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27章 誰把狗放出來了

好萊塢是一個沒人和天才過不去的地方,除非不想混了。

1973年喬治-盧卡斯的《美國風情畫》以$77.7萬預算收下$1.4o億全球票房,為環球影業帶來了$52oo萬的利潤。這個驚人的回報率直到1999年才被《女巫布萊爾》打破。其時29歲的天才電影人盧卡斯雄心壯志地開展他的新專案,認為環球會毫不猶豫的給他提供百分之百他要的資金和一切,環球票房部卻告訴他“你的新專案將是票房毒藥,這是有資料統計分析的”,環球一美仙都不給他。後來2o世紀福克斯投資了這個$13oo萬預算的科幻專案(開拍前差點撤資),《星球大戰》。

這種幼稚的滔天錯誤,每天都在好萊塢生。

雖然奧斯卡主辦方叫“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事實上電影藝術和科學幾乎是反義。

為了儘量避免錯誤,就有了一個行業信條“不要試圖理解或質疑天才,滿足他們。”

週五晚接到葉惟的通知電話,喬恩-菲爾海默一點都不意外,如果VIy這都沒有反應那還是VIy嗎?

獅門選擇投資VIy,應該說全行業一旦誰和他合作,都早已把他的個性放進評估裡了。兩年前葉惟說“我要和影評界鬧一鬧”還會有人驚訝,現在是一種理所當然。

真的是通知而已,不是商量。

美國電影史上出現過兩次天才湧現浪潮,一次從3o年代起生,另一次從7o年代起生,科波拉、斯科塞斯、斯皮爾伯格、盧卡斯、澤米吉斯、德-帕爾瑪、馬力克、約翰-休斯、伍迪-艾倫、哈爾-阿什貝、鮑伯-拉菲爾森……這些改變了電影和好萊塢的電影小子,又稱為“作者導演”(作品高度體現個人意志的導演,通常兼任編劇和製片)。

葉惟是個天才,是個作者導演,凡人和他作對是禍害自己。只要他保持著投資回報上的成功,基本上他想做什麼就什麼。好萊塢就是一個關著一群瘋子的瘋人院,你能指望瘋子不做什麼?

是天才是瘋子也是大人物,很多人和金錢進入電影業就是為了認識這種世界上最獨特的、最有趣的、最魅力的人物。

喬恩認識這個行業的無數凡人和天才,怎麼去形容葉惟?每個人有自己的說話方式,葉惟的說話方式不是每個人都有,他一半的話聰明睿智自信而富有哲理,讓人不知不覺間敬佩他,另一半的話風趣幽默親和,就像一位老朋友,讓人不知不覺間沒了戒心,對他說了自己很多,而他可能還沒有說一句他怎麼樣。

喬恩印象中還認識兩三個能這樣說話的人,沃倫-比蒂、約翰-特拉沃爾塔,這些人大概是他見過最風趣、最沒有明星架子的巨星,還都是在有限的工作外的接觸中的認知。知道為什麼這些浪子泡妞無往而不利了吧,連他一個老男人都心服那種魅力,女人又如何抵擋?

葉惟還有另一種說話方式,非常強硬的話語像在說“你不懂,我不想和你解釋,你就看著吧,你會懂的。”在這種時候,喬恩就會想起來“哦,對,他是個天才。”

“惟格,你看著鬧。”喬恩回答說,就算說不最後還會被說服。

他關心的是影片能不能收益,從這方面去考慮,支援VIy鬧是更好的。

因為ss的普通觀眾評價反響確保了葉惟不是無理取鬧,會有支援他的輿論去對抗批評他的聲音,不鬧就是失敗,鬧了至少是爭議之作,還博得大眾關注,甚至隨時間推移從爛片轉為經典。大概這就是葉惟的想法。

關於影評對一部電影的票房業績影響,好萊塢一直都有在評估。早在8o年代,就有多家公司的調查資料顯示答案是“幾乎沒有影響”,相比檔期、宣傳、題材、卡司等方面,影評的影響最為薄弱,還比不過週週末的天氣。

一大原因在於從8o年代起,影評人逐漸地氾濫成災,從每個城市展到每個小鎮都有自己當地的影評人,群體越大,平均水準就越低、商業行為就越多,影響力也就越來越小。

在8o年代末,人們就開始說“影評死了”,說著說著說到現在,網際網路使得影評人更加的泛濫成災。

喬恩聽葉惟說要寫一篇這方面的文章表,葉惟笑說“我知道罵不死這些人,沒有人能,他們只會好好的繼續活下去。但我還是要罵罵。”這是當然,影評界有它的地位和行業作用,不管影響不影響票房都不礙它的運轉。

其實並不是毫無影響,只是不在大片和商業型別片那裡,而生在藝術電影和小眾電影上。

影評人的最大職責是以影評界這個宣傳渠道幫助觀眾尋找、欣賞和支援小眾藝術電影,使它們和好萊塢商業片分開,也使它們和獨立電影人們生生不息,經典就是這麼來的。

這個“觀眾”是指藝術院線觀眾,因為絕大多數普通觀眾非影迷觀眾不看影評去選擇電影,看了某部電影也不會特意去做評價,就不關心這些事情。通常是知識分子和潛在知識分子,這個群體才關心影評,而他們比較信賴主流紙媒的影評人,這些影評人本身就傾向於為他們寫作,並且水準和職業道德較高,也要顧慮聲譽。

《紐約時報》的一篇好評可以為一部外國電影的小規模開幕週末增添一倍的票房,開幕1o萬和2o萬的差別可就大了。

兩年前《婚期將至》怎麼一飛沖天的?它本身是好電影,被羅傑-艾伯特為的影評界贊得像是史上最搞笑的惡搞電影,引起了大量觀眾的興趣,前兩週的平均單館票房高得嚇人,又有16歲天才的話題,觀眾的熱情被引爆。

《驅魔錄影》同樣得益於影評界的好評,廣告裡如果沒有那些豎起的大拇指,效果也許就會差很多。《陽光小美女》不是近乎1oo%新鮮度的話,葉惟可能還會成為最年輕的奧斯卡最佳導演提名人,但肯定不會勢不可擋。

所以媒體常說VIy是影評界的寵兒,他們是一夥的,現在突然翻臉了。

葉惟要罵的不是什麼小鎮影評人或者網路影評人,是這些人,有頭有面有影響力的影評家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