界還比較低。“皆渾而不盡”。

到了第2個層次,所謂“國初弈樂園諸公”,就是指過百齡到黃龍士這一輩的棋手。圍棋發展到這個階段,棋手的“境界”就已經提高了。已經能夠“先後之中生先後,虛實之中生虛實,向背之中生向背”了。下的是一種“堂堂正正,怪怪奇奇”的圍棋。

用現代的圍棋來比較,一個人如果能夠把圍棋中的“輕重緩急”分得很清楚。那就說明這個人的基本功很紮實。想要贏他一盤,那已經很不容易了。比如一位棋童從學棋開始,一直到職業初段。他最重要的工作,當然就是要練好自己的基本功。先不能來那些虛的,必須把圍棋中實實在在的技術掌握好,他才能夠繼續進步。在這樣一個階段,可能沒有多少自己的想法,也可以沒有自己的特點。但這個基本知識,是必須掌握的。否則後面很難進步。

如果能達到第2個層次呢?那可能就已經相當難對付了。李小強捫心自問,自己目前的水平,可能也只是處在這個層次上面。現在的自己,偶爾能夠下出一些“怪怪奇奇”的招法。但這樣一個層次,也僅僅是處在一箇中級階段。想成為一位頂尖高手,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那麼什麼是圍棋的更高層次呢?範棋聖是這樣描述的:

“較大小於毫釐,決存亡於渺冥,交易變易,時時存一片靈機;隔二隔三,處處用通盤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