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83章 遭遇李石佛的招牌動作

當李小強落下本局第28手棋的時候,其實已經有很多人注意到李小強本次長考的時間有點長。就算不把中午休息的那1個小時加進去,李小強這步棋也用去了1個多小時。

要知道,目前世界大賽每方的保留時間是3個小時,現在李小強一步棋就用去了自己保留時間的三分之一,那麼在這樣的賽制中,這樣的思考時間當然算相當長。因此當李小強落下這步棋的時候,大家當然會對這步棋特別關注,研究室的棋手當然會對這步棋進行技術上的探討。

“哦!小強下在這裡?這個交換走得到嗎?這步棋給我的第1感覺是有點無理,這明顯是有點欺負人嘛。不過話說回來,這步棋也充分展示了小強的技術特點,這也是小強的風格。他經常會下出這種火中取栗的棋,然後將局面導向激烈和複雜。嗯,初看白棋的下法有點無理,不過再進一步深算的話,發現黑棋還真不是那麼好對付。再擺擺,大家一起動手都來擺擺。小強這步棋畢竟花費了這麼長的時間,讓我們來分析分析小強到底是什麼構思……”

“白棋下在這?在這個地方他居然還想佔便宜?我估計就算石佛的脾氣再好,他也不可能忍吧?不行不行,要反擊,我認為黑棋在這個地方一定要進行堅決的反擊。哪怕石佛的對手是號稱棋盤上的巫師,哪怕白棋在這步棋上花費了1個多小時……”

面對李小強長考之後落下的這步棋,研究室的中韓棋手都在議論紛紛。當然,對這步棋發表自己意見的,都是那些職業高段棋手。而像張志東這樣的業餘高手,他雖然一早就在期待“小強長考”後的成果。不過當他第1眼看到這步棋的時候,他並沒有馬上反應過來。原因很簡單,因為李小強的這步棋在招法上並不華麗,看上去很像是普普通通的著手,因此他沒能很快弄清楚這步棋的意圖。

“羅老,小強在這個地方先擠一個到底是什麼意思?這步棋看上去很普通嘛,那麼小強到底是什麼意圖呢?”

“呵呵,小強的這步棋是很普通,他的意圖也非常簡單,你注意到沒有,面對小強的這步棋,如果黑棋跟著應的話,那麼小強就能夠便宜2目棋,而這個應該就是小強擺在最明面上的意圖。”

“2目棋而已,有什麼大不了的。這樣的棋值得小強花這麼長的時間考慮嗎,您認為小強剛才到底在思考什麼呢?”

“問題沒有那麼簡單,你仔細看一下這個局面,在這個地方,由於周圍黑棋的子力更多,我們可以把這裡看出黑棋的勢力範圍。在正常情況下,小強應該‘單跳’一個,向中腹出頭,你說是不是?”

“沒錯,我也認為小強在這個局面應該花一手棋處理自己的弱棋。那麼小強先擠一個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圍棋十決中有一句話,叫做彼強自保。假如白棋就簡單‘單跳’一個的話,那也無可指責,這符合彼強自保這個棋理。可是小強在這個地方沒有這樣做,他在處理自己弱棋之前還想便宜一下,他居然在這個地方還想佔點便宜。你可以在看看,面對小強的這步‘擠’,如果黑棋跟著應的話,不僅白白虧損了2目棋,而且有了這步擠,白棋的眼形是不是更豐富一點?換句話說,有了這個交換以後,白棋是不是更厚一點?因此在這個地方,黑棋絕對沒有跟著應的心情。可以預見的是,黑棋肯定會在這個地方斷然反擊。”

見張大記者還是一副不明所以的樣子,一旁的陳超越繼續笑著跟他解釋道:

“職業棋手和你們業餘棋手不同,相當來說,職業棋手對目數更加敏感,韓國的徐奉洙不是說過嗎?對職業棋手來說,1目是地,那2目就是天,更何況這裡還關係到棋的厚薄,那麼面對小強這種欺負人的下法,黑棋就更沒有跟著應的心情。你就看著吧,在這個地方黑棋是必須進行反擊的。我們很快就能看到一場好戲。嘖嘖,不過小強也真是厲害,他總是能夠在這種不起眼的地方下出讓對手難受的棋。我剛才粗粗算了一下,雖然黑棋反擊的話局面會比較複雜,不過白棋好像充分可戰,我還真沒有幫黑棋想到什麼好的辦法。小強這種遊走在‘積極’和‘過分’之間的風格,倒是和吳清源先生是越來越像啊,難怪吳先生會那麼看好小強,甚至把小強視作自己的衣缽傳人。”

聽了陳超越的話以後,張大記者有點無語,心說這都是哪跟哪啊,李小強不就是下了一步想先手便宜的棋嗎?這和吳先生又能扯上什麼關係呢?

看到張大記者一副不以為然的樣子,這回輪到聶旋風開口了:

“小張你還別不服氣,小強剛才下的這步棋,還真的和吳先生曾經下出的一步非常有名的棋很像。嗯,沒錯,真像……”

“哦?哪步棋?”

“著名的大雪崩內拐定式,小張,大雪崩內拐定式是吳清源先生首創,關於這一點,我相信你應該是知道的,但吳先生為什麼會下出那步內拐,這裡面的原因是什麼,我估計你就不一定清楚了吧……”

趁李石佛還在思考對策,研究室對整個局面後續變化展開深入研究以前,聶旋風向張大記者解釋為什麼說李小強的這步棋“和吳先生很像”。

大雪崩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大型定式。在這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分歧點,就是所謂的“內拐”和“外拐”,因此大家又把大雪崩定式分為2個分支,分別稱為“大雪崩內拐定式”和“大雪崩外拐定式”。

在吳清源先生以前,那是沒有人下過“內拐”的,在當時的圍棋界,只要是碰到大雪崩定式,那麼無一例外都是外拐,因此當吳先生第1次下出內拐的時候,日本圍棋界甚至有“吳清源下錯定式”的驚呼。

很多人都知道,由於吳清源先生首創“大雪崩內拐定式”以後,那麼“內拐”就成了主流,下“外拐”的棋手漸漸變得少了。

“你可能不知道吧?吳先生當時下內拐的時候,他在事先並沒有進行研究。說出來你都不會相信,他當時的想法,應該和小強這步棋的想法是一樣的,他先往裡面‘拐’一下,期待對手應一個,這樣就能便宜個1目半左右,然後他再外拐,以完成在當時棋壇已經成型的外拐定式……”

“啊?!”

“呵呵,你可能想不到吧,事情其實就是這樣簡單。現在你也看到了,由於他當時僅僅就是想下得有追求一點,想稍微便宜一點點,這就讓這個古老的‘大雪崩定式’衍生出無數的新變化,極大的豐富了圍棋的內涵。而小強的這步棋呢,雖然這裡的外在形式不一樣,這步棋是出現在邊上,這裡也不能稱之為定式,但是這步棋的思想內涵,小強對這個區域性的追求,他運用的想法,是不是和‘大雪崩內拐’剛產生的時候很像?”

“沒錯沒錯,真像!像極了!哈哈,聽你這麼一說,我發現小強和吳大師在很多方面真的很像,他們都充滿了創新精神,這應該是小強和吳大師最大的相似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