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百三十四章 人心如秤

汪印接到永昭帝旨意的時候,一點也不覺得意外。

的確,他不打算讓天下人都知道靖平縣的真相。

帝王的這個旨意,正好符合他所希望的,不,更準確地說,皇上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旨意頒下來,當中也少不得汪印的暗中推動。

當初他進入靖平縣的時候,就已經想過事情成或者不成的後果,為此做了相應的安排。

在靖平縣中的時候,他一心撲在尋找瘟疫源頭上,根本無暇他顧,隨後因為對葉綏的情不自禁,心情著實消沉彷徨了幾天。

但不管他自身是什麼樣的狀態,他佈置下去的是命令都被一絲不苟地執行著,最後的結果沒有什麼紕漏。

按照他的要求,緹騎們在宣揚靖平縣並非瘟疫一事的時候,將絕大部分的功勞都歸於朱太醫和那些大夫身上;

同時,汪印也修書一封送給觀察使裴解,請求他代為周全,是以觀察使府的官員們,對外的口徑同樣如此。

在這樣的情況下,對於雁西道以及大安朝來說,找出瘟疫源頭的,雁西道的官員;解決瘟疫的,是宮中的朱太醫和大夫們。

至於汪印,只是帶著雁西衛士兵守在靖平縣外而已。

對於送到自己手上的功勞,裴解是拒絕的,為此還匆匆趕來了雁西衛見汪印。

沒有人知道汪印和裴解具體說了什麼,但裴解在離開雁西衛後,便立刻寫了一封奏報,以最快的度送到了御前。

沒多久,他便接到了皇上的嘉獎聖旨,聖旨讚許觀察使府官員愛民如子,上令朕放心、下令百姓滿意,最終平息了靖平縣的劫難,挽救了上萬百姓的『性』命,功勞甚偉,特許賞賜,此諭。

此諭之後,是一串長長的賞賜清單。

其中,裴解加等第一級、加俸銀三年,觀察副使孔元錫加等第半級、加俸銀兩年,其實雁西道不少官員,都有加俸銀三個月到一年不等。

接到這個賞賜聖旨的時候,孔元錫簡直愣住了,壓根就不知道該接還是不接的好。

最後,他只能求助地看向上峰“大人,這……皇上的旨意,屬下……”

靖平縣中瘟疫的事情,旁的官員或許還不太清楚,但孔元錫是最清楚不過了。

雁西道觀察使府在這一場劫難中,充其量只是打打下手的角『色』,只是做了善後的事情。

皇上卻將功都歸於觀察使府,這賞賜太重了,名不副實,他不敢居功!

裴解手捧著聖旨,這樣提醒道“接下吧,這是皇上的旨意。至於靖平縣的真相,公道自在人心,無須想太多。”

果然讓汪印說對了,皇上的旨意如此,這份功勞,雁西道觀察使府不想接,也得接。

他看了看手中的聖旨,『露』出了一絲苦笑。

他在仕途汲汲營營了一輩子,已經官居三品了,就官位、勢力來說,已經相當滿足了,如果說還有什麼追求,那就是想留下身後名聲而已。

現在,經此靖平縣一場疫情,他是得到了名聲,對國朝其他大道的百姓來說,是他領著雁西道觀察使府的官員立下了這個奇功,自然是由他了贏得了百姓的威望。

只是,是誰真正為靖平縣帶來了生機,靖平縣的百姓十分清楚,雁西衛士兵同樣很清楚。

這並不是一封賞賜聖旨就可以遮瞞過去的。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杆秤,官員們都做了什麼,百姓們都一清二楚。

靖平縣的事情,又怎麼會例外呢?

但正如他之前離開雁西衛所做的決定一樣,汪將軍的功勞,他會承下來,皇上的旨意,他也會接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