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變故生

當初彭城之戰清算後,本來深得永昭帝信任的兵部尚書秦均安忤逆帝心,被永昭帝下令在家養“病”。

這一“病”,便直到現在。

這些年來,兵部雖然有尚書這個主官,但是這個主官從來不曾上過朝,也不過是佔了一個虛位而已。

兵部真正主事的人,是簡在帝心的侍郎竇大用。

將近十年來,竇大用都在兵部沒有挪過位置。

在邵世善是兵部尚書的時候,他是兵部侍郎;在秦均安是兵部尚書的時候,他還是兵部侍郎,在兵部實際沒有主官時候,他仍舊是兵部侍郎。

當初和他一起就任兵部侍郎的徐偃師,因為受了熙平公主之累,日漸被永昭帝所厭棄,現在已經致仕了。

只有竇大用,唯有竇大用,還屹立不倒,可見其人本事。

但這都是旁人看來的,但事實上,竇大用苦不堪言。他不是不想挪位置,而是甩不掉“兵部侍郎”這個位置了。

邵世善還是兵部尚書的時候,皇上用他來平衡當時尚了熙平公主的徐家的勢力;邵世善擢升後,皇上又用他來掣肘秦均安的勢力

可以說,竇大用的存在就是為了平衡兵部的勢力,一旦他離開,兵部的平衡就會被打破。

兵部是何等重要的存在,統領著天下十大衛,永昭帝怎麼可能讓它出現紊『亂』

是以,竇大用這個兵部侍郎一做就是這麼多年,就是永昭帝仍舊活著,也從不曾考慮過將其調職。

時至今日,竇大用這個兵部侍郎所起的作用其實並不是平衡了,而是執掌。

或許,早在秦均安養病的時候,兵部就已經漸漸歸竇大用執掌了。

雖無兵部尚書之名,卻有兵部尚書之實,天下兵事,都與竇大用有關。

得知皇上駕崩之後,竇大用幾夜之間就白了半頭,知道最大的危機將到來,不管是對他來說還是對國朝來說。

國君駕崩之後,最重要的便是新君人選,而影響到新君人選的,軍中勢力必定是最大大的因素。

最為重要的是,皇上是突然駕崩的,沒有留下任何旨意和遺詔,就為國朝帶來無數的動『蕩』。

在得知皇上駕崩之後,竇大用一方面傳令十大衛戒嚴,另一方面也令靠近京兆的京畿衛等做好隨時平『亂』的準備。

至於新君是誰,竇大用其實沒有去想,也輪不到他想。

他只知道,他必須竭盡所能去維持軍中的穩定,一顆心是十二個時辰都懸著的。

但讓竇大用稍稍放心的是,京兆現在的局勢還可控,他所預料的最壞情況並沒有出現。

他想著,新君的爭奪必定會經歷腥風血雨,汪印必定會擁立二十一皇子爭奪皇位,國朝必定會陷入很長時間的動『蕩』飄搖之中。

但他所預料的這些,全部都沒有出現。

這讓他放心的同時,又有一種說不出的隱憂。

國朝出現了那麼大的變故的,真的會是那麼平靜安然嗎是不是還有什麼更兇險的、他所不知道的在醞釀

可是,中樞的指令出來了,十八皇子將於一個月後靈前即位,汪印始終沒有出現

這一天,也不知何故,他心跳得極為厲害,有一種難以形容的慌『亂』感覺,在兵部官衙裡坐都坐不住,總覺得會有什麼事情生一樣。

他喚來了好幾個屬下詢問十大衛可有急報,得知什麼事情都沒有生後,又忍不住去了中樞三省。

中樞三省的主官正在籌備著皇上的喪禮和十八皇子登基等事宜,也算得上是井然有序,並無大事生。

縱然如此,竇大用還是覺得坐立難安,神『色』也越來越凝重。

是以,當千里急信送到他手中的時候,他徐徐舒出一口氣,腦中第一感覺不是慌『亂』,而是一種“終於到來”的感覺。

他一手平穩地接過這封千里急報,邊平靜地問道“說說,千里急報具體情況。”

送急報來的斥候神『色』煞白,正在不斷喘著粗氣,斷斷續續地說道“稟大人,雁西衛千里急報,大雍大雍五十萬兵馬入侵”

竇大用的手不受控制地抖了一下,一口氣幾乎沒能喘上來,他雙目幾欲迸裂,簡直不敢相信自己耳朵。

大雍五十萬兵馬,入侵

他顫抖著用最快的度開啟了千里急報,看到果然是雁西衛大將軍穆太澄,的的確確寫著同樣的內容

可是,這怎麼可能大雍已經日漸積弱,先後又經歷了丟失雲州五城、6太后與正景帝之爭,如今大雍朝也極其動『亂』,怎麼可能集結五十萬兵馬

喜歡春閨秘錄廠公太撩人請大家收藏春閨秘錄廠公太撩人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