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19章 採樵勢

下午5點半左右,李小強和曹燕子的比賽已經結束40多分鐘。賽後的覆盤也已經結束。覆盤時間非常簡短。因為本局的脈絡非常簡單,有那麼一步棋,李小強沒算到,而曹燕子卻算到了。李小強本來認為可以“淨殺”的棋,最後卻下成一個“劫殺”。要知道,在中盤戰的緊要關頭,“淨殺”和“劫殺”的差別絕對是天遠地遠。等曹燕子下出那步妙手後,棋局無論如何都已經無法繼續,在這種情況下。李小強也只好無奈的選擇中盤認輸。

對局室內,遭受意外打擊的李小強還在那擺棋。在這個時候,其他人都已經離開了對局室,就連張大記者都去關注另外一場比賽去了。當然,好像還有一個陪伴在李小強身邊。這個人就是梅澤由香裡。

“李桑,別難過啊,這畢竟只是三番棋的第1盤嘛,你後面還是有機會扳回來的。再說了,白棋那步妙手確實精妙,輸給這樣一步妙手,那也是沒辦法的事。我想在比賽中,不可能每盤棋都有這種妙手吧?所以你現在需要調整好心態,好好準備後面的比賽才是。”

“我沒難過,我現在只是在反省而已。唉!真是沒有想到,‘道策的鑲嵌’啊!居然出現在我的棋局中。現在看來,曹先生的才華果然是非凡啊!他不虧是上一輩棋手中公認的天賦第1。能在實戰中下出這樣一步棋,確實證明了他非凡的才能,論天賦,看樣子我真的是不如他……”

“李桑,我很奇怪,什麼是‘道策的鑲嵌’?”

“這個嘛……”

李小強看來梅澤由香裡一眼,順手把棋盤上的棋子推開,再簡單思索一會,在棋盤上擺了一個棋形。準備跟梅澤由香裡解釋。梅澤由香裡看了過去,李小強擺的好像是個死活題。

“由香裡,你仔細看看我擺的這個死活題,這個棋形是不是和剛才的實戰非常相像?”

梅澤由香裡歪頭看看:

“是啊是啊,像!像極了,簡直和剛才的實戰完全是一模一樣嘛……對了,我再想想,難道……難道解開這個題目的關鍵?就是要下曹先生那步剛才那步‘掐’嗎?‘掐’?‘鑲嵌’!難道這步妙手的名字,就叫‘道策的鑲嵌’?”

“呵呵,沒錯,這個精妙手筋曾經有個名字,就叫做‘道策的鑲嵌’。這個手段,相傳最早是被你們的道策前輩發現的。因此這步妙手,在你們日本又被稱作‘道策的妙手’或‘道策的鑲嵌’。”

“哦?那……那我怎麼不知道呢?”

李小強衝梅澤由香裡一笑,他老氣橫秋地說道:

“至於這個嘛……說真的,你不知道非常正常,這是因為啊,在幾十年以前,曾經有人用很多證據證明過,這步精妙的手筋,其實並非是道策前輩的原創。這步棋,應該來自更古老的中國古棋。當這件事被越來越多的人證實和承認後,就很少有人提什麼‘道策的鑲嵌’了,說真的,像你這樣的後輩棋手,不知道這件事非常正常。”

梅澤由香裡丟給李小強一個白眼:

“切!好像你是什麼前輩棋手似的……李前輩,我能再請教你一件事情嗎?你剛才說……這步‘道策的鑲嵌’是誰推翻的呢?還有還有,這步妙手真正的出處又是哪裡?”

“推翻這個結論的,是吳清源先生,這步妙手的真正出處,是來自於中國的‘玄玄棋經’,想當年,吳先生找出好幾個版本的‘玄玄棋經’,他用鐵的事實證明這步妙手並非道策先生原創,而是來自更古老的‘玄玄棋經’……”

說到這裡,李小強隨手又在棋盤上擺了另外一個死活題,他繼續對梅澤說道:

“你看看這個,這應該就是本妙手的最早出處。在‘玄玄棋經’中,這個棋形有另外一個很好聽的名字,這個棋形,大家稱之為‘採樵勢’。”

“哦,這麼複雜啊……”

“還有更復雜的呢。”

見梅澤由香裡聽得津津有味,李小強賣弄起來也更加起勁。這個時候,李小強再次在棋盤上擺了一個死活題:

“由香裡,不知道這個棋形你熟不熟悉呢?這個死活題啊,是來自‘發陽論’裡面的題目。而且是號稱‘發陽論’裡難度最高的幾道題目之一,你再仔細看看,看看這道題目和前兩個題目有什麼關係嗎?”

“這個……好像沒什麼關係吧。”

見梅澤由香裡看不出來,李小強得意地笑道:

“我就知道你看不出來,所以說啊,為什麼有很多人會說:‘發陽論’是參照很多中國古棋改頭換面造出來的呢?我想這個題目,其實就很能說明問題。你再仔細算算,把這個死活題整理整理。”

梅澤由香裡按照李小強的意思,她真的對那道“發陽論”的題目梳理一遍,等她想明白以後,她再次瞪大了眼睛:

“好像……好像這道題目,還真是從‘採樵勢’的基礎上變化而來的呀……”

是的!梅澤由香裡說得沒錯。這道“發陽論”裡面難度最高,也是最有名的題目之一。確實是從“採樵勢”上發展而來。從表面看上去,它和“玄玄棋經”沒有什麼關係。外在棋形也和“採樵式”完全不同。不過只要認真推理下去,很容易就會發現這道題目的核心手段,其實就是“道策的鑲嵌”,它其實也是在“玄玄棋經”的基礎上,深入,發展,再改頭換面而來。

必須指出的是,在“發陽論”中,類似的題目比比皆是!

當然,這裡面還有一個問題必須指出,所謂“很容易就會發現這道題目的核心手段”,這也是需要一定條件的。這個條件,就是你必須達到梅澤目前這樣的水平。“發陽論”為什麼能夠被稱為職業和業餘的分水嶺呢?其實區別就區別在這個“整理圖”上。所謂“整理圖”,就是解題以前必然的次序。說穿了就是所謂的“官著”。當然,想做到這步是有條件的,起碼必須達到業餘高段以上的基本功,這樣才可能把這步工作做好,這樣才有機會接觸題目中蘊藏的更精妙手段。

設想一下,假如沒有業餘5段以上水平,連“整理圖”都做不出來,那麼當你面對“發陽論”的時候,往往就會一片茫然,你根本就不知道從什麼地方下手。

可能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在很多普通愛好者眼中,“發陽論”顯得特別神秘,顯得特別高大上。這也造就了“發陽論”偌大的名氣。

對局室內,李小強和梅澤由香裡探討了一會技術上的問題以後。梅澤突然似笑非笑的對李小強說道:

“李桑,我現在知道你為什麼鬱悶了,想你堂堂李小強號稱中國古棋傳人,聊起來也頭頭是道。可今天卻被人家用中古棋的經典手筋擊敗……嘻嘻,想想確實夠丟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