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23章 不同凡響的開局

“曹國手,為什麼說想要戰勝李小強,力量是關鍵呢?”

今天和老曹搭檔講棋的,是一位韓姓美女小蘿莉。如今的韓國棋壇,男棋手倒沒什麼好說,女棋手清一色都是這樣的小姑娘,大部分人都還是在老曹奪得首屆“應氏杯”以後開始學期的,因此想找一個年齡大點的女棋手都難。

面對美女搭檔,今天的老曹顯得興致很高,只見他嘿嘿一笑:

“你這個問題問得好啊,想要解釋這個問題,我認為首先就要從李小強的棋風特點說起……我現在來考你一下,你認為李小強主要的棋風特點是什麼?”

老曹的這個問題,應該說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之所以說這個問題不難,那是因為李小強作為當今棋壇的風雲人物,他“棋盤巫師”的名頭響徹棋壇,現在別說是職業棋手了,就算是一些剛剛接觸圍棋不久的業餘愛好者,都能對李小強說出個一二三四。

說這個問題不容易回答,是因為李小強現在的“優點”好像有點多,你今天剛表揚他這個優點,他明天可能就用另外一種方式贏棋。對於一個看上去非常全面,各項技術好像都是頂尖水準的棋手來說,那確實一下說不清他倒底是什麼特點。

“這個這個……”果然剛開始的時候韓MM還覺得這個問題比較容易,不過等她仔細想一下後,她發現李小強還真不是自己能夠評價的,因此她話鋒一轉,把這個問題拋回給老曹:

“我看這個問題還是請曹國手來幫我們解答吧。我們想聽聽在曹國手心目中,李小強的特別之處倒底在哪呢?”

聽了韓MM的話以後,曹燕子也不客氣,他開始講述在自己對李小強的看法:

“現在的李小強固然變得全面,但這並不是他最可怕之處。我也認為自己的棋很全面啊,石佛的棋也很全面。和絕大多數棋手相比,誰敢說石佛的棋不全面?因此我認為任何所謂的全面都只是相比較而言。李小強真正可怕的地方,我認為主要是以下兩點。”

“哪兩點?”

“第1點是李小強經常擁有一些超常規思路,也就是大家說的奇思妙想。”

聽到老曹這樣說,韓MM稍微有點意外,他還認為老曹能有什麼新見解呢,沒想還是這一套,因為這個問題基本屬於老生常談的,從李小強出道開始,這樣的評價就不絕於耳。

“嚴格說起來,這本來也沒有什麼了不起,這也並不是贏棋的常規武器。所謂‘妙手偶得’,任何棋手在比賽中都有可能下出妙手。這本來不能作為評判一個人的特點。李小強和其他人的不同地方在於,由於他的超常規思路特別多,這也造成他下出妙手的機率好像比別人更大。久而久之,這慢慢就形成他一大優勢了。因為這已經慢慢形成李小強獨特的震懾力,你只要坐到他的對面,你就必須承受比平時更大的壓力。很多人和李小強對壘的時候為什麼容易變得畏手畏腳?其中的原因就在這裡。通俗一點說,很多人並不是被李小強打死的,而是被他嚇死的。”

曹燕子說的是自己的經驗之談,不過旁邊的韓MM並沒有多大的感覺。這種情況當然也很正常,因為老曹說的,只有和李小強下過棋的人才能感同身受。像韓MM這樣的,她都沒有和李小強下棋的資格,那當然不會有什麼感覺。

“那麼他第2個可怕之處在什麼地方呢?”

“李小強的奇思妙想雖然讓人頭疼,但還稱不上可怕。但李小強第2個優點,我認為那就是真正的可怕了。因為奇思妙想雖然難以抵擋,但畢竟不可能每盤都有,這個不能當做常規武器。而李小強第2個特點,那就是他真正的常規武器。我認為這也是李小強最讓人頭疼的地方。”

“哦?他什麼特點那麼可怕?”

“那就是他遊走在積極和過分邊緣的行棋風格!”

聽到老曹斬釘截鐵的說出這話,站在他身邊的韓MM他們很想笑。心說你這到底是說李小強還是在說自己呢?別人對你的評價,不也認為這是你最典型的行棋風格嗎?韓MM心裡雖然這樣想,嘴裡卻很配合地說道:

“是啊是啊,這是一種很厲害的風格,在整個世界棋壇,以這種行棋風格聞名的棋手只有3位,一位是日本吳清源先生,一位是您,另外一位就是中國李小強。看來能運用這種下法的都是絕頂的圍棋天才啊。曹國手我想問您一個問題,如果這種行棋風格可以看成一種獨特戰法,您作為這方面的行家,您認為在您3位當中,誰運用得最好。”

曹燕子露出一絲笑容:

“你問我誰運用得最好?這個我還真答不上來,因為在吳先生那個年代,他主要是下不貼目的圍棋,因為規則原因,和現在不好進行比較。不過假設你反過來問,問誰運用得最差,那麼這個問題就有明確的答案了,這個人毫無疑問就是我。”

“哦?”聽到曹燕子居然如此謙虛,韓MM的問話也開始小心翼翼了:

“那您認為,李小強這種行棋風格有何特別之處?他到底厲害在什麼地方?”

“分寸!分寸感!我認為在我們3位當中,在運用這種下法時候李小強的分寸感是最好的。說實話,這就是李小強的厲害之處,也是我自承不如的地方。”

“哦。”

對於老曹這話韓MM理解起來還是很快。所謂“遊走在積極和過分之間”最重要就是必須收得住,你收住了你就是積極的好棋,萬一你沒收住,那就變成過分的壞棋。這就是老曹口中的分寸感。

至於老曹為什麼會把李小強排在吳清源先生前面,那當然也很好理解。因為吳先生經常下不貼目的圍棋,他就是想講究一下“分寸感”,他也沒那個條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