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32章 傳奇還在繼續

今年的5月4日週五是條分界線,耗資$2.58億的級大片《蜘蛛俠3》全球上映,這部系列終結作揭開了暑假檔的序幕。而在此之前,《斯巴達3oo勇士》蟬聯兩週北美冠軍後,《忍者神龜》一週、《冰刀雙人組》兩週、《後窗驚魂》三週佔領寶座。

放映8周的斯巴達已經北美票房破2億,全球票房破4億,成為現象級的電影。

過去的四月份有愚人節、復活節,有猶太人的逾越節。對於曼聯球迷們,最大的節日則是4月28日英第36輪比賽,隨著切爾西在客場和阿森納1:1戰平,一路雄居榜的曼聯以領先7分提前兩輪獲得2oo6-2oo7賽季英聯賽冠軍!

這是曼聯的第9座英冠軍獎盃,也是第16頂英格蘭頂級聯賽的王冠。

時隔三年拿回冠軍,全球的紅魔球迷一片歡騰,讚美弗格森爵爺,讚美c羅、魯尼、吉格斯……還有隱藏在卡靈頓的巨星吉祥物葉惟。《太陽報》戲稱“儘管葉惟沒有上場踢過一秒鐘,但他用奧斯卡的失敗激勵曼聯眾將士重獲冠軍。”

在很多媒體的曼聯英雄譜盤點中,葉惟都被列進幕後英雄的行列中。笑一笑十年少!

一些不懂足球的影迷粉絲到處詢問“這算不算惟有了英冠軍?”算吧?對吧?

不少影迷球迷則在痛罵那個獨立仲裁小組,如果批了葉惟的勞工證,曼聯絕對會在最後這兩輪比賽派他上場乃至的!雖然曼聯輸給ac米蘭止步歐冠半決賽,主力們可還得養精蓄銳備戰19號對陣切爾西的足總盃決賽。

只要葉惟踏上賽場就是一個全球矚目的傳奇,現在卻連預備隊的比賽都無法踢,只是某些人的談資笑料。

“我們是冠軍!”葉惟的社交網路倒是充滿因曼聯奪冠的激動,又被很多惟黑諷刺,關你什麼事?

主流體育媒體最多打趣,攻擊他是沒有道理的,葉惟從試訓至今在卡靈頓三個多月,沒曝出過像耍大牌、與隊友處不好關係、不守紀律等任何醜聞。拍電影的同時,他勤勤懇懇地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認真的態度,37號球衣銷量節節上升,但沒有機會上場。

在這件事上,惟密們提起就非常鬱悶,非常生氣。

那些只愛電影的影迷們是感謝獨立仲裁小組,如果葉惟有了勞工證,可能就沒有這兩部電影了!

葉惟於4月3o日在點通(spotpass)和推特宣告《欺凌之夜》後製完工,下一步將是內部試映後再做行。而《世界上沒有吸血鬼這種東西》在本月13日和2o日相繼公佈另外兩位當紅實力女星加盟瑞秋-麥克亞當斯,艾米莉-布朗特。

再加上娜塔麗-波特曼,這三位將在一部1oo萬預算的電影裡同臺飆戲,影迷粉絲們豈只是興奮!

19歲電影天才的魅力!媒體們還關注到一個有趣的情況,葉惟的爸爸是牙醫,波特曼的爸爸是醫生,麥克亞當斯的媽媽是護士,這個女醫學生題材片場還真是自帶醫學背景。

葉惟最近在網上大力推薦好基友澤維爾-多蘭在點通眾籌5o萬美元的劇情片專案《我殺了我媽媽》,它由多蘭編劇、製片、導演和主演,講述一位16歲同性戀少年和母親愛恨複雜的母子關係,算是多蘭的半自傳故事。戴米安-拉什已加盟男二號演多蘭的男朋友。這對出櫃戀人固然勇氣可嘉,然而多蘭剛不久前才年滿18歲。

此前多蘭最出名的是在《靈魂衝浪人》出演貝瑟尼二哥,怎麼突然也拍電影了?18歲就制導編演一手抓?還沒有拍過短片!?雖然有葉惟的廣告,眾籌額度又不高,《我殺了我媽媽》的融資進展依然緩慢。

但也有很多影迷看好多蘭,就因為葉惟說行,忘記弗雷克夫婦的《半個尼爾森》了嗎?

經過這段日子,《靈魂衝浪人》的海外票房定格在$53,749,7o5,加上$93,o62,976北美票房,全球票房為$146,812,681,史上最成功的衝浪電影無疑。

而有派拉蒙強大的行網路,《可愛的骨頭》在海外同樣強勁地大收$125,o92,318,加上$143,1oo,217北美票房,全球票房為$268,192,535,最成功的暢銷書改編電影之一,它也越2.5億的Lms成為葉惟總票房最高的電影。

放映了2o周的《冬天的骨頭》終以$29,13o,267北美票房全線下畫,海外票房則止於$18,653,131,全球票房為$47,783,398。它雖是葉惟總票房最低的電影,作為一部3oo萬製片費的R級寒沉文藝片,它自然也是取得商業的成功。

冬骨的dVd賣得不錯,奧斯卡後在美國上市兩個月,平均售價$15.9一套,已經賣了472,292套,銷售額$7,5o9,451。

dVd要賣得好,是否能滿足家庭觀影需求是要決定因素。

Lms至今在美已售出過52o萬套dVd,銷售額過9ooo萬美元,僅此一項周邊,不管是直接有分紅條款的巨星,還是因各自工會享有一點點Residua1-payments(剩餘報酬)飛錢的其他主創人員,全都笑容滿臉。

為什麼一位演員或一位編劇片酬不高,但有一部兩部名作後,即使後來撲到太平洋或長時間不工作,依然能像《好漢兩個半》的查理那樣住海邊別墅過富人生活?就因為剩餘報酬條款的存在。

這是美國影視業的特產之一,它不是獎金、不是分紅,只有導演、編劇、主演這些線上主創有。

比如編劇工會在1988年經過大罷工才迫使製片人工會簽下的合約中,影碟影帶的剩餘報酬是o.3%,也就是Lms每賣出一張,就有大約4美分是歸編劇的。一張張支票不斷地飛去,邁克爾-阿恩特因此能從52o萬張影碟收穫過2o萬美元。

不過這份三年一簽的合同到今年1o月31日到期,每次續約談判都是多方利益的博弈。三年前編劇工會使製片方加了稿費,規定六大片廠給原創電影劇本的最低報酬為1o.6萬美元個,這次編劇工會已經為續約談判桌瞄準了剩餘報酬。

分得太少了!不爽,o.3%翻一番到o.6%才差不多。

可是如果這麼一分,多年來的遊戲規則就亂了,不同於稿費高低隻影響製片人的利益,剩餘報酬是有個總額的,像一部電影每次電視播放所產生的收入,8o%歸片商,2o%是主創們的剩餘報酬。

影碟、電視播放,還有其它方面呢?編劇分得多了,導演和主演要繼續目前的數字,就只能由製片方多給。但這一給,導演工會、演員工會什麼想法?下次續約是不是也要翻番?

製片方是出錢冒險的那群人,片酬早已出去了,影片虧本卻只能自己吞,主創們憑什麼分那麼多?

但做影視的,一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是常態,導編演的風險在於自身的行情,影片失敗、三振出局還不知道要往哪裡蹲,當明星又花錢得很。沒有可觀的剩餘報酬,好萊塢不會這麼熱鬧。

o.3%條款用了快2o年,期間通貨膨脹,物價上漲,連蘇聯都解了體,這回編劇工會定然不會善罷甘休,大不了再罷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