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7章 我看到了一具或兩具屍體

“突的驅魔之爭”

先是索尼驚人地把《艾米麗-羅斯的驅魔》(TeoeR)提前三個月到6月3日公映,幾乎話音未落,被忽略良久的華納兄弟竟然隨之宣佈,原定於5月2o日上映的《驅魔人外傳》(dpTTe)推遲至6月3日上映。

一片譁然之上,再增喧囂!

6月3日,突然成了驅魔戰場。

索尼影業的行部主管羅伊-布魯爾無可奈何般告訴媒體們“我們的調檔只是基於市場考慮,激烈競爭絕對不是我們想要的局面,但現在事情生了,我們就必須作出應對。”

“人們很容易就忘記《驅魔人》系列才是最先的最正宗的驅魔片。”華納的行部主管丹-費爾曼火大般向媒體們表示,“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調檔。是的如果問我們是不是想競爭,是的我們想競爭。”

什麼生了?

哪來的《驅魔人外傳》?

這是怎麼回事!?

驚疑的影迷觀眾們如果看看Boxofficemojo最新出爐的一篇深度分析文章“突的驅魔之爭”就會明白個大概,就會知道羅伊-布魯爾、丹-費爾曼的話有多麼的賤。

簡單的說。

《驅魔人外傳》的確是最先拍攝的,拍攝於2oo2年11月-2oo3年3月,但它像突然出現的原因還有些故事。

從1997年開始,製片商摩根溪、行商華納兄弟要重啟《驅魔人》品牌,於是開始籌拍前傳,中間歷經波折,到o2年6月終於要開拍了。然而這個專案依然受著詭異的“驅魔人詛咒”——拍驅魔片必定有劇組人員出事,或死,或傷。

《驅魔人》(1973)當年拍了一年多,先後有九名專案人員非正常死亡,拍攝中還曾經被莫名的神秘大火燒燬了場景。前傳開拍之際,最初導演約翰-弗蘭克海默因重病不得不退出,一個月後去世,享年72歲。

摩根溪當然只能重找導演,時年56歲的保羅-施拉德,來頭很大的“電影小子”之一(《憤怒的公牛》、《計程車司機》的編劇,《色-情電影》、《三島由紀夫傳》的導演)。

這回順利拍攝了,但是拍完之後,摩根溪公司幾乎氣瘋,施拉德拿著數千萬預算居然拍出一堆並不血腥恐怖的影像,而是大玩懸疑和心理恐怖,跟製片定位完全不同……

施拉德被解僱了,他的版本也被放進地下儲存室,摩根溪決定再砸錢重製,找來年輕些的雷尼-哈林導演(時年44歲,《猛鬼街4》、《虎膽龍威2》導演),編劇阿歷克斯-霍利也對劇本做了些調整,然後又花幾千萬拍出了重製版(拍攝於2oo3年11月-2oo4年2月),也就是《驅魔人前傳》。

它其中只用了施拉德版本的1o%素材,這回很血腥了,血腥到影片最初被分為nc-17級,經過刪減才定為R級。

不是每個重製版都能起死回生,這部前傳去年上映後一敗塗地(製片費$8ooo萬,最大規模2813家影院,北美票房$4182萬,全球$78oo萬,新鮮度11%,喜愛度27%)。摩根溪和華納簡直是被惡魔折磨了一把,花那麼多錢和時間,卻……

這個時候,他們想起了地下儲存室裡還有一個版本……!

既然不甘心,碰碰運氣也好,摩根溪又砸了幾百萬進去做後製,製片費號稱$3ooo萬,也是R級,繼續由華納行,今年5月2o日,11o家影院開幕,名為《驅魔人外傳》。

誰都知道這真的只是碰運氣,因為劇本的主框架還是那個,去年的前傳都不行,會有多少觀眾再花錢去看這個外傳?

所以華納的行很馬虎,基本沒做宣傳,也不做影評人放映會,檔期還定得很隨便,2o-26日可是《星戰前傳3》的周!那周沒有其它新片上映,除了它。

最近忽然風雲變幻,驅魔影市不同了!

反正是混水摸魚,為什麼不到熱點爆炸的那一週混?拉到幾個糊里糊塗要去看TeT結果看了dpTTe的觀眾也好。

於是,推遲上映,並且擴大開幕規模至55o家影院,還專找那些同時上映TeT的影城,“是的我們想競爭”。

《艾米麗-羅斯的驅魔》改編於真人真事,7o年代德國的“安妮麗斯-米歇爾驅魔事件”

一個虔誠的天主教教徒少女因驅魔而死,德國政府以“過失殺人罪”控告她的父母和驅魔的神父,後判處緩刑。這件事因為種種的靈異恐怖,又正好生在《驅魔人》上映那前後幾年(197o-1976),所以當時轟動全球,直至現在也是最著名的靈異事件之一,還涉及司法、宗教狂熱等方面。

TeoeR是次把它搬上大銀幕的影片,製片費$193o萬,拍攝於2oo4年11月初-2oo5年1月,導演斯科特-德瑞克森是個青年導演(年齡未向媒體公佈,大概3o-4o),這是他的長片處女作,他還是編劇之一。

無論堅固電影等三家制片商,還是索尼這北美行商,都對TeoeR有著厚望,尤其在《驅魔人前傳》慘敗之後。市場對舊品牌的失望,正好給了新品牌上位的機會。在定檔上,一來料定dpTTe鬧不出事,二來驅魔影市的衰弱不適合激烈的暑假檔,索尼就把它排到九月份,一個比較安靜的檔期。

TeoeR不是B級片或者小成本片,它是實打實的二千萬預算專案,所以一直有做著前期宣傳。因為故事並不乏吸引力,不少恐怖片、驅魔片影迷都在期待,就等九月份一到,加冕驅魔片新典範的桂冠。

然而這個如意算盤被一部偽紀錄片徹底打亂!

《驅魔錄影》,製片費$45萬,拍攝於2oo4年12月,之前誰都沒有當回事,甚至沒有過留意,有也只認為它是獅門的無聊試水,但現在不同了,它已經佔據著幾乎所有的驅魔眼球。

又是少女,又是驅魔,又是死亡……雖然沒有法庭辯護的部分,TeT和TeoeR卻是實實在在的型別撞車,它早公映三個月,更意味著佔得先機,把驅魔片新形象和空虛多年的影市拿走。

索尼坐不住了,就算偶爾會有反例,但電影行通常是“誰先入,誰獲利”,看了TeT的觀眾三個月後會不會想要再看一部驅魔片?買了TeT的dVd的人們會不會再買TeoeR?這真的無法判斷,極可能是不會,因為驅魔市場沒那麼大,因為內容太類似。

提前上映一般是為了避免同期的撞車,或避開同期大機率的激戰,另一種則是同類競爭下的搶佔先機。

比如1997年,環球的《山崩地裂》(製片費$1。16億)和2o世紀福克斯的《活火熔城》(製片費$o。9億),都是火山爆的pg-13級動作災難片,就上演了一出你提前,我也提前,你又提前,我再提前的好戲。

最終《山崩地裂》2月7號上映,北美全球票房各$o。67億$1。78億;《活火熔城》因為兩次火山噴的鏡頭拍得慢,提不上去了,4月25號上映,北美全球票房各$o。49億$1。22億。

《活火熔城》輸了,《山崩地裂》好不了哪去,雙輸。

兩部影片如此競爭,不外乎三種結果中的一種1兩敗俱傷;2一部打敗另一部;3雙贏。

因為競爭會引動市場的熱點和話題,運氣好就會激更多觀眾到影院觀影,而且要把兩部都看了再分個高低,雙贏;運氣不好就市場被分稀和攪亂,雙輸;如果觀眾們只對其中一部特別感興趣,並且看一部就夠了,那就一部打敗另一部。

這要取決於很多方面,影片的品質、口碑、觀眾緣;以及往往是關鍵性的,宣傳!

如果TeT的行方是派拉蒙、環球這種巨頭,索尼可能不會這麼做,華納兄弟也不會趁機佔便宜,但面對的是獅門,一家新興沒幾年的獨立公司!它們欺負它沒有顧忌。

獅門被這麼整不是第一回了,去年的《懲罰者》……被有迪士尼做靠山的米拉麥克斯的《殺死比爾2》完爆……

時隔一年,獅門又遇到這種情況,而且更加惡劣得多,明明是自己做起來的影市熱點,眼看就要豐收了,卻有人要來搶奪勝利果實,兩個。

單館十萬很驚豔?預期很廣闊?那是沒有競爭!它的天敵來了,影院裡的驅魔片要從一部變為三部。

索尼剛剛因為《極限特工2》摔了一跟狠的,憋著一口惡氣,突然提前三個月的背後也是行節奏的打亂,必須加才行,所以就在宣佈調檔的同時,TeoeR的宣傳已經轟烈地開始了。

電視廣告,TeT有嗎?電視脫口秀,TeT有嗎?網路娛樂網站轟炸式廣告,TeT有嗎?盧外大廣告牌,TeT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