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66章 專業點

從18號到24號這一週七天,《可愛的骨頭》劇組在累、壓抑和滿足中度過。

每天工作時長過15小時,累是一定的了;拍攝這樣一出悲劇,每位成員或多或少都有些內心沉重,這個故事還源自艾麗斯-西伯德的真實經歷。

導演有職責為攝製戲份營造適合的片場氣氛,像即將拍哈維先生對蘇茜的姦殺戲,卻嘻嘻哈哈的當然不行,那樣演員們、所有創作人員都難有相應的情感。

李安在拍攝《斷背山》時就有意讓片場一片壓抑,如他那般的老好人,都被希斯-萊傑評說殘酷。另一方面導演是對整個故事投入最全面的人,自然也最容易深陷其中。

而這周TLB片場的氣氛十分壓抑,葉惟在酒店乃至大本營會笑,但在片場沒有半點笑容,他的嚴肅給每個人都帶去一股悲傷的壓力。在拍攝那場姦殺戲那天,片場就像無法呼吸。

這是原著的開篇第1章,哈維先生把蘇茜誘騙進了玉米地挖好的地洞裡,其後姦殺了她。哈維先生的每句對白都說著他的變態和卑劣,尤其是那幾句“蘇茜,你真漂亮。”、“我要你,蘇茜。”、“你穿白色的內褲啊。”以後最後的“告訴我你愛我。”虛弱的蘇茜說了後,就被他用剃刀割喉殺害。

這一章是個徹徹底底的褻瀆,幾乎每句臺詞都是前後呼應的。雷說“蘇茜-沙蒙,你很漂亮。”哈維先生也說“蘇茜,你真漂亮。”但是產生的情感和背後的意義截然不同。

最後哈維先生把“愛”完全褻瀆,玷汙的不只是蘇茜的肉體,她的心靈一度也被悲憤全然佔據“我要他死”。而在後來,是真正的愛讓蘇茜成長、放下、長出了新骨頭。哈維先生惡有惡報。

無論怎麼改編,逃不掉避不開這場戲。

該怎麼處理?葉惟改編劇本時非常掙扎,善心說著“用幾個隱喻鏡頭帶過吧”,但是專業、理智和藝術卻告訴他,一定要拍出第1章有的情感、作用、力量,在極度的愀心下,完全的心碎!

但不會拍那麼詳細,一是沒有必要,二是TLB的預定評級為pg-13。觀眾們會看到哈維先生的罪惡,蘇茜的善良、可憐,她掙扎逃脫,卻終究逃不出地洞。

期間會組接沙蒙家、雷的蒙太奇,對於強姦的過程,主要使用一個蘇茜的大特寫鏡頭,整個畫框只有她的臉容,似是地獄邊緣的昏黃燈光,畫外音響起哈維先生的話“你穿白色的內褲啊。”

這將讓觀眾產生一種無能為力、悲憤填膺、壓抑、痛苦得爆炸。那就成了。

地洞實際上是攝影棚裡的佈景,一個個鏡頭的拍攝經過中,片場每個人都沒有說一句閒聊的話,像副導演安德森、場記琳恩等女性先目眶紅,吉婭也失去了活力,接著眾多男性也都臉色凝重,那些有女兒的人不禁嘆息。

斯坦利-圖齊把一個變態演活了過來,不只是神情動作,更是他的聲音,他的聲音表演絕對是頂級的,當他念起那一句句變態臺詞,每說一句,眾人的心頭就重上幾分。

這是麗茲開拍以來演得最好的一場戲,達到葉惟對她的期望,但總體上可以說是一次爆。有這場戲,恐怕她的銀幕形象很長一段時間都會是“蘇茜”。

整場戲裡,葉惟幾乎是一言不,繃緊的臉龐像一頭隨時噬人的獅子。當所有的鏡頭拍完,他一喊了cuT,就衝上前一拳砸在圖齊的後背上,砰的重響,“我們都是畜生,竟然拍了這些東西。”片場沒有人阻止。

圖齊被這拳打得夠嗆,卻很變態的微笑回應,這一拳對他是種高度的讚譽。

哈維先生的戲份有很多,圖齊的表演不僅僅是展現變態。在原著中他還有個複雜的童年,導致了他成了戀童癖變態殺人犯,但電影容不下那麼多故事,他就是個大反派。

這是電影的侷限,一切都因為時長有限。

原著中每個主要角色都很複雜,蘇茜媽媽阿比蓋爾也是,她涉及的不單是喪女之痛,還有女性中年危機、自我慾望等。

蘇茜曾經不經意地拍下阿比蓋爾一張照片,那個媽媽是不同的,她容光煥。那正是蘇茜媽為了家庭隱藏起來的另一面,本來這位家庭主婦為了家庭犧牲一切都行,當這個家庭破碎,她的支柱轟然倒塌,蘇茜媽陷入了“半個尼爾森”的狀態。

以原著的話來說,她那些不人為知的一面,壓抑在內心多年的渴求,都因為蘇茜的悲慘離去,如同一隻野馬脫韁而出。“她失去了自制,屈服於內心的慾望。她任由自己的身體做主,肉體一甦醒,或許能喚起內心殘留的感覺。”

半年前,葉惟對此的感受還不算強烈,而現在他完全理解了蘇茜媽,在那種狀態之中,做出什麼事都是可能的,那是一種不再壓抑後的追求自我,卻往往走上錯誤的軌道。

蘇茜媽出軌了,她與調查案子的費奈蒙警官勾搭在一起,她用這種方式去釋放痛苦、追逐自我、想回到年輕以便逃避蘇茜。但只是越的痛苦迷茫,最終她拋下了丈夫和兩個孩子離家出走,她無法原諒自己,直至多年以後,故事的最後。

電影要這麼拍嗎?

先可以確定的是蘇茜媽一定要離家出走,如果她不走,就沒有沙蒙家的支離破碎感,成了一家人始終團結的面對。

她一定要走,但“悲痛的逃避現實”也能走,問題在於要不要她出軌。

這不是蘇茜媽的電影,兩小時容不下她那些複雜。對於這個問題,葉惟一度猶豫不決,後來的圓桌會議上,傑克遜夫婦是傾向不出軌的,因為這是另一種複雜心理,不等同於喪女的悲痛,很容易讓觀眾疑惑。

的確是這樣,觀眾們是看不到人物的內心的,為什麼在家庭如此艱難的時刻,蘇茜媽還去出軌?瘋了嗎?

是的,她瘋了。要讓觀眾看到這點就要用更多的場景去表現,這不是蘇茜媽的電影!

所以葉惟很猶豫,不是擔心太黑暗,也不是擔心故事情感太複雜,就是沒空間講清楚,信服力不足就會弄巧成拙。

不過另一方面,如果蘇茜媽不出軌就離家多年,同樣的沒有信服力,而且沙蒙家遭受的巨大傷害也沒有足夠的表現,這個傷害讓一位好丈夫成了身體和心靈的殘疾人,讓一位好妻子成了拋夫棄子的出軌女人,她也是褻瀆了愛。

簡單來說,蘇茜媽要犯錯,要有背叛行為。

最後葉惟還是決定讓她出軌,由於她的空間有限,不得不改編得簡單和自然,從主動改為被動,從迷茫痛苦→出軌→犯錯→離家改為迷茫痛苦→犯錯→出軌→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