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番外 八一八幻術催眠背後的科學道理

話說最新一章上傳完之後,咱又不出意外地被運營官安排了“最近這兩章你寫得不對吧?前一章還說母狐狸青璃的幻術‘眼有靈犀’必須得盯著對方的眼睛才能施展,結果下一章又說青璃打算從背後偷襲胡三,這不是自相矛盾麼?”

“青璃雖然自承方才的幻術是‘眼有靈犀’,可她那時還和楊從循與胡三處於敵對關係……以青璃的性子,公然把自己的老底透露給敵人,這難道一點都不可疑麼?”

“啊……敢情是假話啊!真是的,讀你的書真是費死咱的腦細胞了。文章里加個括號,備註‘上面這句是騙人的假話’,字型要加粗!”

我呸,真這樣備註上,那還不成人人吐槽的毒點了?

閒話扯完,下面咱們就此探討一下幻術或者催眠術背後可能存在的科學道理。

先一點,幻術的施放者的確喜歡作出一些額外的動作,來吸引被施術者的注意力,以此顯著提高幻術成功率。

換句話說,幻術本身並不一定非得直視對方眼睛才能施展,但‘直接接觸對方的目光’或者這種‘緊盯對方動作不放’的行為會使被施術者更容易中招受控。

舉個例子,一些老電影在描繪催眠術時,總喜歡讓施術者掏出一塊拴著掛鏈的懷錶在被施術者眼前來回晃悠。

其中原理,其實就是在用懷錶模擬掛鐘下面不停擺動的鐘擺。

在留聲機都未普及的時代,這種足有一人多高,依靠鐘擺擺動來計時,頂端還裝有機械人偶的自鳴鐘是家裡唯一能出聲響的東西……一個長時間盯著鐘擺出神的人,那還不是無聊到快要黴?

所以這塊在人眼前來回晃悠的懷錶,就是意圖使對方的潛意識中產生‘我正在盯著鐘擺出神,我現在很無聊’的錯覺……既然都閒得無聊,那就乾脆閉眼小憩一會吧。

於是,被催眠者就這樣不自覺得在施術者面前放鬆精神,進而被其催眠控制。

不要以為這種心理暗示的作用微乎其微,就在不久前,某大學心理學系就做過這樣一個社會實驗。

在實驗中,組織者以召集桌遊同好者參加一場線下游戲的名義,找到6位受試者,並將其帶到‘實驗室’,一家事先包下並清退所有無關客人的咖啡廳。

緊接著,組織者分別告知每一個受試者他們會被秘密匹配一位‘獵物’,只有在遊戲過程中對獵物成功執行‘獵殺’,才算真正贏得這場遊戲。

就這樣,組織者以保證競賽公平為藉口,收走參賽者身上所有數字裝置,並將六位參賽者分別留在獨立包廂中,利用壁掛電視,觀看一段介紹遊戲規則的影片。

這段影片是經過特殊技術處理的。

在總共十五分鐘的影片長度內,每隔一分多鐘就會出現一次長約四五秒的卡頓。

為了不引起受試者的懷疑,等觀看完規則影片之後,組織者舉辦了一場模擬對抗遊戲,並給予獲勝者一定獎勵。

其實真正的實驗部分,就是透過包廂內埋設的秘密攝像頭觀察每一位受試者觀看影片時的情緒反饋。

其中三位受試者的包廂內已經事先留下了大量具有心理暗示作用的圖案;而另外三位則為對照組,他們的包廂沒有被組織者動手腳。

實驗結果表明,無意間接受心理暗示的受試者在觀看影片過程中,明顯表現得更加焦躁,並且在之後的遊戲當中也不能足夠沉著冷靜得計算得失。

這使得三位接受心理暗示的受試者在最後遊戲中全部失分出局。

也許你會好奇,這個具有心理暗示作用的圖案到底是什麼,它怎麼會有如此之大的魔力?

其實這個圖案的構圖相當簡單一個開口向下的扇形圓弧和一個實心圓點……對,其實就是IFI訊號只剩一格時的圖案。

組織者將這種簡單圖案做成裝飾貼紙,貼在各種不起眼的地方咖啡杯一側,桌墊一角,牆上的裝飾畫……

儘管貼在咖啡杯把上的圖案和包廂內IFI訊號強弱之間沒有半點聯絡,但三位接受暗示的受試者明顯比對照組要焦慮的多。

在影片出現第二次卡頓時,就有接受暗示的受試者走到壁掛電視前察看電視上顯示的IFI訊號,並且會在之後影片出現卡頓時,多次重複檢查訊號的行為。

而對照組則在6-7次卡頓之後,才開始出現同樣行為,並且只有一位成員重複檢查IFI訊號。

震驚不?

人的日常行為並非全都受自我意識所控制,其中相當一部分,是接受外界刺激之後,不自覺地做出反饋……所謂幻術與催眠,不過是‘合理’利用這一規則而已。

就是現在!

將你的目光從手機螢幕上移開,注視任意一塊明亮區域五秒鐘,然後立刻緊閉雙眼!

是不是在眼睛閉上的那一剎那,感覺眼前一下出現很多飄浮在空中的黑心光點,甚至有些‘光點’還會來回蠕動?

這種視覺暫留現象叫‘飛蚊症’,其實就是空氣中飄浮的塵埃和蟎蟲在人類視網膜上留下的短暫投影。

其實人類一直都能看見這種遍佈空氣中的‘塵蟎’,但人的大腦再處理眼睛反饋回來的視覺資訊時,把這種空氣中到處都是‘塵蟎’當成是無效資訊刪除了……它一直都在你的眼前,但你卻對它視而不見。

這種‘塵蟎’,就和實驗組織者貼在咖啡杯上貼紙是一個道理儘管參賽者的確親眼看見這種貼紙,但他們卻對此一點印象都沒有。

然而要是有那麼一類‘人’,其可以透過操縱一部分‘塵蟎’,在受試者眼前排列成某種‘圖案’或者‘文字’,是不是就可以透過這種方式,向對方施加強烈的心理暗示?

畢竟這種‘塵蟎’的質量相當小,在毛上摩擦兩下,所產生的靜電就足以將其吸附很長一段時間。

至於怎樣用靜電操縱‘塵蟎’排列成特殊圖案與文字……箇中訣竅還有待後人進一步考證研究。

《狐朋仙友》畢竟是本神怪玄奇小說,作者表示自己能用科學解釋到這種程度就不錯了,胡三連仙火都能放,青璃她玩玩靜電咋了?

科幻,科幻,嚴謹的科學是基礎,合理的幻想才是高度!

好不容易能令運營官吃回癟的咱,自然是看著對方支支吾吾得樣子心花怒放。

然而好景不長,咱很快就被人家光‘打臉’了“不對吧?就算青璃可以用‘塵蟎’畫畫兒,可楊從循分明在幻象裡看見一位美人在沐浴……用塵埃去畫美人?真虧你想的出來!再說,那個美人不是還在幻象裡和楊從循說了一句話麼?這塵埃能畫出聲音來,我不信!你必須得給出解釋,否則讀者絕不答應!”

這個嘛……其實倒也可以解釋。

這位朋友,你身邊有云南籍的朋友麼?有沒有在其慫恿下,品嚐過一些罕見的野生菌子?

作為野生菌的狂熱愛好者,雲南同胞簡直拿出‘冒死嘗河豚’的架勢來吃菌子。

每年春夏之交,因為誤食野生菌而中毒的雲南同胞簡直是一撥接著一撥;甚至新聞上還報道,有一家中午剛因為野生菌中毒被親友送進醫院,等晚上出院回家,這家人居然認為中毒的原因是中午的菌子沒有做熟,只要將中午吃剩下的菌子做熟再吃就沒問題了。

為您推薦