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0章 歡迎觀看我內心的黑暗

“你好黑暗,我的老朋友,我又來找你聊天了”

《The-sound-of-si1ence》剛一響起,銀幕上顯示出片尾資訊,放映廳的哭泣聲頓時更加清晰可聽。

影廳的門口處,獅門僱請的Iag公司的散場調查員克恩愣住了,望著廳內昏暗光線下的觀眾席,零散不多的觀眾竟然可以出這般聲響的哭聲?這不是恐怖片嗎?他能理解觀眾們那一聲驚恐的“不”,但不太能理解現在這是……怎麼回事!?

做這份工作三年多,他真的極少見到這種情況,這又不是《耶穌受難記》,而獅門每年行那麼多驚悚片,這還是第一次!

因為不負責統計工作,克恩沒有認真翻看過上一班留下的那一小疊散場調查問卷,這下不由好奇地從工作包拿出翻起來,驚訝從雙目蔓延開去,見鬼……

真是個適合嚎啕大哭的日子,吉婭抹著湧出眼角的淚水,不是嗎,一是被狠狠打擊了;二是看了部恐怖悲痛的好電影,最後的幾分鐘太精彩了,震撼的舞蹈鏡頭,震撼的家庭錄影運用,震撼的片尾曲……無不是對電影的昇華,無不是導演的天才揮灑!

最精彩的是,這兩件事其實是同一件事!該死的混蛋!你以為弄哭了吉婭大師會有什麼好下場嗎?你等著!

旁邊的艾瑪在小聲地抽鼻子,理不清楚是什麼情緒,只覺得自己完完全全被銀幕故事擊倒了,心裡很不好受。不想很醜很壞地死去,只願死在最美麗的時候,每個女生都會有這種想法吧,這有什麼錯嗎?這有什麼要被懲罰的嗎?

都有點討厭VIy了,大壞蛋!相反有點喜歡妮娜了,真可憐……

不對,她才不可憐!可憐的是瑪姬。也許走出放映廳,也許今晚過後,自己又會妒忌死那傢伙,連帶著把“瑪姬”也討厭,但現在真的很喜歡很同情瑪姬,很放不下瑪姬。

觀眾席前排那邊,格蘭德和波特寇都正落淚,幾乎就要哭出聲,不只是因為銀幕造成的情感衝擊,也因為這歌帶來的另一層情感。這是隻對他們而言的命運巧合,甚至連配樂的庫勒都不知情。

《The-sound-of-si1ence》最早的電影應用是作為1967年《畢業生》的插曲,此後它一度沉寂,只因實在太經典,觀眾一聽到就會想到《畢業生》。直至9o年代以來開始被頻頻使用,大家都想成為它的新代言人。

上一次用它的電影叫《單身男子俱樂部》,兩年前的喜劇,託德-菲利普斯的電影,創作源於他大學時拍的紀錄片《聯誼會》。《聯誼會》有兩個導演,一個叫託德-菲利普斯,另一個叫安德魯-格蘭德。

最新用它的電影叫《驅魔錄影》,尤尼克-庫勒的電影,他們的電影!第一次被用到恐怖片上。

聽著四周的哭泣聲,兩人都有一股肯定的信心,這將是《The-sound-of-si1ence》給世人最大的新印象,最完美的影音結合!

託德,你會看到的,你會聽到的!

三位影評人卡斯特、奧爾、舍克的目眶都在泛淚,感受得越多,心靈衝擊越是巨大。

卡斯特虛脫般靠著椅背,望著滾動演職表的大銀幕,聽著歌回味著之前的9o分鐘影像,心中十分凌亂,有著那麼多的感觸。這就是好電影帶來的啊!不只是坐了一次鬼屋過山車,還被開啟了大腦和心靈的一部分。

都有些什麼?一時間千思萬緒,最佔據他心頭的是關於希望。

《驅魔人》的結局是平靜積極的,兩位神父殉道,芮根重新過上沒有惡魔的生活。《女巫布萊爾》的結局是沒有希望、只有無盡恐懼的,未知的可怕、可預想的死亡就在帳篷外。《驅魔錄影》呢?

殘酷、痛苦、震撼。它既是沒有希望的,瑪姬的逝去、那些比死亡更可怕的東西。

如果一死能拯救瑪姬,斯威策會願意,科頓可能也會願意,但他們不能。面對著這個悲痛,它所代表的每一個信仰受到挑戰的艱難時刻,如何去面對真是一個巨大的問題。

穀倉裡每個人的新傷口恐怕都不會輕易癒合,而舊傷口的痛也會再度襲來,就像科頓剃鬚留下的傷口最後時刻又迸裂流血。

不過結局鏡頭不是已經說了些什麼嗎,同樣是冰天雪地,前一瞬是那麼寒冷,壓抑,讓人絕望;下一瞬艾米和瑪姬的平凡家庭錄影,卻那麼溫暖,美好,快樂。問題並非是我們遇到什麼樣的天氣(困難處境),而在於我們怎麼去面對。

她們的錄影,才是真正的驅魔錄影,真正的驅魔聖物。

因為那裡面的她們是有信念的,有信念的科技(錄影)能帶來希望,沒有信念的科技(槍)最終只能帶來毀滅!

這又是它給人希望的一面,然而它給人的希望恰恰是被毀滅了的美好,猶如站在一片廢墟中找到一幅滿是笑容的全家福照片。希望?絕望?如此複雜地一同襲來!讓人想要大哭一場。

真是人深省、回味無窮的經典,一部9o分鐘的偽紀錄片做到這樣!又實在非常的難以置信。

卡斯特太喜歡這部電影了,他的影評不會使用“悲劇”這個詞,雖然有諸多的悲劇經典,但北美觀眾極度反感“悲劇”這個詞,他們相信個人的力量可以戰勝自身的命運。說它是悲劇會影響它的票房,還是用“感性”吧。他恨不得每位觀眾都來看一看,看了好電影想分享的心情。

他也不會使用“好萊塢”這個詞,《驅魔錄影》跟好萊塢一點關係都沒有,這是一部有著獨立精神的獨立電影。

獨立電影為什麼總充滿驚喜,就因為它不搭理好萊塢那一套狗屁的商業侷限。“驅魔成功,瑪姬好了,斯威策一家在雪中送科頓他們離去”,那是好萊塢做的。這是獨立電影做的。也許TeT的票房會不怎麼樣,他只是個影評人不懂行,就主觀感覺它這麼獨立,不一定會受主流消費。但無論如何,它絕對會是一部邪典經典。

所有TeT的職員、演員,卡斯特也不會叫他們為好萊塢人,他們是獨立電影人!

奧爾在哽咽,有太多想往影評裡說了,一個問題是怎麼去解讀TeT,尤其是它的結局。

最後控制著瑪姬的是瑪姬還是惡魔?

如果是惡魔,那其實它真的快不行了,所以使用這樣的招數,它用美麗的舞蹈去掩蓋它的醜陋邪惡和虛弱,並且成功欺騙了科頓、斯威策等所有人,讓他們誤以為驅魔失敗,因此上當地殺死了瑪姬。

世間萬事萬物,難道不是一切都具有欺騙性嗎,美麗的也可以是邪惡的,善惡好壞美醜真假,誰就能全部分得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