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1000李如松

“總兵大人,劉御史已經到了城外十里。”

險山堡城頭上,李成梁帶著手下一干將領在此等候。

這時候有親兵從城下一路衝上城頭,單膝跪地向遼東總兵官李成梁稟報道。

前兩日收到訊息,遼東巡按御史劉臺要前來巡閱,指導新邊牆的修建,李成梁雖然心知這是文官集團前來分潤功勞,可即便是身為遼東總兵官,對此也是無能為力。

誰叫大明朝以文抑武,武將都是被指揮的命。

別看他已經是正二品武將,可是對上正三品的遼東巡撫,依舊說不出話來。

聽到人都到了城外十里地,李成梁深呼吸一口,右手向後一揚,身後披風隨即飛舞起來,看上去剎時霸氣十足。

不過接下來的話,讓所有身後之人都不覺低下了頭。

“走,隨我出城三里,迎接劉御史。”

說完話,李成梁帶頭走下城牆。

城樓下,眾人馬匹早已經就位,下城後紛紛騎上各自馬匹在總兵官李成梁的帶領下向城外馳去。

巡按御史是個什麼官?

無非就是都察院旗下的一條瘋狗,專司轄區內官員監督之責,換句話說就是彈劾人的官兒。

區區七品小吏,卻是由堂堂遼東總兵官親自帶領諸將出城迎接。

他身後這些人,那個武將的品級低於五品?

好吧,再往下的將官,根本都得不到將軍官職,最多就是隊官了,根本沒資格在總兵官面前出現。

李成梁身後的副將於志文、秦得倚都是其心腹之人,在李成梁剛剛跡時就選擇投靠,這些年也是官運亨通。

李成梁雖然升官,可手底下還得有信得過的人幫忙掌控局勢才行,有道是一個好漢三個幫,就是這個道理。

對於早早投靠的人,跡後的李成梁自然也不會吝嗇獎賞。

遼東近年大小戰事,功勞簿上總會出現他們的名字。

此時,於志文就有些不滿的對秦得倚小聲嘀咕道:“區區一個御史,就算是條瘋狗又如何,總兵大人可是遼東基石,若非總兵大人大小十數仗打下來,遼東現在什麼局勢都還說不清楚。

居然還要出城迎接這麼個芝麻小官,實在丟人。”

“大帥武力群是肯定的,不然也大不了這麼多勝仗,可這又有什麼辦法,人家是文官,而且我曾聽大帥說過,這個姓劉的在朝中很有背景。”

秦得倚小聲答道。

“什麼背景,有背景還會被派到遼東這鳥不拉屎的地方。”

於志文不屑說道。

秦得倚扭頭看了眼於志文,一副恨鐵不成鋼的表情小聲說道:“你以為大帥會鳥這個窩囊廢,也是沒得辦法的事兒。

人家背後有個好老師,知道是誰不?”

“誰?”

於志文側頭看了眼於志文,好奇問道。

“當今內閣輔張居正,這劉臺是張閣老的門生,你說厲不厲害?”

秦得倚看了眼前面策馬賓士的總比分李成梁一眼,這才小聲說道,“否則你以為大帥會如此,帶著我們出城迎接。

我聽大人提過,這文官也分三六九等的,不是是文官就高我們一頭。

沒啥背景的,敷衍下就成,可真遇到有朝中關係的,還是客氣點好,適當巴結也不是不行的。”

“真是張閣老門生?”

於志文兀自有些不信,正如他所說,背景如此強大,怎麼可能調動遼東這地兒來,應該是留在京城或者去江南才對,那些地方才是大明帝國最好的地方,最起碼是文官的好去處。

“大帥派人查的,還能有假?

我當時正好彙報軍情,才聽到一耳朵,現在知道了就老實點,別丟了大帥的名頭。”

對於身後的對話,前面騎馬而行的李成梁恍若未聞,很快就出城幾里地,前面一隊人馬已經赫然出現在眼前。

雖然御史官小,可畢竟此地是遼東,時常爆戰事,所以劉臺這次出行,帶來了自己的衛隊。

其實是從遼東衛所裡選調的勇武之士數十人做為儀仗,也是保護他的重要武力。

朝廷允許各地的總督、巡撫從公差銀裡劃撥一批給自己,組建所謂的標營,護衛自身安全,那也是因為他們是朝廷的二、三品大員。

至於御史這樣的官員,自然是沒有這筆銀子的,只能是從地方衛所裡選調,軍餉也直接從兵備道領取,只是不經過衛所長官的剋扣。

就算如此,成為遼東文官的護衛,也是衛所軍戶爭著搶著乾的差事兒。

很快,兩隊人馬會和,李成梁都不用開口,自然有身後之人報出大帥名頭,自然有人到後面稟報劉臺。

等劉臺的轎子過來,他還是下轎和李成梁寒暄一番,也算是給足了李成梁面子。

到遼東有些年頭了,劉臺能透過科舉考中進士,還被張居正派到遼東來,自然也不是迂腐之人。

他早就注意到遼東這地兒,大明以文抑武是沒錯,文官地位遠武將,可那又如何?

擺譜,那還是在關內,清平的地方擺好點。

在遼東這個戰區,最好還是對武將客氣點,免得什麼時候出行被人打了冷槍,那才叫人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