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36章 鬥爭升級

誰都未曾料到,太后在京師裡燒第一把火,竟然燒到了當天皇上的老師翁同龢的身上,這也猶如當初宮裡面罷免恭親王奕的席軍機大臣、總理大臣一般的讓人捉摸不透。

3ri,得到訊息的翁同龢自然不會傻到透露絲毫風聲,他帶著親信幕僚坐在吏部苦思良策,緊張焦慮的一天就這樣開始了,但是出乎意料的是,當天竟然安然度過,並沒有總管太監來傳遞任何的旨意。

就在翁同龢和他的幕僚略鬆一口氣的時候,就在第二天4號,例行的早朝上,御史監察鄂度當庭啟奏、彈劾吏部尚書翁同龢營黨結私,吏部賬務混亂不堪,更有私分各省報效銀兩的行為,要求第536章鬥爭升級徹查。

這摺子自然引起了潑天混亂,朝堂上預先知曉可能生這種變故的不過數人而已,就連此刻端坐在龍椅上莫不做聲的光緒皇帝也是在昨天聽翁同龢哭訴的,小皇帝自感九五之尊,豈能讓自己至關重要的依仗就此倒臺。

而關於這了吏部認捐的銀子之事,其實早就是約定俗成的慣例,這大清的官員都要到吏部報備的,各省一是圖省事,而則是為了和吏部維繫感情,每年除了對吏部大員送上各種敬儀外,這衙門上上下下的官員那也是需要打點的,所以官員們會額外多送上一大筆銀子,而這一筆銀子,就是每年吏部官員們年底得到的另~~-更新~~外一筆灰sè收入。

事實上,朝堂上戶部、兵部、刑部、禮部、吏部、工部這六大部,那個衙門裡沒有自己來錢的路子,就是軍機處,最小的軍機處行走章京這一層次的官員,每年都能在年底從衙門裡第536章鬥爭升級額外得到3oo兩黃金的額外補貼,這銀子自然不是從朝廷內庫裡撥給的。而是各個衙門自行創收而來。

監察御史鄂度自然不會不曉得這大清朝早已成為明規的潛規則,以他一個四品御史跳出來挑戰這大清官僚既得利益體系,這種事情,一般除了那幫子整天打嘴仗、不幹事的清流偶爾為之外,以他太后面前紅人的身份,原本不應該這般莽撞的……

腦子清楚的,想清楚這一節,這幕後的人物早就昭然若揭,所以當鄂度侃侃而談吏部的亂象之時,朝堂上的官員們卻忙著開始站隊了。不過,因為一個重要的人物並未又任何表示,這局面倒也顯得波瀾不驚的。

不過,鄂度說完後,下一個出來指責吏部的竟然是席軍機大臣世鐸,這位向來都是太極拳的高人,所以在這位置上坐的穩穩貼貼,這一次竟然在這件大事情上直截了當的成了後黨的先鋒,這讓許多人都是大出意外。

清流的大佬竟然被人攻擊貪瀆等罪名,這絕對是對一樁難以忍受的事情。立刻有清流小將們跳出來替翁同龢抱不平,朝堂頓時鬧騰成一片,雙方都是互相指責……高坐在龍椅上的小皇帝光緒偷眼看了看身後垂下的珠簾,沉默了良久,終於下定了決心。

這時候,站在朝臣前列的翁同龢也正抬眼看望龍椅之上,這位三朝老臣自然明白,自己要在這場風波中扛下去。自己這個皇帝學生只管重要!

“臣有事奏報!”翁同龢年紀不小了,這做帝師的嗓門也是不小,一嗓子出來,這朝堂上頓時都安靜了下來。

“準!”光緒看到自己老師開口反擊了,立刻開口聲援,而他的態度很自然影響到了朝堂上的風向標。這位可是貨真價實的未來帝王,太后雖然權傾朝野,但是皇帝還年輕,太后畢竟老了,這ri後……還得跟著這位皇上混呢!

“皇上、太后,老臣在吏部為官十年,事事循規蹈矩,不敢稍有僭越……”翁同龢到底是準備了一天的辯詞。以他的老jian巨猾豈會不知道這次對方可是衝著自己死穴而來,不管自己如何辯解,對方都會根據掌握的情況進行攻擊。

而宮裡那位的手段,自己豈會不知道,別說自己這種小小的漢官。就是滿清權貴死在這位手裡的,至少都有十幾位之多,而且死的都是位極人臣的大人物,自己這小小的吏部尚書,在那些個親王、貝勒眼裡,又算得了什麼。

所以,在準備這次的辯詞中,他早就考慮清楚了,期望宮裡面能放手,這一次看起來絕無可能,而要他在現在的位置上甩手而去,這也是絕無可能的事情,他自然明白,在這皇權的較量上,絕無僥倖可言。

翁同龢侃侃而談,將監察御史鄂度所陳的事項逐一駁斥,到底是帝師的口才,三言兩語之後就已經把吏部所作所為與大清體制扯上了關係,這吏部收敬儀,轉而為官員們福利,官員們拿了福利,才能更盡心盡責替皇上辦事。

於是鄂度兩次想奏報,不過他那級別相比起翁同龢來說差的太遠,加上坐在龍椅上的小皇帝一心要維護他老師的權威,直接不准他插話,這讓朝堂上的態勢幾乎是一下子逆轉了,當然,後黨那邊也並非毫無反擊的能力,禮親王世鐸顯然是個重要的人物。

而出人意料的是,剛才也開口指摘吏部的禮親王世鐸竟然選擇了沉默……翁同龢侃侃而談,龍椅上的光緒皇帝顯然也感到頗為愉快,正當他想著是不是要說上兩句的時候,身後的簾子裡卻傳來一聲冷冷的哼聲,這讓他頓時條件反shè似地渾身一哆嗦!

當天的朝議上,翁同龢和清流乾將們顯然是小勝一場,但是朝議後的,按照規矩,光緒將駁回鄂度摺子的批示簽署後,卻被慈禧叫到慈寧宮一通臭罵後灰溜溜的回到了御書房,前番擬好的詔書被太后直接的撕掉了,不得已,只得按照慈禧的意思重新擬定了處置的意見。

而根據慈禧的意思,小皇帝迫於無奈同意了對吏部事務進行徹查,而慈禧對於徹查此事的人選更是隨xing,硬要指派兩名後黨的鐵桿進去,這一次,光緒帝到也知道輕重,硬扛著抬出了鐵面御史王文韶。!!!

喜歡工業中華請大家收藏工業中華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