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31章 龍爭虎鬥

事情沒有出乎李小強的預料,就在自己和老人家見面後的一個星期。應老先生就率先發表宣告:第2屆“應氏杯”職業圍棋錦標賽將如期舉行。開幕時間定在92年的3月,也就是中國農曆春節剛過完後開春的第1個月。參賽人數也將由上屆的16人擴充到24人。上屆8強自動成為種子選手。開幕地點定在中國的申城。

隨後,中國圍棋協會很快跟進,表示一定會盡全力支援“應氏杯”的舉辦。並將調遣國內的“精兵強將”參加本次盛會。

再後來,應老先生首先公佈了他的第1份“邀請名單”。這第1份名單主要都是中國圍棋協會所屬棋手。大家注意到這樣一個細節:在上屆比賽中淘汰武宮正樹進入8強的江祝久沒有出現在這份名單中。取而代之的是新晉世界冠軍李小強。而作為世界女子圍棋的“第1人”,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位女子職業九段芮廼偉,卻出現在這份參賽名單中。

當知道內情的人看到這份名單後,大致情況也就能夠猜到了。這樣一份名單,應該是屬於雙方“妥協”的產物。這樣一份名單的出爐,也標誌著第2屆“應氏杯”最大障礙的消除。

由李小強取代江祝久的種子席位,大家也並不認為有什麼很不合理之處。因為畢竟來說,江九段已經遠離職業一線2年多了。在大家的普遍認識中,也都認為他在這種世界大賽中的競爭力並不強。沒有人會認為目前的他具有奪冠實力。由李小強取代他的位置,這至少保證了本次比賽的整體水準。應老先生估計也是想到這點,才在這個地方做出讓步的。

而國內方面同意“廼兄”參賽,這被大家看成是國內方面釋放出來的善意。因為“廼兄”不一樣,她是世界女子圍棋的第1人,有她參賽的話,這對擴大“應氏杯”的影響也有莫大好處。

總體來說,這應該算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果。由於這份參賽名單的出爐,前面各種風波好像也隨之煙消雲散。

當李小強看到這樣一個結果的時候,他的心情當然是愉快的。不過事情還沒有完,就在“應氏杯”的訊息公佈兩天以後,當李小強得知一個剛剛從韓國棋院傳了的訊息,他的心情就不僅是愉快了,取而代之的是驚訝和興奮。

“什麼!你說韓國棋院也發來了邀請函?他們也將舉辦世界圍棋大賽……”

同樣是在陳超越的辦公室,不過這次的人多了很多,不僅“圍棋四老”都在,聶馬等人也赫然在座。大家拿起一份類似於“參賽邀請”的東西開始聊天。

“第3屆‘東洋證券杯’世界職業圍棋錦標賽……”

說實話,當李小強剛剛聽到這幾個“關鍵詞”的時候,他的第1反應,並不是急著瞭解這個比賽的賽程安排,而是陷入了對於前世的回憶中。

在真實的歷史當中,關於這個比賽的具體程序,李小強其實記不太清楚了。因為韓國人舉辦的圍棋比賽其實和中國一樣,有很大的隨意性。

就拿這個“東洋證券杯”來說,它在第1屆的時候,還是個韓國的國內比賽。因此在中日兩國沒有多少人知道。到了第2屆的時候,那應該是1年多以前的事了。在第2屆比賽的時候,韓國方面其實就嘗試邀請了中日兩國的棋手參加。不過在那個時候,可能是由於中韓兩國剛建交,彼此之間並不熟悉。中國雖然派了棋手參加,但只是屬於“捧場”性質的,當年並沒有出動國內的第1流高手。

在李小強的印象中,中國派去的只是俞彬和張聞東這些棋手。而日本方面也不知道出於什麼考慮,他們同樣沒有派出頂尖高手參加第2屆比賽。因此那屆比賽的影響其實不大。也沒人把第2屆比賽當成是一個“世界大賽”。

就拿李小強來說吧,他那個時候的主要心思,還是放在“擂臺賽”上面。第2屆“東洋證券杯”的事情,當時也沒有什麼人跟他說過。他只是依稀記得:突然在某某天,俞彬哥和張聞東哥幾個好像是跑到韓國去參加了什麼什麼比賽。至於那個比賽的結果和程序,李小強當時並沒有關心。

但是對於第3屆比賽,李小強怎麼能夠不印象深刻呢?李小強記得,在正常的歷史中,這個比賽應該是90年年末開幕的,整個賽程也橫跨3個年頭,直到92年的上半年,這個比賽才決出冠軍。

李小強之所以能夠如此印象深刻,那當然是因為在這個比賽的決賽中,李石佛以3比2的比分戰勝了林海峰先生,從而奪得了他的第1個世界冠軍。

因此可以這樣說:目前的李石佛雖然已經很厲害了,但是他依然還在成長,他還遠遠沒有達到“獨步天下”的地步。而他在國際賽場的“霸業”,其實就是從這個比賽開始起步的。這就是讓李小強印象深刻的原因。

在今年的上半年,李小強的主要心思,那當然是放在第4屆“富士通杯”上面。至於第3屆“東洋證券杯”為何遲遲沒有啟動?李小強也只是偶爾想想。他還以為是自己的記憶出現偏差了呢,或者是因為自己這個小蝴蝶稍微改動了一下歷史也說不定。因此他並沒有放在心上。

現在好了,當韓國棋院的“邀請函”出現在陳超越的辦公桌上,當“單獨邀請”李小強參賽的“請柬”出現在自己的面前。李小強的心裡就清楚了:這個讓自己記憶深刻的比賽,現在終於來到了自己的面前。

“呵呵,韓國棋院的這個做法也有意思啊,他們也算是煞費苦心了。現在就是不知道,日本方面是怎麼答覆的?”

“日本方面是曹燕子親自過去的,有秀行先生的面子,據說日本方面也是進展順利啊,如果那個組團方案透過的話,那麼日本這次也算是傾巢出動了吧……”

當其他人在你一言我一語聊天的時候,李小強一直沒有插嘴,他在仔細聽別人說話。當他弄清楚了事情的來龍去脈,當他聯想到可能出現的比賽場景。李小強的“驚訝”,也終於變成了“興奮”。

韓國棋院的設想方案是這樣的:第3屆“東洋證券杯”的參賽人數同樣是24人。參賽名額的具體分配方案是,中國5人,日本8人,韓國8人。同時為了表現出一點“世界大賽”的樣子。剩下3個名額分別給了中國臺北,美洲和歐洲各一個。

在這年頭,東道主的參賽名額多一點,這一直也是世界棋壇的“潛規則”之一。大家也沒有什麼好說的。讓李小強感到意外的是,由韓國人舉辦的比賽,他們居然能夠給日本人一樣多的參賽名額。這其實也說明了目前日本圍棋的地位。

在分配給中國的5個參賽名額中,韓國棋院方面還採用了“指定邀請”的方式,邀請了2名中國棋手參賽,剩下的3個名額由中國圍棋協會自己指定。這兩名被“指定邀請”的中國棋手,就是李小強和聶旋風。

有趣的是,好像是為了體現自己的“誠意”,主辦方甚至還專門給李小強和聶旋風發來了“單獨邀請”的請柬。這就是大家口中的“很有意思”和“煞費苦心”。

“除了老聶和小強,韓國棋院還‘指定邀請’了誰?”

“日本方面是小林光二和趙治勳,韓國自己是曹燕子和劉昌赫。”

“噢?韓國自己也有啊,曹燕子還說得過去,另一個為什麼是劉昌赫呢?”

“按照韓國方面的意思,獲得‘指定邀請’的棋手將自動成為‘種子選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