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80章 969半路殺出個張翰

大明六部尚書,除了工部尚書朱衡和左都御史葛守禮外,其他幾位尚書都是最近才升上來的。

比如戶部尚書王國光、兵部尚書譚綸,刑部尚書王之誥都是去年才上任的,禮部尚書張翰剛剛下了旨意,人都還沒趕到京城。

就這樣的資歷,要想接任楊博的吏部尚書之位,自然是差點火候。

因為吏部尚書潛規則的存在,朝中百官也沒有多想,自然都在葛守禮和朱衡兩個人身上下注。

以往葛守禮都給人一種只盡心做好自己的工作,對官職無慾無求的態度,所以一開始魏廣德就不認為葛守禮會參與對吏部尚書這一職位的爭奪,所以覺得朱衡上位機率還是很大的。

大明六部權利的分配,吏部管官吏,政治權利極大;戶部管財政和賦稅,掌握政府經濟命脈;禮部管外交及一切組織活動,是門面,是皇帝的臉;兵部管軍事國防;刑部管理天下公檢法;工部則管理天下所有營造工程。

在政治權重上來看,工部最弱,可是他是惟一一個純消費部門,油水極大,是肥差,其他幾部要想得到些好處,一定需要仰仗工部通融。

雖然工部是六部衙門裡油水最足的,可魏廣德還是擼起袖子打算幫朱衡爭奪這個位置,看重的自然是巨大的政治權利,可以幫助老鄉謀求更好的出身。

鄉黨是天然的小集體,也是所有官員沒得選的。

雖然魏廣德不指望重現嚴嵩時期“朝堂半江西”的盛況,可多幾個人在朝中幫自己,等熬倒張居正後,自己可不是要他們幫忙嗎?

只不過註定魏廣德這次要失望了,張居正在覺此題無解後,最先做出的選擇就是寧願支援葛守禮也不會讓朱衡上位。

葛守禮是誰,當初就是因為在徐階和高拱爭鬥時不願反對高拱,被戶部官員集體針對,最後只能黯然致仕。

高拱復起後,他才有機會重回朝堂。

可是在這兩年裡,他和高拱的關係還是算密切。

至於高拱被罷官為什麼葛守禮不出來說話,自然也是看到高拱在朝中囂張跋扈的樣子,何況罷免旨意是得到兩宮太后一起支援的,根本就翻不了天。

不過最讓葛守禮不滿的還是,當初針對高拱的王大臣案上,楊博和葛守禮都是堅定站在高拱一邊,希望他能幫高拱說話。

當時張居正不說,但心裡多少還是不痛快的。

更別說之後,張居正還打聽到新鄭可是沒少給他們送禮物,還包括呂調陽那裡。

張居正討厭葛守禮,認為他是自命清高,也討厭朱衡,因為他在朝中仗著內閣有人,也是很傲慢。

本來無解之題,不管他如何掙扎都不得不在二人之中選擇其一,但是在今天收到馮保遞話後,張居正打算做票大的。

朝中不是都認為吏部尚書會在葛守禮和朱衡之間選擇嗎?

何不如自己賭一把,偏偏不選擇此二人,另外提拔一個做吏部尚書,反正馮保說宮裡他能搞定。

只要他提的人能夠進入吏部尚書人選名單,送交宮裡請皇帝、太后勾選就夠了,剩下的就看馮保的手段。

失敗,那不過是理所當然的事兒,但若是成功,他張居正在外朝百官心目中的地位可就大不相同,威望遠遠拋下魏廣德等人。

可以打破歷任吏部尚書的潛規則,他這個輔在宮裡強大的影響力,相信接下來六部五寺各個衙門對自己都會馬是瞻才對。

至於提拔誰做吏部尚書,這個人選自然得足夠老,否則也鎮不住朝臣。

雖然老不代表能力強,反而因為年紀大了的緣故,可能能力還有所下降,但是隻要是科舉前輩就行。

官場上,中進士的時間也是很重要的,中進士才是官場區別前後輩的關鍵。

人選,張居正在剛才就已經想到了,他選擇了嘉靖十四年進士張翰,資格比他都老。

張居正和張翰並無太多聯絡,不過此人早年和他老師徐階關係卻是不錯,算得上自己人。

徐階是松江府華亭縣人,而張翰則是浙江杭州人,兩地相距不遠,前兩年徐階出事兒,也是跑到浙江避禍。

隆慶元年的時候,張翰督兩廣軍務,之後高拱復職,為了針對殷正茂佈局,將張翰從兩廣調離,去了南京掛上工部尚書的閒職,將兩廣軍務全權轉交給殷正茂。

之後兩年,張翰就一直在南京任工部尚書。

京城的官員,若是沒人提及,誰會主動考慮南京那邊那所謂六部。

但真要說起來,張翰這個南京工部尚書,其實也是有資格競爭吏部尚書之職的。

張居正在書房裡反覆思考推敲,終於還是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廷議之時,自己就舉薦南京工部尚書張翰出任吏部尚書,若是成功,不僅自己建立在朝臣心中巨大的威望,張翰因自己舉薦得到吏部天官,對自己應該也會感恩戴德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