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64章 勢不可擋取八冠

第2屆“三星杯”決賽第4局,李小強和趙治勳的比賽在繼續。

因為趙治勳不落俗套的開局,這盤棋註定會有很多新意,雙方將在大家相對都不熟悉的領域進行較量。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這盤棋從一開始就引來大量關注,尤其是古大力和孔二傑他們,他們自從進到研究室以後幾乎就沒有離開過。從上午開始,大家就一直在對棋局進行熱烈的探討。

圍棋中的佈局本來就是很模糊的,在絕大部分情況下,就算你認為某人“佈局成功”,那也只是你個人感覺而已,你的判斷未必是標準答案。

尤其是像李小強和趙治勳這種頂尖高手的序盤,那更是很難單純用“好”或者“不好”來判斷。如果兩人再下出一些沒有定論的東西呢?那麼判斷起來當然就更難。

今天這盤棋就是這種情況,因為是不常見的開局,棋盤上經常出現一些沒有定論的東西,因此古大力他們的探討儘管很熱烈,但是在擺棋過程中,沒有人提及目前形勢的好壞。

張大記者從上午開始就一直在看古大力他們擺棋。張大記者不是職業棋手,對於棋盤上出現的“新意”,當然不能說他完全不感興趣,但肯定比不上古大力他們。和這些技術性的東西相比,張大記者當然更關心局勢的好壞。

張大記者也知道這種局面要判斷起來很難,就算詢問古大力他們也未必能問出個所以然。不過張大記者還有一個本事,他是察言觀色的高手,他經常透過旁觀者的言談舉止來得出自己的判斷。

“小強今天的佈局好像不太成功啊。”

這是在中午封盤期間,張大記者自己得出的判斷。

張大記者的判斷當然不可能是無的放矢,他也有自己理由的。他之所以得出這個結論,是張大記者發現:

在上午古大力他們的研究中,趙治勳好像才是這盤棋的主角,幾乎所有的探討都是從趙治勳某步棋開始,並且給出的好評居多。與之相比,李小強幾乎就沒有什麼存在感。

“……不錯不錯,白棋這步棋應該是步好手,這步棋咋看上起不起眼,仔細品味卻是一步攻守兼備的好棋,也難為老趙能夠想到這裡啊……”

“……咦?白棋這步棋是什麼意思?……哦我知道了,原來白棋是瞄準這個手段,好棋呀!我認為這步棋好像是要比那步眼見的好點更合適……”

“……黑!白棋這步棋夠黑!早就聽說趙治勳下棋很黑,以前還沒有什麼感覺,看到這步棋之後才知道他的棋原來黑成這樣啊。這真是一步兇狠又高效率的好棋……”

總之在上午2個小時的比賽時間,張大記者聽到的基本上都是這樣的聲音,古大力他們對趙治勳很多招法讚不絕口。

時間到了下午2點左右,古大力他們依然在探討棋局,張大記者依然在旁聽。而古大力他們對趙治勳的表揚依然在繼續,一會說白棋這步棋如何如何有想法,一會又說白棋那步棋是如何如何積極。

這個時候張大記者終於忍不住了:

“大力,那大家認為現在的形勢如何呢?”

“形勢啊?那好我們現在來判斷一下……”

下午2點鐘,比賽總共進行3個小時,全域性60多手不到70手的樣子,這個時候雖然不能做到很精確的判斷,但粗略形勢判斷還是不難的,古大力他們的判斷很快出來:

“全域性黑棋實空稍稍佔優,棋的厚薄……黑棋全域性並不薄,至少不會比白棋薄。實空佔優,厚薄均勢,那麼現在應該是黑棋優勢的局面……”

古大力給出自己的判斷後,他轉向旁邊的孔二傑:“你認為是不是這樣?”

“……”

張大記者顯然對古大力的判斷感到意外,他心說你們這些傢伙不是一直在說趙治勳這好那好嗎?怎麼搞了半天,你卻得出一個李小強優勢的結論,這是怎麼個情況?張大記者同樣把目光轉向空二傑,他想聽聽國少隊“雙子星”的另外一位又是什麼判斷。

如果說古大力的判斷只是讓張大記者稍感意外的話,那麼孔二傑的判斷更是讓張大記者吃驚不小。

“大力你這個判斷偏保守了吧?這個棋怎麼能認為厚薄均勢?怎麼看黑棋也要比白棋厚不少。”

“……”

張大記者再次無語,“空多棋又厚!”如果按照孔二傑的判斷,那麼現在應該就是李小強明顯優勢的局面了。

張大記者埋頭看棋盤準備自己判斷一下,他當然沒有去點空,在圍棋的形勢判斷中,兩個基本要素就是點空和判斷厚薄,在這其中點空相對要容易一些,比如今天古孔二人對實空對比的看法都是一致的,他們的分歧主要出現在厚薄判斷上面。因此張大記者認為自己根本不需要去點目,只要看看棋的厚薄就行。

雖然棋的厚薄判斷起來相對較難,但也有一個簡單有效的辦法,那就是“比塊數”。在不存在死活問題的情況下,誰的塊數越多,就可以認為誰的棋更薄。

張大記者現在就採用這種方法在判斷厚薄。他注意到雖然目前的局勢比較混亂,雙方各有2塊沒有完全活透的棋,但在棋盤上白棋已經被分割成6塊棋,而李小強的黑棋只有4快!

這種情況意味著什麼?這當然就意味著孔二傑的判斷可能更接近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