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0章 三英戰呂布

下午不到4點鐘的時候,麥克雷蒙先生選擇了投子認負。對於這樣一個結果,不僅讓羅教練他們大大的鬆了一口棋,也讓李小強率先闖入了本屆“富士通杯”的四強!

作為一名職業棋手,那麼勝利就永遠都不會嫌多。李小強自然也不會例外。因此當這盤棋結束的一剎那。李小強繃緊的神經為之一鬆,他靠在自己的座位上。短暫的享受了一下勝利後的喜悅心情。

當然,由於這盤棋的對手相當較弱。因此李小強並沒有顯得特別激動。但不管怎麼說,李小強還是認為,自己今天的這場勝利,還是值得好好回味的。

李小強認為:今天這場比賽的意義,就在於讓自己有了一點“拿下手”的體驗。

在比賽之前,羅教練為什麼會那樣心裡沒底呢?老是把“這孩子下棋就是讓人放心”掛在嘴邊的羅教練,為什麼到了今天的這場比賽,他又表現的如此的“不放心”呢?

這是因為,在以往的大多數比賽中,李小強只是表現出來他的“衝擊能力”。他衝擊“上手”的能力讓羅教練放心。而李小強“拿下手”的能力呢?那麼說實話,大家還真的是見得很少。這麼多年下來,李小強好像就是在一直“衝擊上手”。有那麼少部分的比賽,賽前的分析也最多就可以用“勢均力敵”這個形容詞。

而李小強“拿下手”的時候,好像就要追溯到他11歲那年,參加“棋童杯”的時候了吧?

因此羅教練擔心的,其實就是擔心在這個地方。

圍棋比賽其實和很多競技專案一樣。所謂“光腳的不怕穿鞋的”這個道理同樣通用。單從比賽心理上來說,“上手”的心理壓力更大才算正常。如果“下手”碰到“上手”就不會下棋,他會害怕。這在職業圍棋的賽場中,那基本上是不可能存在的。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這個人基本上就不可能成為一名職業棋手,他早早就會被淘汰了。

與之相反,“上手”在對陣“下手”的時候,會背上“想贏怕輸”的包袱,導致無法發揮出自己的正常水平。這種情況倒是不算稀奇。

因此可以這樣說:“拿下手”的能力,其實也是一位優秀棋手的必備素質。

李小強現在回味的,其實就是這樣一種體驗。要知道,當李小強成長到這個階段以後,他雖然還是很多的“上手”需要衝擊。但勢均力敵的比賽肯定也少不了了吧?偶爾接受“下手”的挑戰,這種情況同樣也少不了。

更按照李小強的“美好願望”:如果自己的水平還在繼續提高的話,那麼在以後的職業生涯中,應付“下手”的衝擊,那恐怕也會成為一個很重要的課題吧?

“你李石佛是出了名的‘怕生’,你只要碰到不熟悉的‘下手’,那麼第1次交手的時候,往往就無法發揮自己的水平。‘殺熟’才是你的強項。而古大力就更慘了,他是當了好幾年的‘古一輪’,才漸漸克服這個問題的。想我堂堂‘李大天才’,你們的長處我要借鑑,至於你們的這些缺點嘛,那最好還是離我遠點……”

當李小強回味這盤勝利的時候,他突然又在那裡莫名其妙的沾沾自喜。

說實話,當李小強在那浮想聯翩的時候,他也覺得自己的沾沾自喜確實有點莫名其妙。因為他今天的“拿下手”,其實並不具備典型意義。他和麥克雷蒙先生是第1次交手沒錯。但是這並非是典型意義的“遭遇戰”。

因為當這個對手確定的時候,已經有將近2個月的時間了。考慮到這場比賽的重要性。對局雙方肯定都會進行精心的準備。不過還好,透過今天這場比賽的結果。李小強認為自己的準備奏效了。反觀對手,他比賽時候運用的策略,好像正好落入自己的計算中。可能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導致了麥克雷蒙先生的“速敗”。

李小強認為:麥克雷蒙先生的失敗,其實就敗在圍棋中的“算路”上面!

圍棋中的“算路”其實很有意思。特別是關於“高手具體能算多少步?”的問題。相信有更多的普通棋迷很感興趣。

對於這樣一個問題,職業棋手也是眾說紛紜,各有各的說法。並沒有一個很明確的答案。特別是提到了具體數字的答案。圍棋界好像更是不多。

在這其中,坂田先生曾經有一個“看一眼算30步”的說法,好像在職業圍棋界比較有名。這應該也算是職業圍棋界普遍認可的說法吧。

所謂的“看一眼算30步”,這只是指在通常的情況下,並不包括一些比較特殊的情況。或者說這大概就是一個平均數。因為在一盤圍棋比賽中,需要算30步以上的棋當然有,但也有一些“必然之著”。對於這樣一些棋,你只有具備了一定的職業素養,就如同條件反射一般,你是一步都不需要算的。

必須指出的是,“算得比較深”當然很重要。但是這並不是最主要的,更不能作為評判圍棋水平高低的標準。更重要的是算路的精確度和正確性。一般來說,很多人容易把這兩個概念混淆。其實“精確度”和“正確性”還是有所區別的。

在大多數情況下,“精確度”往往看得見摸得著,能夠讓人產生比較具體的感受。這樣一來,計算“既深又準”,好像就成了“算路好”的代名詞。其實並不是這樣的。

真正更關鍵的,應該還是在計算的“正確性”上面。要想做到“正確計算”,其實並沒有那麼容易。有很多頂尖高手都無法保證做到這點。這裡涉及到的,其實就是圍棋中的很多“模糊判斷”。或者說是“虛算路”。這些才是真正讓頂尖高手頭疼的地方。

例如吳清源先生,他在回答“算多少步”的時候,他就說自己一般只算10多步,連20步以上的都不多。但是沒人會認為他比“算30步”的坂田先生差吧?

那吳先生強在什麼地方呢?其實就強在他的“模糊判斷”上,強在他的“正確性”上。他可能在一開始的時候,他的思路就更合理,他的判斷就更正確。這樣他的對手哪怕算得再深。那麼在他看來,對手可能在剛出發的時候,就搞錯了方向,或者說沒有找到最正確的方向。這樣算得再深也沒有用。

比如今天這盤棋。麥克雷蒙先生在面對李小強的時候。他肯定是想發揮自己的“強項”,想和李小強比拼“算路”。可惜他有點急於求成了。他在沒有做好準備的時候,就急於和李小強“對攻”。

在這個過程中,你不能說他的計算不準確,你也不能說他“算路不深”。比如他算了50步,如果棋局是按照他的設想來進行的話,那麼他的判斷也不能說是錯誤的。只是當他剛起步的時候,他沒有找到最正確的道路。

打個比方說,李小強的前10步棋,可能和他的預想是一樣的。不過從第11步棋開始,李小強走上了另外一條分岔道路。在這一條道路中,李小強可能並不需要算那麼深,他只需要再算10步棋,就知道自己能夠獲得明顯優勢。那麼這樣一來,李小強計算的這10步棋,就能夠廢了麥克雷蒙先生算的那40步棋。可以讓他的那些計算,變成所謂的“無效算路”。

這樣一來,往往就是算得越深,死得越快了。今天這盤棋能夠這麼早結束,其實就是這個原因。因為對手急於求成,他在下了10步棋以後,他才發現這個問題。而前面的這10步棋,對他來說就是壞棋了。他下了這麼多的壞棋,已經完全將自己的棋下重,想轉身都沒有機會了。那麼在這種級別的比賽中,他的落敗在所難免。

“恭喜您進入世界大賽的4強!真是佩服!我總算是領教了什麼叫‘棋盤上的巫師’了。我可以向您請教一下嗎?您認為我需要怎麼做,才能提高自己的‘模糊判斷’能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